頂碗少年
三、暢談感悟,明白道理。
引讀悟理:
1、因此,作者看過后——“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大家想一想作者常常為什么而激動?
(為頂碗少年失敗面前不氣餒的精神感動;為少年勇于拼搏的精神感動;為老者的寬容與愛而感動……)
2、總結:
這次雜技表演對作者的震撼太大了,感慨太多了,所以作者用了……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里,如果我們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可能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的山腳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會登上世界最高峰……課文學完了,但老師相信那位頂碗少年給我們的啟迪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腦海里。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課內回顧:
師:孩子們,孔老先生說過:“溫故而知新”。作者趙麗宏通過觀看一次雜技表演,感悟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課前,老師請大家進行回顧,學過的課文中還有哪篇也是通過作者的見聞、經歷告訴我們人生哲理的?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這一課,通過……,告訴我們……)
(生自由交流)
《中彩那天》通過作者的父親放棄了汽車,選擇了誠信,以誠待人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
《萬年牢》一課作者通過父親做生意憑良心、走正道,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
《將心比心》作者通過一位阿姨幫奶奶開門、母親寬容鼓勵扎針的實習護士兩件小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多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釣魚的啟示》作者通過回憶小時候父親教導他放掉未到捕撈時間釣上來的大鱸魚這件事,告訴我們“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掉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作者通過在編織毛衣、搞服裝展覽會遇到困難時沒有氣餒,卻想出更好的辦法,告訴我們“條條大路通羅馬。任何時候,解決問題的辦法都不止一個。當一種辦法行不通時,千萬別氣餒,“山窮水盡疑無路”時,也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作者季羨林通過德國人種花都是為了讓別人觀賞這一見聞,感悟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學弈》作者孟子則通過兩個人學下棋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通過種樹人不按規律給樹澆水,讓樹學會在不確定中尋找水源,努力生長的事,感悟出“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2、課外拓展: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使人明理。你在課外閱讀中讀到過富含哲理的的小故事嗎?
(同桌交流、指名回報)
3、生活延伸:
師:
(1)是啊!俗話說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書,善于讀這本書的人不僅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