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習作二》教學建議
《口語交際·習作二》教學建議
1、認真讀題目,然后說一說本次“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內容和要求。
2、指導學生的習作。可以按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⑴ 指導選材:
將你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興趣、積累的素材最豐富,哪些內容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選好材料,確定自己要寫的內容。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路,例如,各地不同的飲食、建筑、語言、節日、工藝品、民間傳說、風俗習慣等方面都可以交流。如果學生有到外地旅游的經驗;如果學生沒有去過外地,也可以說一說本地的風土人情。
⑵ 明確要求:
一要民俗特點突出,二要內容具體,三要語句通順。這里只提帶共性的要求,其他個性要求在習作講評的時候再提。這樣能強化每次習作能力培養的重點目標。
⑶ 指導構思:
仔細回顧從本單元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結合自己的選材想一想:自己準備怎樣寫,才能把內容寫得清楚、具體,才能凸現所寫民俗的特點。想好后,組織學生交流,相互說說自己打算怎樣寫,聽一聽其他同學和老師的建議。
⑷ 習作訓練:
當堂或者在課外完成習作。
3、分小組交流自己的習作。小組內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一人講,大家評,互相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幫助改進。
4、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每組可推選一名同學上臺講述,其他同學進行評議。可以從內容是否清楚、具體,民俗特點是否突出,語言是否準確通順等方面進行評議。教師要注意面向全體同學,使盡量多的學生都能得到參與活動的機會。教師還由始至終關注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動態生成,適時又恰當地引導學生進行交際活動。
5、習作修改:
“文章不厭百回改”,要讓學生清楚個中的道理,明確修改在習作中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6、編一本民俗作品集。在激勵學生反復修改精心打磨的基礎上,制作一本民俗作品集,把大家的作品都收入進來,在全班輪流翻閱。
《口語交際·習作二》課文簡說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到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的。安排這次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訓練,一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調查訪問,繼續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營養;二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本次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可以整合在一起進行指導。選擇的內容可以是節日習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或新穎、別致的民間工藝品;可以是課外閱讀時知道的,也可以是調查訪問了解到的或是在別的地方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的。只要是關于民風民俗的內容,都可以成為本次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