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教學過程: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十課《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本文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擦著了幾次火柴,出現了幾次幻想,最后被凍死了的故事。
師: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文中小女孩一共擦著了幾次火柴?請你在對應的段落前作出標記。
(學生瀏覽課文,做標記)
師:誰匯報一下文中小女孩一共擦著了幾次火柴?
生:五次
師:同學們出聲讀課文,思考這樣兩個問題:找到每擦著一次火柴,她都幻想些什么?這些幻想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學
小組交流
師:誰匯報一下文中小女孩第一次擦著火柴幻想些什么?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大火爐。
師:你能不能把書中的描寫讀出來?(教師隨機板書)
生讀:多么明亮的……
師:小女孩是怎樣擦著的第一根火柴呢?
生:終于抽出。
師:為什么用終于?
生:火柴是用來賣錢的,可小女孩沒有賣掉。
生:如果浪費了,爸爸會打她的。
師:那為什么她還是用來擦著了呢?
生:因為她太冷了。
生:受不了了。
師:那么小女孩第一次擦著火柴表現了她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渴望溫暖(教師隨機板書)
師:可是老師沒聽出她剛才讀出的渴望溫暖,誰還能讀?
(指名讀)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老師也想讀一讀。(教師范讀)
學生練讀。
兩名同學朗讀。
幻燈出示“……像……好像……”兩句話。
師:這兩句話中都有像,意義相同嗎?
生:不同,一個用于比喻句中,一個表示想象。
師:文中的這種溫暖是短暫的,小女孩又擦著了第二根,第三根火柴,她又幻想到了什么?
生:烤鵝、圣誕樹。表現了小女孩渴望食物、渴望快樂的思想感情。(教師隨機板書)
師:接下來第四次擦著火柴,又幻想到了什么?
生:奶奶,表現了小女孩渴望疼愛。
師:奶奶的出現使小女孩的思想感情達到升華,書上是怎么寫的?
生:朗讀“奶奶……不見的.”
師:老師也很喜歡這一段,想和你們比一比,有沒有敢站出來的?
(師生比賽朗讀,鼓勵糾正朗讀)
師:火柴還沒有滅,小女孩第五次擦著了火柴,這一次也和以前一樣擦著了一根火柴嗎?
生:不是,是一整把。
師:為什么呢?
生:她不想讓奶奶走?
師:奶奶的出現使小女孩的思想感情達到高潮。書上是怎么寫的?
學生朗讀
幻燈出示“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生:小女孩在當時社會得不到幸福。
生:小女孩要死了,所以感覺要飛起來了。
師:如果奶奶沒死他能得到所要的幸福嗎?
生:不能。
指名讀最后兩自然段。
師:文中幾次提到大年夜?
生:三次.
師:為什么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
生:小女孩更可憐,命運更悲慘。
師:這篇文章寫的好嗎?有時間多找幾篇童話來看一看,用這種方法分析一下。
下課。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