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與反思
師:看,小女孩向我們走來了。請同學們細讀這句后面的幾句話的描寫,看哪個詞語·句子觸動了你,把你讀出的感受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學生默讀,后發言。)
生:我從這句 “光著頭、赤著腳”說明了小女孩的窮苦。
生:這里說是“大年夜”,“大年夜”本來是一家人快快樂樂溫暖地在一起,而小女孩卻“光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很可憐。
生: “一向是他媽媽穿的”說明小女孩家非常窮,沒有屬于自己的一雙鞋。
師:(教師因勢利導)那就是說,小女孩一向就沒有鞋穿。
生:“小男孩說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搖籃”一詞說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這是用了夸張的寫法。
師:小女孩已經夠可憐的了。
幻燈出示:“她在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從 “嚇”字看出了什么?想象小女孩的心里。(板書:“恐懼”)
師:就在這樣寒冷環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滿恐懼,但沒有辦法。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學生接讀: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學生接讀: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師:想象這里的誰,都會是哪些人?“誰”強調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幻燈片出示:這一整天,小女孩 ( 沒有賣出過一根火柴 ),小女孩( 沒有掙到一個錢 )。
師:這僅僅是自然環境的寒冷嗎?(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理解。)
師:自然環境的寒冷,加上社會環境的冷漠恐懼,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雪上加霜!)
3·從三、四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學習。看哪個詞哪句話觸動你,說說你的感受。
生:“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我覺得小女孩“又冷又餓”。
師:這一整天,那可是從早到晚,這里的“餓”是我們平常說的餓嗎?
生:小女孩是餓極了,那叫(板書:饑餓)
師:寒冷,再加上饑餓,小女孩整個是(饑寒交迫)。
生:我讀到了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我覺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美麗。而且課文還寫道,“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說明富人家很有錢,而小女孩卻在這個大年夜在街上走著,冷著、餓著,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師:一個沒注意,一個忘不了。這對比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這么美,她沒有注意,沒有人和她一起過大年夜,可是她卻忘不了,我覺得這個對比,更讓我感覺到小女孩的可憐和不幸。
師:“可憐的小女孩!”這是誰站出來說話了?
生:我覺得是作者在說,是安徒生在說。我發現這里用到的是“!”,這也說明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內心的這種情感很強烈。
學習第四自然段。
幻燈片出示:“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著腿,縮成一團,可她覺得更冷了。”(引導學生從天氣·家窮·沒有關愛幾方面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