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教學案例
2、聽錄音朗讀
評析:
我之所以選擇錄音朗讀,是因為課文是冒險性文章,動詞、副詞很多,而我是女教師,對于這樣神秘、危險、而又賦予傳奇色彩的文章,我怕把握不好,因此選用錄音,經過本案例的教學活動后,覺得效果理想,學生很快入境。
3、師:哪位同學能用簡練的語言說說魯濱孫有怎樣的經歷?
生:養羊種麥子、救了野人、到船上拿東西、建了一個家、救了船長回到了英國
4、師: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敘述的?
生:時間順序
師:對,文章就是按照故事發展時間的順序寫的。那現在我們練習用“先……再……然后……接著……最后……”的句型把魯濱孫的經歷排列起來?
生:遇險上島、建房安居、養羊種糧、救星期五、回到了英國
師:寫板書
6、師:老師相信,課文中一定有一些故事情節是讓你過目不忘的。那請你說說文中哪一個經歷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救星期五
師:為什么這個經歷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遇到野人,并沒有馬上走,而是與他們周旋,并做了一些準備
師:那能表現出魯濱孫怎樣的精神?
生:堅強,教師馬上舉例,講解新的詞語“堅忍不拔”同時讓學生繼續找能表現主人公“堅忍不拔”的例子
生:養羊種糧
師:同樣問為什么,并讓學生來朗讀
生:蓄養羊,沒有馬上吃掉;種麥子,反復種收
師:主人公流落荒島,憑借的是自己的智慧與勤勞定居下來,你不為他感到驕傲,不佩服他嗎?那就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吧!再來試著讀一下(教師范讀)那這個例子中除了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外,還表現了什么嗎?
生:具有豐富的生存知識
師:請同學再找一找具有豐富的生存知識的例子(其中講了“簡陋”、“救援”、“竟”的意思,并造句)
…… …… …… …… ……
評析:
教學過程設計很巧妙,從開始那一步起就有很多種選擇,不論學生選擇哪一個經歷給他的印象最深,我都能總結出 “堅忍不拔”和“豐富的生存知識”中任何一個。關鍵設計時想到“養羊種糧”中“堅忍不拔”和“豐富的生存知識”都含有,所以靈活性強,不必拘泥于模式,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當遇到“養羊種糧”時便可以轉折,以繼續進行。“哪個經歷印象最深”這個問題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適合國際部的學生;因為問題本身并無難度,只是談談自己的想法,最主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引導他們說出喜歡的原因,這樣也就會使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講出了學習本文的意義!
7、再次觀看圖片,整體的體會魯濱孫的經歷和偉大精神
8、師:還有哪些你知道的人物也具有此品質?
生:諾貝爾、霍金、愛迪生
師:同樣,這樣的精神品質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從魯濱孫的經歷中,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生:勇敢、善良、聰明智慧、堅強
師:老師讀了這篇課文也是深有感觸的。引申講述印度洋海嘯的故事!老師寫了一段話,希望與同學們共勉:當我們遇到困難時,首先要克服自身對困難的恐懼。我們面對困難要勇敢、不放棄。用自己的善良、勞動、智慧和堅強取得勝利!現在的我們應該抓緊學習,強健我們的身體;鍛煉我們的意志;豐富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技能,從而大大增強我們的生存能力! (教師朗讀、學生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