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設計
標點符號“──”在課文第一段中連續出現三次,教學中不容忽視。我主要用大屏幕出示:“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這里的破折號起解釋作用。突出事情發生在大年夜。“這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破折號在這里也起解釋作用,說明拖鞋具體有多大。“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起補充說明的作用,忘不了的原因。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破折號的用法。
五、學習第二、三段
課文第二段,作者不直接寫小女孩如何饑餓、寒冷、孤獨……而是通過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眼前產生一次次幻景,表現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第一段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在當時的社會里,小女孩得不到溫暖、食物、歡樂和愛撫,只能通過幻想。有了前面的基礎,加上這四次幻景,結構相似,在教學中我先扶后放,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讀自悟,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有感情朗讀等完成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文章結尾,作者也是別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