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課堂 培養能力——《大自然的秘密》教學活動設計及體會
活動4 寫“旅游須知”
活動過程
1、為了保護加拉巴哥島的幼龜,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請你代島上的生態環境保護部門擬一條“旅游須知”
2、學生結合保護海龜的正確做法、環保等內容來寫。
3、全班交流,評選最佳“須知”。
活動說明:
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做,不是教師生硬的講出來,而是創設運用語言的情境,讓學生寫出來,以寫代替老師的總結, 效果更佳。
活動5 寫調查報告
活動過程:
1、搜集有關人類違背自然界規律而受到懲罰的事例。
2、按照調查報告的格式,結合所收集的資料以及課文內容,
寫出一份調查報告。
3、全班交流
活動說明:
此環節的設計,旨在努力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與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人類不遵循自然界之道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在探究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活動5 寫倡議書
活動過程:
1、小組討論倡議書內容。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起草。
3、全班交流。
活動說明: 通過調查報告的撰寫,學生對人類違背自然界規律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讓他們寫出倡議書是恰到火候。此環節的設計可以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愛護動植物的情感。
課后反思: 學習是學習者用心靈感悟世界的活動。可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把學生的活動只局限于閱讀書本(教科書),忽視了學習活動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新課程改革倡導一種開放的課堂——在教學中開放兒童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走出書本來學習,倡導讓兒童去親身體驗,用心靈去參與的教學觀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事實也證明僅憑口耳授受,只在紙上討學問是不夠的,以上幾個實踐活動使學生即動腦又動手,學生積極性很高。在手腦并用中,不僅使學生嘗到了學語文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