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贊》教學反思
《長城贊》教學反思
教學《長城贊》時,我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的: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圍繞這樣的目的,在精講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課文上聯、下聯各從什么角度寫長城之偉大?各寫了什么內容?”,引領學生尋找到作者的觀察點:上聯從長城經歷時間久遠入手,突出長城歷史悠久的特點,下聯從長城地勢險峻,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進而再根據特點設問:作者由觀察到的景象聯想到了哪些內容?從而體會作者創設的意境:長城凝聚了古代無數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氣勢浩大的工程使長城成為世界奇觀名副其實。
這樣,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文本,走進長城,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長城雄偉壯麗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大腦中,而不僅僅留下抽象的字眼。
《長城贊》教學反思
巍巍長城,雄偉秀麗,氣勢磅礴,蜿蜒于崇山峻嶺之間。千百年來,長城以其壯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盛贊它的偉大。我國的古建筑研究專家羅哲文以中國傳統的文化形式----對聯,以文入聯來描述了這一舉世聞名的歷史遺跡,獨具匠心。
這副長聯,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上聯以“起春秋”起筆,“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歷經“上下兩千年”。下聯緊承上聯,首先描寫長城的雄姿,接下來敘述作為軍事防御工程,點綴著祖國的錦繡江山。整副長聯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表達了作者對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自豪感。
課前讓學生搜集了有關長城的資料,通過課上交流,先幫助學生了解長城的悠久歷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先充分的品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為理解課文做準備。接下來讓學生對照對聯的特點,逐句的找對應關系,將文章從體裁形式上加以分析,讓學生更好的感悟對聯的特點。在完成這兩個環節后,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逐句品悟,深入理解語句的內涵。在全班交流環節中,學生對文章意思理解的都比較好,存在問題的一處是“瀚海”一詞,學生認為是茫茫大海,我趕緊予以糾正:“瀚海”指的是沙漠。
最后出示了一段有關長城現狀的文字,通過朗讀,學生個個義憤填膺,認為人們太缺乏保護意識,對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不知珍惜。甚至有同學表示將來要到長城去義務宣傳,讓人們愛護文物,保護古跡。通過學習學生既感受到了長城的壯美,又激發了保護長城的意識。
《長城贊》教學反思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寧遠鎮小學中心校 沈春麗
教學設計:
《長城贊》是一幅長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這幅對聯語言精練,意蘊深刻,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長城資料,提升對長城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就對聯的特點對課文進行分析,接著再把上聯、下聯逐句進行分析,邊分析的同時邊練習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對長城的現狀加以介紹,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并進行了背誦的練習,最后又讓學生搜集古跡上的對聯,以激發其誦讀、積累對聯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