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七單元科學精神教案
(2)說說兩處地形特點,體會詹天佑為什么采用這兩種方法,這樣施工有什么好處?
(3)詹天佑為什么能采用這樣的施工方法?(體會到:1、工作周密,2、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
4、指名讀第6段,思考:詹天佑怎樣解決火車爬坡的難題的?出示投影抽拉片,學生討論后自己演示、講解。
5、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了解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小結:我們了解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難和他對待困難的態度,以及克服困難的做法,說明他處處不忘為中國人爭氣,表現他的超人智慧和杰出才干,這些內容都突出了他是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6、指導朗讀這一段,重點朗讀三、四自然段。
三、導讀第四段。
1、指名朗讀,思考: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的原因是什么?
2、討論:
(1)有強烈的愛國思想,要為中國人爭口氣;
(2)嚴肅認真,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
(3)有敢于創造的才干智慧。
3、“贊嘆不已”什么意思?想想外賓們會怎樣贊嘆?
4、齊讀課文,讀出自豪、贊嘆。
四、回顧課文,總結中心。提問: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思想?(緊緊圍繞杰出愛國,介紹了社會、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困難以及他對待困難的態度,怎樣設計、施工的,講提前兩年竣工,體會到他的杰出、偉大和愛國。)師再詳細介紹一下詹天佑。
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文。(必做)
2、練筆:我看偉大的工程。(選做)
板書設計:
勘測線路
詹天佑 開鑿隧道
設計人字形鐵路
課后反思
床頭上的標簽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學領域的突出貢獻和成就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項實驗中“淺嘗輒止”而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來李比希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錯誤判斷制成標簽,“裝在鏡框里,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警示自己,告誡大家: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他接受了失敗的教訓后,“要認真”“要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終于成為了“化學史上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