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了大海》教學后記
《我看見了大海》教學后記
《我看見了大海》是一篇含義深刻的寫人文章。作者通過寫一個畸形女孩河子由自卑到自食其力的成長過程,表現了繼父對河子深沉無私的父愛。文章運用時間順序,記敘了河子成長的經歷。
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繼父對河子的良苦用心。因此教學中,我以畫出描寫繼父語言、動作的句子,說說繼父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展開教學。學生動手、動筆自學,做好批注;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討論場面熱烈。全班交流時,學生甲發言說:繼父的話給了河子走出家門的勇氣,讓河子認識更多的朋友和外面的世界。學生乙說:繼父給河子將大海的故事,講得那么美,是為了吸引河子去看大海。師:除了這些,繼父還為河子做了什么呢?學生丙:做家務,學知識,買東西。師:繼父說這一切都是為看海做的準備,河子已經能自食其力了,他覺得自己能去看海了,繼父卻得了哮喘病,說他永遠都不能去見大海了。讀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嗎?生:繼父為什么答應帶河子去看海?這個問題由于教師逐步的引導,學生此事便水到渠成的說出來了。
在理解看海的意義時,我采用填空的方法,讓學生體會看海,實際上是為了讓河子自食其力,讓她適應社會生活。
教學結尾處,我讓學生練習續寫“伯伯,我看見了大海,真的,我看見了……”引導學生體會省略號的作用,想象一下你若是河子,會對繼父再說些什么?讓學生動筆寫,然后說一說,體會河子對繼父的無比感激的心情。
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還是成功的。通過我的循循善誘開啟了學生情感的大門,讓學生與課文中的人物產生了情感的共鳴。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是終生受益的。語文課就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美好的情感教育。
《我看見了大海》教學反思
《我看見了大海》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作者通過寫一個身體畸形的女孩河子由自卑到自食其力的成長過程,表現了繼父對河子深沉而無私的愛。 首先我引導學生圍繞“繼父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這個問題展開的討論交流。學生通過自學提示,學生展開自學活動。
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使學生讀懂繼父說的每一句話,是繼文的鼓勵與關愛給了河子自信,給了她接觸社會的機會,給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氣。這里給學生充分時間,引領學生聯系上下文自主學習,把“怎么讀”貫穿這一部分教學。通過朗讀,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了一位偉大的繼父,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得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整堂課,讓學生自主學習,有著老師充的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讀書,有著老師充滿激情的優美語言的渲染在課堂上的閃光,使學生的心靈陽臺多了一縷明媚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