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云霧
廬山會議會址
位于牯嶺鎮(zhèn)中心東谷擲筆峰下,國、共兩黨都曾在此召開過重要會議,故名。
為舉辦廬山軍官訓練團,蔣介石決定自1933年起在廬山籌建三大建筑;圖書館、傳習學舍和廬山大禮堂;會址即為當時的"廬山大禮堂",修建于1937年。為一木石結(jié)構(gòu),呈"丁"字形,寬30.9米,長39.7米,占地830平方米。上下兩層,單檐鐵瓦。房頂四周筑有女兒墻,墻上覆以藍色的琉璃瓦。房周墻裝有高大鋼窗,采光極佳。室內(nèi)富麗堂皇,為一中西合璧式建筑,雄偉、高雅、明快、沉靜。解放后曾修改為廬山人民大劇院,增設(shè)樓座,依形裝飾,尤為雅致。
民國時期,蔣介石曾在此召開了11次會議;新中國成立后,中共中央曾在此召開過黨的八屆八中全會(公元1959年)、中央工作會議(公元1961年)和九屆二中全會(公元1970年)。毛澤東同志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會場至今仍保存著會議期間使用的許多資料、照片和部分實物,并可播放以當時新聞紀錄片為資料制作的錄相片《廬山煙云》,歷史地再現(xiàn)了三次會議的珍貴鏡頭。
廬山會議會址1996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已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
關(guān)于廬山的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迴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jié),
吾將此地巢云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一)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fā)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yīng)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