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更是一位生活強者,教育學生學習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偉大人格。
教材簡析
《輪椅上的霍金》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霍金。文章主要寫了霍金身患盧伽雷氏癥后在輪椅上度過的不幸的命運及以驚人的毅力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充分表現了他勇敢頑強的生命力量和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用其中的兩個造句。
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霍金不僅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過程與方法
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式,組內解決字詞學習并圍繞主要問題進行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及勇敢頑強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霍金不僅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感悟,教師適當點撥。
難點:為什么稱霍金為一個非凡的科學家?
突破方法:聯系上下文,抓文中有關詞句進行理解歸納。
教法與學法
引導點撥法、合作探究法、感情朗讀法。
教學準備
查找有關霍金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能從提供的詞語中選兩個造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3、大概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霍金是個怎樣的人,從而受到啟發與感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大家可能聽說過張海迪這個名字,張海迪從小學起患了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長年座在輪椅上。但是她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疾病和重重困難,出色地完成了小學到大學的學業,掌握了好幾種外語,翻譯、創作了不少感人的作品,成為我國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古今中外有許多身殘志堅、勇于挑戰、創造奇跡的人,今天,我們學習的第10課《輪椅上的霍金》(板書課題,指讀正音——霍(huò),課文中的主人公霍金的事跡及精神將會使你更加驚嘆。
2、齊讀課題——輪椅上的霍金。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你能向大家說說霍金是個怎樣的人嗎?
過渡:史蒂芬·霍金被譽為“宇宙之王”,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為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顯著的貢獻,著作有《時間簡史》等等。本文介紹了霍金的哪些事跡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記生字詞語,把字音讀正確,不理解的詞相互討論或借助工具書理解;思考課文介紹了霍金的哪些事跡。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生正確朗讀生字:霍、萎、屏、撰、頁、攤、膜、牌、擾、匠、鴉
重點字正音:
翹舌音:撰、擾;后鼻音:匠、屏;前鼻音:撰、攤;膜:第二聲,不要讀成第一聲。
多音字:
屏
(bíng) (屏息)
(píng) (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