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霍金說課(精選2篇)
輪椅上的霍金說課 篇1
設計理念:
1、輪椅上的霍金的生活與大部分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很大的差距,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霍金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張海迪的故事入手,并收集霍金的有關圖片資料,結合課文描寫人物形象的有關語句,使學生形成表象。再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借助重點詞句的品位,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節課力求讓課堂成為真誠對話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學生與文本之間交流的平臺,使他們經歷閱讀的親近、內化、超越的過程,感受與文本對話的充實。這節課在設計上注重引導學生走進霍金,切身體會他生活的艱難、痛苦之處。由談到讀再到談從而去感受他的偉大。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從提供的詞語中選兩個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也是一位生活強者,教育學生學習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偉大人格。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也是一位生活強者,教育學生學習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偉大人格。
教具準備:搜集霍金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課前先學:
1、讀準字音,讀順課文,理解生詞,注意在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號。
2、查資料了解霍金的成長經歷、主要成就,盧伽雷氏癥以及穿氣管手術,還有盧卡遜講座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比導入課題。
1、介紹霍金的輝煌成就,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2、介紹霍金不幸的成長歷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3、師揭題:這個他就是霍金,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霍金,去感受這位奇人,令人“費解”的人——輪椅上是霍金(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對比出現,讓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一種落差,然后通過揭題,讓學生有一種想學是欲望)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出示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課文,理解生詞,相互交流預習時遇到的問題。
2、師行間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孩子提出的問題
3、檢查自學情況:(1)字音(2)生詞理解(3)個別片段朗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默讀課文,課文寫了霍金的哪些事?
2、給課文分段,說說段意。
(1)朗讀思考:哪些自然段講的是一個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來。
(2)學生默讀思考,同桌交流。
一(1—2自然段)講撰寫《時間簡史》的史蒂芬·霍金被稱為“宇宙之王”。
二(3—7自然段)具體敘述癱瘓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的殘酷折磨下依然頑強地進行科學探索的事跡。
三(8—12自然段)講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動了大眾。
3、請學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內容,教師適當點撥。
四、細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畫出自己有感觸的詞語、句子,反復讀一讀,簡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默讀圈畫有關詞句,教師巡視指導(特別關注后進學生的閱讀)。
3、交流。
五、指導寫字
1、師重點指導
2、學生寫字
3、展示評議
六、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書后生詞,并任選兩個造句。
第二課時
一、設疑導入,激思引趣
1、談話設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輪椅上的霍金》,你們覺得霍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可能回答出物理天才、生活強者、勇敢頑強、非凡、不幸等詞語,但師引導生用最具概括力的詞語概括,如“非凡”)教師相機板書
2、思考: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個“非凡“的科學家?(引導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章節讀一讀)
二、引導探究,促進理解
(一)學習第一大段
1、指名讀第一段,想象此時的霍金成了怎樣一個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然而”說明了什么
2、交流感受。
3、反復朗讀“他就是人稱‘宇宙之王’的史蒂芬. 霍金。”說說你有什么疑問?
4、學生自主提問,教師進行梳理,引出下文的學習。
(二)學習第二大段
1、再讀描寫史蒂芬. 霍金生活狀況的段落,畫出中心句。
2、理解“殘酷”,快速瀏覽全段,說說命運對于史蒂芬. 霍金來說,殘酷體現在哪里?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3、交流,重點理解“如蠶吃桑葉般逐頁閱讀”一句,感受霍金的堅強。
4、并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5、比較閱讀,品味語言。
(1)出示材料,比較閱讀。
出示配讀材料:
盡管他那么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游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出示課文:
雖然,他的身體一點也沒有離開過輪椅,但是,他的思維卻飛出了地球,……他還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學的宇宙模型。
(2 )朗讀比較。
(3)交流感受。
同樣是介紹霍金的科學研究及其業績,課文以豐富的想象,“再現”了霍金進行科學探索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
(三)學習第三大段
1、自讀課文,說說“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動了大眾。”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除了霍金的勇敢頑強以外,課文還介紹了霍金的哪些故事?嘗試給故事擬小標題,并講出理由。參考標題:
(1)不愿被外人打擾。
(2)一顆感恩的心。
3、交流感受,品味這兩則故事表現了霍金怎樣的品質?
(1)“不愿被外人打擾”主要講述了霍金不愿意被人頂禮膜拜,安靜工作的故事,體現了霍金不貪圖虛名、腳踏實地的科學研究品質。
(2)“一顆感恩的心”年輕的女記者認為命運讓霍金失去的太多,霍金是怎么認為的?你對霍金的回答是怎樣理解的?(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沒有抱怨,而是為了自己所能擁有的一切感到高興,體現了霍金正視命運、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
四、總結課文。
五、綜合訓練
1. 寫出生字字音:
霍金( ) 撰寫( )癱瘓( )剝奪( ) 齜牙咧嘴( ) 依賴( )躋身( ) 頂禮膜拜( ) 魅力( ) 悲憫( )恬靜( ) 簇擁( ) 由衷( ) 震顫( )
2. 正確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禁錮 頂禮膜拜 人格 景仰 悲憫 唐突 靜默
3. 填空:
(1)史蒂分·霍金是當代重要的( )和,主要的專著有( )。
(2)生活中像霍金這樣身殘志堅的人還有許多,比如、( )。
六、布置作業。(二選一)
1、復述文中的兩個小故事。
2、編寫故事,拓展應用
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圖書,搜集某一位科學家或名人的資料,選取合適的材料,集中介紹人物的某一方面,要求擬出合適的小標題,語言生動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學性。
板書設計:
9、輪椅上的霍金
殘酷的命運 頑強不屈
非凡 不愿被打擾 兢兢業業
感恩的心 人格偉大
輪椅上的霍金說課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研讀:《輪椅上的霍金》是蘇教版第十一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介紹了“宇宙之王”霍金在長達40年的輪椅生涯中,不屈不撓地與殘酷的命運作斗爭,他不因癱瘓而悲觀,不因身體的殘疾而消沉,不因醫生“只能活兩年”的斷言而放棄,用自己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創造了科學的奇跡。
霍金是個極富魅力的傳奇人物,他是物理天才,是“宇宙之王”,他更是一個生活的強者,他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課文從兩個方面向我們展示了霍金偉大而獨特的人格魅力,一、他在物理科學方面的杰出成就,這一部分,著力描寫霍金命運的不幸,患病直至身體各部分失去功能給生活帶來了巨大障礙,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可憐、值得同情的普通老人形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卻在這種令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中,與殘酷的命運進行抗爭,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讓所有人眾星捧月般頂禮膜拜。而他自己,卻愿意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靜靜思考宇宙的命運。二、面對女記者而又充滿悲憫的提問,命運多桀的霍金表現出的是一個偉大人物的從容、樂觀,和無限溫情。能活動的手指、能思維的大腦、終身追求的理想、感恩的心……平凡樸素的擁有,讓這個平凡的老人如此不平凡。課文第八小節是過渡段,直接告訴大家:霍金用他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折服了大家。
這篇文章是一篇勵志課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
性兩者統一的,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之間去感悟這個人物的獨特人格魅力,還要引導學習學習不斷探索的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生態度。
2、教學要求
我初步設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并用鋼筆寫好課文后面“撰、鴉”等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
(2)通過具體語言環境理解“悲憫、頂禮膜拜、神秘莫測、唐突、景仰”等詞語意思,能用其中兩個造句。
(3)有感情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感受“宇宙之王”霍金獨特非凡的人物特點。學習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
(4)初步接觸和認識“雙重否定句”的用法和意義。
3、重難點預設: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語言文字感受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
教學難點:(課后第三個思考題)面對女記者唐突而尖銳的問題,霍金從容的回答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教學準備:
a為了讓學生對霍金的認識能更加全面、具體和深入,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資料,作為拓展閱讀的內容,也可以課后布置學生通過網絡圖書等,將課內學習進行延伸。 b制作課件
二、教學設想
一、 談話導入,初識霍金,形成閱讀期待
1、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小節: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
自己讀讀這段話,然后指名朗讀,讓學生說說對這個人的第一印象。(課文第一小節就開門見山地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可憐又可敬的人物形象,讓學生直接走進文本,在語言文字間感受人物,讓心靈受到沖擊,從而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2、這個特殊的人物,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霍金,
出示課文第二小節的一句話,齊讀,引出本文主要人物,板書課題:輪椅上的霍金。你會帶著怎樣的感情去讀這個課題?(只是讀課題,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本課學習的感情基調。敬佩的,因為輪椅上的他可以創造科學的奇跡,疑惑驚訝,因為不敢相信這樣一個幾乎殘廢的人,還可以活得這樣有價值。同情,因為命運對霍金來說太殘酷了!)
3、讓我們一起走近輪椅上的霍金,去感受這個平凡人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文本結構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后練習二的詞語,指名朗讀,
3、快速默讀課文,可以從課文中找出一個短語或者句子來描述你心中的霍金。
a、課文最后一節:心靈震顫之余……非凡的科學家……
感情朗讀,理解“震顫”,突出“非凡的科學家”“由衷的敬意”
b、課文第八小節: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生活強者……
指導感情朗讀,理解“折服”、“由衷”,強化“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引導學生弄清楚這一小節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并嘗試給課文簡單分段。
三、精讀課文,認識霍金,感悟人格魅力
認識“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1、霍金的人生,到底充滿怎樣的傳奇色彩?默讀課文3?7小節,思考:殘酷的命運造就了一個怎樣的霍金?可以圈畫重點詞句幫助理解,也可以在課文旁邊用簡單的詞語寫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
a、了解霍金殘酷的命運,“全身癱瘓,不能說話,身體變形,不能讀書寫字,醫生診斷只能活兩年……。讓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和段落,反復朗讀,談自己的感受,特別關注其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如“齜牙咧嘴的標志性形象,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等,在豐富的語言文字之中感受命運對霍金是如此殘酷和不公,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讀出對霍金的同情。
b、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卻在難以想象的艱難中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讓學生交流所了解到的霍金在科學領域獲得的成就,認識一個勇敢頑強,不斷探索的霍金。抓住“飛出了……飛出了……飛到……飛向……”反復有感情朗讀,讀出霍金對科學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讀出霍金非凡的智慧。
c、獲得成功的霍金受到了眾人的尊敬,然而他,卻并不為此沾沾自喜,引讀課文5-7小節,讀后可以繼續讓學生說說,在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霍金。(在生活中的霍金是普通的,但也是也是非凡的,因為他總是和自己鐘愛的科學事業在一起,不停的工作使他和普通人一樣感受著生活的快樂。
3、再次出示第八小節,齊讀,引出下文
認識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
1、默讀9-17小節,思考:年輕女記者認為霍金失去的太多太多,霍金是怎么認為的?你又是怎么認為的?
2、交流:
(1)指名讀女記者的問題,理解“敬仰”與“悲憫” 感受女記者提問時的復雜心情。
(2)報告廳內一片寂靜,引導學生理解,這一片寂靜背后蘊含著同樣的是大家對霍金的敬佩、同情、憐憫、期待的復雜情緒。
(3)指讀霍金的回答,齊讀,繼續交流(霍金并不認為自己失去很多,因為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他的手指能活動,他的大腦能思維,他還能通過思考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還能在這并不容易的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因為對他來說,能思考,能和自己鐘愛的科學事業在一起,就是一種幸福,肉體的殘疾和生活的不便對他來說都不是很重要的,并不能影響他的追求和理想,更重要的事,親人和朋友給了他關心和愛,讓他的人生和其他人,甚至比所有健康的人更加燦爛。)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樣的,這里要讓學生盡情暢談自己的理解,感受霍金不向命運低頭,樂觀、勇敢頑強的生活態度,感受霍金對生活的熱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感受霍金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4)在理解的基礎上,繼續感情朗讀這一段
(5)教師范讀最后一小節,學生齊讀,深化理解。(霍金的非凡,在于他非凡的科學成就,更在于他勇敢頑強的人生態度、人格魅力)
拓展文本,升華感情
補充資料:霍金來到中國,霍金來到我們身邊
閱讀拓展資料,將文本人物生活化,認識生活中的霍金,進一步激發對霍金的敬佩之情。
可以用一句話來說說你學習了這篇課文后的收獲嗎?
四、課外作業,嘗試練筆,延伸語文學習,
1、找一些“逆境人才”的人物故事讀一讀,感受不同人物魅力,感受描寫人物的不同方法。
2、練筆,嘗試使用“過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