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及點評
一、教材解讀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十課《山谷中的謎底》,飽蘸著哲理的深思。作者記敘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
二、設計理念
本設計注重學生讀的訓練,將讀作為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品賞課文。并通過泛讀和精讀,抓住課文的重點,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升華認識,獲得思想啟迪,真正實現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三、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本課4個生字,理解新詞“抗爭、反彈、完好無損(加拿大、魁北克)”等。
3. 讀懂課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圖片和資料、重點句段的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引發期待
1、同學們:我們學過很多歇后語,老師來說前半部分,你能對出后半部分嗎?師:⑴芝麻開花——;⑵八仙過海——;⑶姜太公釣魚——。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這些歇后語就像是謎語,它們都是人們在生活中深入研究和觀察得來的。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山谷中的謎底》(板書課題)來看看它的謎底是什么?又是怎樣解開的呢?
[點評:這一設計,既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又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
2、檢查生字讀音和讀課文。(先同桌檢查,再全班交流)
(三)重點引導,感悟文本
1、靜心讀課文,邊讀邊想:山谷中的謎底是什么?它是怎么樣解開的?(可以動筆畫畫,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讀讀。)
[點評: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精讀和泛讀,由上個環節的能讀課文到這里的精讀,能使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理清思路。]
2、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⑴它的西坡長滿松、柏、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這一奇異的景觀始終是個謎,誰也不知道謎底在哪兒。
⑵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反復讀這兩組句子,讀后有什么疑問,提出來。
⑶他們支起帳篷,望著滿天飛舞的大雪,突然驚奇地發現,由于特殊的風向,山谷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來得大……謎底終于被開了。
讀了這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課件出示山谷中的雪松在風雪中的情景,觀察理解。出示南北谷中的不同情景,觀察對比。)
[點評:重點放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上,讓學生充分地讀,然后說說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四)品讀課文,自主探究
1、畫出雪松在大雪中的表現的句子,反復讀,你得到什么啟示?
2、那兩位旅行者又得到什么啟示?作者又是怎么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畫出相關的句子,用各種方式讀一讀。)
3、課件出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