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智慧 哲理人生--解讀《螳螂捕蟬》
在歷史長河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如唇亡齒寒、一鳴驚人等,說理而
不空洞,睿智而不顯鋒芒,極富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不爭而善勝,不辯而自明。
3、深刻的意義 深遠的影響
《螳螂捕蟬》雖是一篇歷史寓言故事,我們不必計較,追求故事本身的真
實性,但他的現實意義是深刻的,是富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在利益面前我們往往會利字當頭,失去理智,利令智昏或利欲熏心,不顧自身安危。我們也可以此來解釋當今的一些社會現象,如環保問題、道德問題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我們要充分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東西,文章的內容是有限的,但內涵卻是深遠的。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把書讀薄的基礎上,把書讀厚,加強對學生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三、潛心反思
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及主觀色彩的內容,但人們對語文教材更有著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則人際交流則無法進行,這也是我們進行文本解讀的前提和價值依據。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我們又特需要提倡師生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獨創性的理解, 尊重閱讀的主體,表現在教者不應把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強加給學生,給吳王、少年外貼標簽。吳王武斷、固執、知錯就改,少年機智勇敢也是在引導學生潛心閱讀課文中逐步認識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收獲也不盡相同。
閱讀教學應從“悅讀”開始,激活學生的閱讀需求,通過教者文本解讀,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讀書思路。讀有所疑,疑有所解,“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閱讀過程中還要注意“相似閱讀”既活化文本內容,創設相似情境,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既理解了文本內容,又內化了文本內涵。在閱讀過程中,還要注意充分挖掘文本資源,補白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策略。
總之語文是工具的、審美的、人文的,而語文教學又是精彩的、生動的、鮮活的,我們要重視文本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提高語文教育的效益,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興趣和創新意識。總之智慧的語文教學來自敏感的心靈,來自深刻的思考,來自鮮活的學習,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