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紀的希望”實踐報告
板書設計:
13、海洋——21世紀的希望
聚寶盆——開發海洋礦產資源
食物柜——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源站——利用海洋發電
淡水庫——淡化海水
新家園——建設海底城市
實踐反思: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全文圍繞“海洋,為什么被稱為21世紀的希望”這一中心問題展開敘述,從礦產資源、高蛋白食品、水力發電、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說明了人類利用海洋的現狀及設想。文本充分運用了對比表達的方式,有效地將比喻與擬人揉合在說明方法中,讓海洋充滿了活力。既然是說明文的文體,就要按照說明文的要求來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抓住知識要點,更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后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等。雖然這篇說明文文體簡潔、通俗易懂,但同樣要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感悟形象、曉悟情趣,上出濃濃的“語文味”。
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文章,學生對海洋知識的了解多與少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海洋知識,顯得尤為重要。我指導學生利用課前時間查找海洋的資料。為了使學生能夠有目的地有成效地查閱和選擇信息,我給學生提出了一些問題,如:海洋的面積占地球的比例、海洋中的動植物、海洋中的礦產資源、海水的開發利用、以及海洋的污染情況,為學生推薦了一些書目和網址,供學生選擇。有了海洋知識做鋪墊,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交流也很積極。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學中,我相機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讓學生品味體會文本說明方法和語言特色,模仿文本語言進行表達。本篇課文語言生動簡潔,把海洋當做人來寫,這就是學習說明文語言的一個范例,引導學生在寫其他說明文時,可以模仿這樣的語言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