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習慣(十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
2、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
難點
通過課本插圖和有關事例,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以及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準備
參觀閉路電視系統,了解它的組成和原理。
擬定教時2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一年級起,我們就開始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我們學到了關于寫字、讀書、寫日記等方法,為我們以后養成習慣打下了基礎。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最后一個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二、指導看圖,領會內容
(一)指導觀察第一頁
1、學生自由觀察,思考:圖上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這是會時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師補充
第一幅:在天文臺,老師和同學參觀古代的天文儀器。同學門看到這臺儀器,一定為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
第二幅:在天文臺的天文展覽館內,墻上貼著宇宙中星體的照片,希望大家長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奧秘。
第三幅:簡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圖畫,大多出自著名書法家和書畫家之手,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同位共同參觀三幅圖,回顧主要內容,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指導觀察二、三頁通版圖
1、學生自由觀察插圖,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思考:圖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義?
2、同組相互交流,感受體會
3、教師總結并補充
第一幅:依次是游覽黃山和漓江的感受,參觀植物園的收獲,與珍禽嬉戲的樂趣。
第二幅:游覽了南京中山陵和敦煌莫高窟。
第二頁:大海圖:抓住大海波瀾壯闊的特點,聯系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長的特點,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圓明園遺址:圓明園是我國珍貴的文化瑰寶,但卻由于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導致英法聯軍洗劫了珍貴的文物,并火燒了圓明園,給我們后世留下了極大的遺憾。
第三頁:故宮遠視圖:故宮規模宏偉,建筑技術高超,是我國古代許多王朝的國都。
請班上同學介紹有關故宮的知識。
(三)學生交流:觀察了這些圖畫,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師小結
四、練習介紹自己的家鄉
1、自由練習
2、臺前介紹
3、教師評價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逐步養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從小就要到學校里學習知識,長大后才能勝任祖國交給我們的工作。因此,學習知識就是為了——(學生齊答:運用)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二、指導看圖
教師帶領學生依次觀察插圖,弄清圖中內容。
1、第一行兩幅
(1)教師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