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教學案例
一、教材分析:
《山谷中的謎底》是六年制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簡練的文筆,通過記敘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
二、研究背景:
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教學組織形式異彩分呈,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其中一個閃光的亮點。在課堂上,同學們在明確的目標下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反思學習,自我提高。
三、案例描述:
師:加拿大魁北克山谷里有一個什么謎?謎底是什么?請同學們拿起筆,認真讀書,尋找答案,準備交流。
生:這個謎是山谷的東坡長滿雪松,而西坡長滿柘、柏、女貞等雜樹。
師:的確匪夷所思,為什么會有這種的現象呢?
生:因為東坡雪大。
生:因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 完好無損。”
師:東坡的雪那么大,普普通通的雪松究竟用什么本領戰勝了大雪?面對巨大的風雪,其它的樹木都喪失了生機,可雪松依然挺拔蒼翠,雪松到底有什么獨特的本領呢?
出示合作要求:嘗試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
1、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讀讀、畫畫、議議,各組員獨立思考,有自己的理解。
2、小組內交流,讓感受和想法走向深入。
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讓學生獨立嘗試體會文本。
師:同學們剛才讀的這些內容中,哪里最能概括雪松的本領?
生1:我認為雪松能夠承受不停的積雪。
生2:我認為雪松能善于彎曲。
生3:雪松能善于彎曲,并具有韌性,抓住時機進行反彈。
師:是啊,雪松的彎曲與反彈的確耐人尋味,讓我們從讀中好好品味。
生齊讀: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完好無損。
師:雪松是在什么情況下彎曲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
生:雪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師:“一定的程度”是指什么程度?
生;雪積得太厚,雪松吃不消的時候。
生:在這過程中,雪不斷地積,雪松不斷地彎,雪不斷地落,雪松不斷地彈,讓我們要真正感悟到雪松不屈不撓的精神。
生:雖然是彎曲,但這是充滿智慧的彎曲,充滿力量的反彈。這就是雪松所具有的而其它雜樹所不具有的本領。這就是雪松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的原因。
師:說得好!雪松是在盡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了的情況下才開始彎曲,雖然是彎曲,但這里面有抗爭的力量。
師: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畫面,這就是充滿智慧的彎曲,充滿力量的反彈,這就是雪松的本領!能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得以生存,雪松才是強者,是勝利者。
師:看著這傲立于風雪之中,依舊蒼翠挺拔的雪松,你想對雪松說些什么?如果說雪松面對的壓力和困境是狂風、滿天飛舞的雪花、是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那么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壓力,哪些困境呢?又該如何去面對呢?我們是否能從雪松身上受到一些啟示呢?請大家小組交流解決。
生:討論。
生:如:同學之間鬧矛盾、家長的過高期待,學習不好,課外報補習班等。
師:是啊,同學們有同學們的煩惱,這是很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去面對它們。
生: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要學會雪松的彎曲,其實,同學之間、人與人之間、親友之間的互相謙讓也是一種彎曲,適當的彎曲,能使人之間相處的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