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課堂實錄2
師:他找的是這一句。你能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生:我的理解是,方丈是借樹的生長情況來告訴玄奘,在群體中,大家你追我趕,奮力拼搏,個個都能成為棟梁之才,反之,高枕無憂,安閑自在,就只能成為平庸之輩!
生鼓掌。
師:成語用得多好呀!“高枕無憂、安閑自在”這些成語都會用,你真了不起!
師:這句話找得不錯,印證了中心句。剛才那位同學可能是緊張了一點,有些地方讀顛倒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我相信集體的力量。
生集體讀。
師:這段話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寫作方面的手法,請想一想?大林子,小林子……
生:對比!
師:還有沒有同學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它們就像生長在一個很大的競爭場地一樣,如果沒有競爭,它們不為了一縷陽光不為了一滴雨露,它們有可能也成為薪柴,而零零星星的松樹,沒有誰與它競爭,有充足的陽光和雨水,就慢慢成為薪柴了。(該男生說話語速特快,聽得不是很清晰)
師:哦,你說了一連串,但他總的意思,同學們應該還是明白,是不是?
師:還有沒有同學要談?
生:我認為生活在一個群體里,有競爭的環境,那他知道自己的錯誤就會努力向上,就可能成為棟梁。而一個人單獨學習,就像在灌木中鶴立雞群不愁沒有陽光沒有雨露,沒人跟他競爭,就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他就會安閑自在,就會非常驕傲,就不會成為一個棟梁之才。
生鼓掌。
師:我發現同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說,語言表達能力相當強,這可以看出你們平時的訓練多扎實啊,你們老師的水平高呀,你們的能力也強啊!不錯!
師:我剛才說了,這段話其實是印證了中心句,它在說什么呢?其實就在說如何成為……
生:棟梁。
師:那么,怎么樣才能成為棟梁呢?這段話用了一個對比的手法,圍繞一個詞語在說,圍繞什么詞語?如果有了這個詞語,就可能成為棟梁,沒有這個詞語,就可能成為薪柴,什么詞語?
生:競爭!
師:對,要有競爭的環境,而且還要有敢于面對競爭的勇氣。如果有競爭的環境,但沒有面對競爭的勇氣,行不行?
生:不行!
師:所以說,要敢于面對競爭。
4、
師:讀了這段話,也聽了剛才幾位同學的談話,你們會突然想到,我們身邊有沒有像這樣互相競爭、共同進步的群體呢?或者說,這片林子呢?
生:有!
生:比如說我們六四班。
師:為什么這樣說?
生:因為我們的很多人都互相競爭,共同進步!
師:他說得對不對呀?
生:對!
師:他說我們六四班就是一片生命的林子呀,你們每一位其實就是棵棵松樹,在這片林子里,敢于競爭,共同上進!
師: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身處在這片林子里,我想問一問,你對競爭有什么看法?或者說,我們身處在六四班,競爭給你帶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