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學與問 教案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教學意圖:(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學習能力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根據課文的實際特點,創設小組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自由的各抒己見、暢所欲言;(2)“學生不是需要填滿的灌子,而是需要點燃的火炬”,把握老師的角色很重要,語文素養不是老師苦口婆心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此時此刻老師的作用就是深入小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予幫助給予鼓勵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二、作業
《我的夢》寫一段話。
教學意圖:(1)讓學生不僅學懂知識,更能學會學習,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2)對學生充滿信心,鼓勵學生相信自己就會成功。(3)由老師的夢展開想象,由閱讀促寫作。 板書: 23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反思:
對于本課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借機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本課課文內容很好理解,正好趁著學習課文的機會,引導一下學生,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多問與勤學是解決困難的一把很好的鑰匙。要利用這把鑰匙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做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