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介紹人物高尚品質的。《最后的姿勢》講的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51歲的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生命護住四名同學的英勇事跡。“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勢。”“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譚老師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那熱愛學生,忠于職守的不朽精神應當長存在我們心中。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面向學生,我確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作者使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方法表現人物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學習用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體會譚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譚老師在大難來臨時,忠于職守,舍生忘死的師德靈魂。
教學重點:學習用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體會譚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理解“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勢。”的意思。
三、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這篇課文的實際情況,我決定采用自主學習法和繼續指導小組合作法進行教學。
學習方法:“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繼續指導自習、小組合作學習以及讀書批注等方法。
四、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認真讀課文,思考:譚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圈畫出能表現譚老師特點的詞、句,并在旁邊批注。
2、課后練習4:在2008年地震災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像譚千秋老師這樣的英雄行為。請搜集當年抗震救災的動人事跡,跟同學們交流。
(一)復習導入
1、《最后的姿勢》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譚老師生命中最后的姿勢是怎樣的?
(二)精讀課文,感受譚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
1、回憶預習作業第1題的內容。
2、小組交流預習時的收獲和困惑。
3、小組選派代表,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預設
a、 慈父:課文第一自然段
b、 教學能力強:課文第十一自然段
c、 熱愛學生、忠于職守:課文三到十自然段
(1)、給學生講人生的價值,他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
(2)、地震來臨時,譚老師的動作、語言等。
(3)、地震結束后,救援人員見到的情景。
(4)、獲救學生的話,其他老師的話。
…………
4、小結,齊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勢。”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5、課文從幾個方面來寫譚老師的,重點寫了哪一方面,為什么?(結合最后以自然段理解)相機板書: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三)拓展延伸
1、組內交流預習題第2題的內容,要求先說事跡,再說這個事跡帶給我們的收獲。
2、全班交流。
(四)作業
繼續搜集有關忠于職守的英雄事跡。
(五)板書設計
6 最后的姿勢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