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實錄及評析
教學目的要求: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巫峽、洛陽。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培養學生聯系詩句理解詞語內涵的能力,并體會詩這種體裁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課外搜集資料的過程,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2、讓學生經歷主動參與的過程,從而理解詩意。
3、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挖掘出詩的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通過查閱有關杜甫的資料,了解他們生活年代的情況及他們寫的其他愛國詩篇,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從而受到愛國教育。
教學重難點:時代久遠,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具準備:充分預習,制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賞析《春望》,感受寫作背景:
師:給同學們上課,老師準備了一首詩作為禮物送給大家,希望同學們喜歡。(課件出示《春望》師配樂深情并茂背誦。簡介詩意。)
(評:教師的朗讀給學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潛移默化地把學生帶入到情景當中。)
師:聽老師誦讀你感受到了……(示意學生舉手說感受。)
生:我感受到詩人很憂愁。
生:我感受到詩人渴望和平,討厭戰爭。
生:我感受到詩人為國家為人民發愁。
師總結:是啊,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愛國情。這位憂國憂民的詩人是誰呢?
生齊:杜甫。
(評:讓學生通過聽,感受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遠比教者枯燥的介紹時代背景有效。同時,聊天式的寬松環境,也為接下來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打下了基礎。)
師:你對杜甫了解多少?
生:他是唐代詩人。
生:他的字是子美。
生:他和李白齊名被后人稱為“李杜”。
生: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評:遵循“學生已會的知識教師不講”的原則,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師: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杜甫的另一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像老師這樣把課題讀好。(課件出示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打開課本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
(生自由讀古詩。)
師:再讀給同桌聽聽,互相糾正。
(生同桌互讀,互相糾錯。)
師:誰勇敢的站起來讀給大家聽?(指名學生讀)
師:有一句話老師是這樣讀的: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cháng)聽出來有什么不同?
生:老師讀的“裳(cháng)”。
師:在這里就讀“裳(cháng)”,古人上為衣,下為裳(cháng),請同學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cháng)”)
師:在這首詩里還有一個詞與我們現在的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聽:“卻看妻子(qīz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生:“妻子”現在讀(qī zī)古詩中讀的是(qīzǐ)。
師:現在生活中妻子(qī zī)指老婆。古詩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想可能指老婆和孩子。
師:你真聰明,請你把這句詩再讀一遍。(生讀)
師:誰把這首詩完整的讀一遍做到字正腔圓。(師指名讀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