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實錄及評析
師:齊讀這首詩。(生齊讀)
(評:讀是詩歌教學的第一要求,教師抓住詩句中古今讀音不同的兩處加以點撥,既教給了學生知識,又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自然學生便頗有興致地一遍一遍地讀開去了。)
三、初步感受詩人寫作時的內心感受:
師:不知不覺這首詩已經讀了好幾遍了,你讀到詩人心情如何?
生:詩人很高興。
師:你的依據是……
生:我是從“喜欲狂”這個詞里讀出來的。
師:(板書:喜欲狂)“欲”的意思是?
生:將要。
師:“喜欲狂”就是?
生:高興的快要發狂了。
師:讀這個詞,讀出它的意思來。
(生讀“喜欲狂” )
師:讀著這個詞,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詩人為什么“喜欲狂”?
師:是啊!昔日憂愁滿腹的杜甫為什么欣喜欲狂呢?(在黑板上畫“?”)
生:詩人“喜欲狂”時是什么樣子呢?
師:老師也想知道呀!(在黑板上畫“?”)
(評:讀著讀著,不但讀出了感情,還讀出問題來了。教師巧妙地抓住學生發言,緊扣詩眼“喜欲狂”展開設問,中心突出,環節緊湊。)
四、帶著疑問,自學古詩:
師:帶上你的筆,因為不動筆墨不讀書;帶上你的工具書,那是不說話的老師;帶上你已有的知識,那是你無形的資產;帶上你周圍的小伙伴,互相取長補短。一起去讀懂古詩,到詩句中去尋找答案,需要老師幫助的請舉手示意。
生自學古詩,師巡視,答疑解難。
(評: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自學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師:交流一下,杜甫為什么“喜欲狂”?
生1:從“劍外忽傳收薊北”這句話里我知道詩人聽到了收復薊北的消息,所以“喜欲狂”。
師:誰收復? 生:官軍。
師:“官軍”就是……(生:朝廷的軍隊。)
師:(指課件地圖)看,這是“劍外”,詩人流落在劍外,河南詩人的家鄉,“薊北”叛軍的老巢。老巢都被國家的軍隊收復了意味著(生:國家統一了)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了。杜甫等這一天,等了8年了。這一喜訊忽然傳來,詩人怎能不喜欲狂呢?(板書:聽)
生2:從“卻看妻子愁何在” 這句話里我知道詩人的老婆和孩子憂愁沒了所以“喜欲狂”。(師板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