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它有一個特點,它透過平淡的語言,反映了人物豐富的精神內涵。
學生們對這個故事可以說是耳熟能詳。怎樣讓一個“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學生不僅愛學,而且更能學好呢?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倡導個性化閱讀,賦予老教材以新的涵義。
小學語文新課標積極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教學《牛郎織女》這一課時,我問“學生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你覺得牛郎是個什么樣的人?”“織女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然而然就參與了課文的研讀,談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孩子讀的特別細致,甚至從“你們”的“們”這個字中讀出織女和牛郎一樣善良。有的孩子從牛郎不計較哥嫂對他的態度,讀出了他的胸懷大度……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放手讓學生談對王母娘娘這個人物形象的認識,學生能根據文本與生活經驗的積累談出自己的感悟,在他們眼里王母娘娘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無情的、是不懂親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學生對這一人物進行了批判,同時在心中確立了王母娘娘應有的形象——慈愛的、有人情味的、講親情的。這就是美與丑的辨析。有了對與錯、美與丑的認識,學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學中不必義憤填膺地激起學生對王母娘娘這一人物的痛恨與咒罵,應該心平氣和地聆聽學生對王母娘娘這一人物的自主評價,或頌揚或斥責。要知道多一雙眼睛,就多一個角度,多一個角度,就多一些客觀。
二、發展想象力,突破課文重難點。
讓學生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含義。我設計了一個采訪情景,對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你是下凡的織女,請問你為什么決心嫁給牛郎?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們會說些什么話?請回答的同學自己指名回答。3、你是怎么反駁她們的?當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時,他們會說些什么?通過幾個問題的設計,課文的重點就突破了。
三、由點帶面,拓展閱讀,深化主題
從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拓展到其他的民間故事和古詩詞,通過師生平等的對話,學生基本明白了課文實際上寄托了勞動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遺憾的是,課堂復習導入部分內容有些多,花費了較長的時間,而沒有把故事的結尾講完,使得整堂課不完整,學生學習的連貫性受到了影響。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課上先從四大民間傳說談起,大概了解了其它三部民間傳說的內容,學生聽得很認真,借機導入到今天所學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語言,讀熟是前提,離開這個,勿談語言的發展。所以我很重視學生把課文讀熟、讀好的。讀熟還只是學習語言的第一層次,準確來講還不到位。依據課本的語言發展學生的語言是我在本課教學中突顯的一大亮點。“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當然也是學習語言的例子。完全跳開書本去學習語言,往往是低效的,“牛郎織女”是一個經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讓學生在自然而然間能復述這個故事,借此發展學生語言,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我在一開始讓學生熟讀課文,并給每個自然段取一個小標題,這是在給學生鋪設適合學生走上去的臺階。然后讓學生把他們取的小標題按順序寫到黑板上,幫助學生記“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