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化繁就簡,牢牢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是我在這節課中的教學所得。
由于這個故事,孩子們大多已經從書報電視上了解,再加上課文淺顯易懂,于是課上,在輕聲的朗讀中,在和學生們的交流討論中,我們輕松地結束了對整個故事的學習。孩子們通過課文,不但重新認識了善良、誠實、勤勞和敢于通過斗爭來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夫婦,也知曉了古代勞動人民就是通過這么一個個淺顯移動、便于流傳的民間故事來表達當時他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男耕女織普通生活的追求,這一最樸素的思想的。
整節課的教學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每一次當學生發言之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之中學習和提高,充分發揮學生潛在的感悟能力與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牛郎織女》教學反思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語言平等樸實,但卻寄托了勞動人民美好的愿望,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一個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男性吃苦耐勞的品德,織女折射了我國農業社會中婦女賢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則代表了封建保守勢力,折射了專制狡猾的丑惡嘴臉。我們讓學生讀民間故事的目的是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授課時我問學生:故事中有幾個人物?學生答有四個,牛郎、織女、老牛、還有王母娘娘。我讓學生自讀課文,說一說通過課文的哪些詞句,找到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切都很順利,同學們選擇著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了自己的評價,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對牛郎、織女、老牛這三個人物的認識都講過之后,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對王母娘娘這個人物的看法。
一生說:我認為王母娘娘十分兇狠,因為課文第八自然段中說了,“王母娘娘得知織女下嫁人間,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如果王母娘娘心不狠,她就不會暴跳如雷,對織女進行嚴厲的懲罰。
另一生說:老師,我從課文第九自然段看到:“兩個孩子跑過來,死死地抓住媽媽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所以我認為,王母娘娘是個六親不認的人,她連跟自己有血緣關系的小孩也不認,她太壞了。
這時,只見我們班的小才子郭秀岳舉起了手,我想,不知他又要發表什么高見了,聽聽他的發言。我將他請起,只見他以響亮的流利地話語說道:老師,我認為王母娘娘沒有他們說得那么壞,因為她只是要維護天庭的秩序,如果她不嚴厲地懲罰織女的話,她的話今后誰還會聽呢?如果她懲罰別人,別人會說王母娘娘不公平,大家就都不會聽她的話了。
我一聽,完了。教了這么長時間的書,從沒有人對王母娘娘作如此的評價。 這孩子的看法十分獨特,我看到有的學生在頻頻點頭。但不管怎么說,我還得要將他以及他的支持者們引入到傳統的價值判斷中呀!我本不想讓這樣的事情出現在課堂上,但今天我想,課堂教學惟有不斷創新,才會引發學生思維的火花。于是我說:那么王母娘娘是好是壞呢?同學們先默讀課文,靜下心來體會體會,然后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