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弄清課文寫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認識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徑。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談話,導入新課
在背景音樂中,播放動畫,教師導言:大自然豐富多彩,奧秘無窮。
今天,讓我們跟隨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一道來認識《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認識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學習做一個懂得大自然語言的人。
(出示課題) 24 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大家已經認真預習了,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
1.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
(1)出示詞語:聳立 預兆 鐵砧 青苔 羅盤 小熊星座
(2)匯報交流:預習后,你理解了哪個詞語?(聳立——換近義詞的方式來理解;預兆——用詞素分析法來理解,即“兆”的意思是?“預”的意思是?,預兆就是?然后讀課文中的句子“飛行員知道,砧狀云是雷雨的預兆,應該離他遠遠的才好。”——出示圖片來認識;同時用變化“換句話說,就是……”的句式來表達對該句話的理解,順便就把“鐵砧”理解了。青苔——聯系生活說說,在哪里見過青苔,課文中的青苔在什么地方,意思是花崗石身上的青苔很厚實,而且很光滑,可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積累……羅盤——出示圖片理解,齊讀課文中相關的小節;小熊星座——看圖結合課文中的句子來理解,認識北極星,回到課文的第一小節,相機出示句子“天上的每一可行就是一個字。”
2.過渡:現在請七位同學讀書,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出示問題: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3.聽后交流。(課文介紹了星星、云、石灰石和花崗石四種大自然的文字。板書)
所以說(出示課文的第一節):(教師引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生讀)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屏顯)
三、精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
教師導言:我們認識了文字,就可以讀很厚的書,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課文中的這四種文字,分別說的是什么意思?認識它們我們又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呢?(實質是了解大自然文字的作用)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小節。
1.教師引言:星星寫成的天書很厚很厚。翻開天書的一頁,認識“北極星”。你讀懂了什么?(或者問:你了解了什么事情?)
2.出示圖片,認識小熊星座等
師:瞧,這就是小熊星座,(出示圖片),讓生指出北極星。
3.出示兩個星座,讓學生認識它們。
4.讓他們說說自己知道的星座。(結合課文閱讀,我在課外書上還知道……)
5.由此可見,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別方向。(板書)
正如作者所說: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
師:是啊,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可是天空這本大書上的文字還遠遠不止這些呢,再讀讀課文,你還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