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蘇教版小學十一冊第期七單元
這篇科普小品文生動形象的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2、通過課文知道知識不僅存在于書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觀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從中學習知識,樹立探索自然奧秘的志向。
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觀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難點:學習“花崗巖”一段的寫作方法。
學情分析:文章淺顯生動,通俗易懂,教學時倡導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開啟思維、積淀情感,并輔以議的方式,使學生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本課的教學,既要教育學生從小學習、認識大自然,又要引導學生樹立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志向。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本文的體裁:科普小品文(師板書)
介紹作者:伊林及他的作品。
齊讀課題
二、品讀課文
(一)檢查預習的情況:
1、聽寫課文中的生字
對照檢查批改
讀一讀這幾個詞語
2、給“砧”字注音。(學生上黑板注音)
理解它的意思
(二)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1、思考課文寫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2、把大自然的文字分為上下兩冊,分別給它們起什么名字?
(三)課文哪幾段寫了天書,選擇感興趣的段落多讀幾遍
1、轉換角色:你來當水手或飛行員介紹天上的文字
a、第二段:你現在是一名水手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出示小熊星座)怎樣尋找北極星。
引讀:水手讀懂了北極星,“即使沒有羅盤,也照樣不會迷失方向。”
b、第三段:誰愿意當飛行員,把你的經驗告訴其他飛行員。
如何識別砧狀云(出示圖片)
2、讀懂天書后,用簡練的語言把這兩句話補充完整
( )是( )的文字,它告訴我們( )。
( )是( )的文字,它告訴我們( )。
(四)再看看腳下的土地,自學5、6段,讀懂課文。
1、把這兩句話補充完整。
2、你覺的那一段寫得最有趣,從文中畫下來,體會這樣寫得好處。
學生交流,品悟文中比喻、擬人的寫法。以及質疑的寫法。
再讀一讀,感受作者形象的寫法。
(五)你們還懂得那些大自然的文字
自由讀第七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小結:打開緊閉的門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讀天上的每一顆星,讀地上的每一粒石子,感受大自然的無限樂趣。
板書設計:
北極星 辨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