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兒子》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鞋匠的兒子》,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鞋匠的兒子》是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一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通過一詳一略的兩件具體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對人物語言的細節描寫,讓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示在我們的面前。第一個事例抓住一個特定的場面,寫了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身卑微,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持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以精彩的演講捍衛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第二個事例寫了林肯就任總統后不久南方發動分裂戰爭,林肯號召人民結束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兩個事例聯系緊密,正是這位總統充滿愛心,提倡平等,具有偉大的人格魅力,才會領導人民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的統一。
二、說教法
1、熟讀
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學會閱讀和發展語言,那最佳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讀,熟讀。反復讀,也就是說,課文“典范”是憑借,閱讀實踐是根本,以課文為憑借,以讀書活動為根本的外部語文信息的加工內化過程。教師要不斷創造機會,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讀而不厭,讀中理解。
2、精思
學生朗讀如不啟動思維,不用心體悟,精彩的語句浮光掠影地在學生大腦中閃過是談不上消化和積累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消極被動的“接受式閱讀”向質疑問難的“探究式閱讀”轉變,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大膽質疑,讀出共性中的個性。
課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突現人物的精神風貌,人格魅力。在教學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辭進行研讀感悟是重點,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層的內涵是關鍵,看似平淡普通的語句,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樸實的話語,只有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人物的神來,真正讀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第一處演講辭時設計“為什么在嘲笑聲中說了這四句話,會使整個參議院陷入靜默呢?你覺得四句話中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最讓參議員笑不出來的是哪一句呢?”引領學生關注文字背后的東西,緊緊抓住“非常、一定、永遠、那么”幾個關鍵詞,尤其是三個“永遠”,以“初讀——感悟——再讀”的形式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和適當的引導,感悟這段話的內涵,層層遞進地感受林肯的人人平等思想。在教學二三處演講辭時更是層層深入,由那個愿為傲慢的參議員服務推及到每一個人,體現人與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思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博大胸懷。在教學第四處演講辭時,讓學生對林肯有更實質性的了解,體會他深深地愛著父親,深深地愛著人民,深深地愛著國家,不僅是鞋匠的兒子,還是美國人民的兒子,把林肯的平民思想與人格魅力完美統一起來。
3、感悟
語文學習的關鍵是感悟自得,指導學生邊讀書邊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解讀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始終緊扣“鞋匠的兒子”感悟課文,突現林肯的演講魅力及人格魅力。一位傲慢的參議員的羞辱正是拋出了一個話題,對“鞋匠的兒子”的蔑視引發出一番精彩的演講。林肯正是牢牢抓住“鞋匠的兒子”這一話題,以及對“鞋匠的兒子”的全新理解打動、感化、號召了人與人之間要充滿愛心,提倡平等。每一次的演講都使“鞋匠的兒子”這一形象更加光輝,更加偉大。讀完全文,對課題以“鞋匠的兒子”有了更深層次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