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兒子》說課稿
這個過程,是指導學生自主讀書、思考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論文內涵的過程,通過合作探究,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
寫話:簡單介紹自己的父親或母親。
六、設計思考
我在設計時,側重體現樸實、真實的課堂教學,追求簡簡單單教語文,在平實的課堂教學中達到效果,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我著重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1、議員心態變化作為切入點,以此為主線,全面鋪開,展開教學,然后抓住林肯說的三段話重點理解,讓學生體會出林肯的偉大人格魅力。
2、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1)、第一課時初步感知全文,領悟文中蘊涵的情感。(2)、朗讀重點段落,主要是林肯說過的話語,深入體會林肯偉大的人格魅力。(3)、回讀重點段落,再次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里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3、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設計上體現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能讀書能力的培養,如:學生在感受較深的語句旁邊作批注;自主收集資料等。
林肯的智慧是長在他的勤奮上的。林肯出生農民家庭。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機會上學,一生中進學校的時間,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他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就在土沙地上和木板上寫寫劃劃,練習寫字,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玉米餅子,一邊津津有味看書。晚上,他在小油燈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林肯的智慧是長在他的“善”的情懷上的。他當鄉村店員時,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還這幾分錢竟追趕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年輕的林肯看到南方對黑奴的迫害,憤怒地說:“太可恥了!等一天我有了機會,一定要把這奴隸制度徹底打垮”
林肯的智慧是長在苦難之上的。林肯9歲時母親去世,15歲才開始讀書;24歲時他與人合伙做生意,卻經營不善而倒閉,并因此負了15年的債;25歲時他的初戀安妮因病去世,此后經常出現情緒抑郁;32歲時他與瑪麗·托德小姐結婚,婚后時因妻子脾氣暴躁而經常有家不歸;35他時開始競選公職,幾乎輸掉了每次的重大競選;52歲時他當選美國總統,結果南北戰爭很快爆發,戰爭中一再失手,本來計劃打兩年的內戰整整打了四年,令林肯飽受煎熬……這些苦難,在強者面前,都逐漸轉變為難得的人生財富。
讀林肯,一篇《鞋匠的兒子》是不夠的,即使在文末加上幾句林肯的名言,也不足以讓學生們了解林肯這個人。但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知道林肯具有優秀的品質(如:寬容、坦誠、勞動光榮、對父母的尊敬等)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