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3)"請大家在練習本上寫寫這些字和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興安嶺覺得名字悅耳。
(2)嶺的樣子。
(3)嶺的顏色綠得難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樣。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廣泛。
(7)作者看到大興安嶺的林場后的感受。
3、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1)試著說出分段依據(按照不同的內容分段)
(2)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剛進入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介紹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參觀林場時的見聞和感受。
四、課堂練習
(點擊課件"文件"菜單中的"課堂練習",根據本節課時間,選擇出示"組成詞"、"連成線"、"多音字"和"練一練"等題目。要求學生做在本子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運行課件《林海》,溫習興安風光,跟著錄音讀課文,"同學們可以跟著錄音小聲讀一次,再大聲自由讀一次。"(點擊課件《林海》"課文閱讀"下拉菜單中的"課文原文",當第一遍錄音朗讀完后點擊課件右下角的按鈕,關閉錄音。)
學生大聲地自由地讀課文。
2、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么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2、指導感情朗讀,要讀出親切舒服之感。
3、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總述)
三、重點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嶺的特點)
2、自讀后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么特點。
3、討論、交流。(點擊進入課件《林海》中"音畫賞析"下拉菜單中"分組"部分,創設情境,理解課文詞句,體會感情。)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通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云橫秦嶺"意思是云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為"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為"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著這樣的"嶺",心里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么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師范讀,指導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