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也是一種引領――《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談
反思:由于孩子的認知水平受年齡、生理、心理、經驗等各方面的制約,所以認識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巧妙的引領創設“曲徑通幽”之妙;但有時,則需要教師開宗明義,直接用成人的經驗,告訴學生“成人的見識”。孩子在這種“成人的見識”引領下,走進文本去探究、去印證,同樣能獲得對語言文字的深切感悟。
二、“告訴”引領,印證主旨
(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后)
師:面對大雪,雪松和其它樹木各采取了怎樣的方法?
生:雪松利用枝丫的彎曲來減輕大雪的壓力,并通過反彈的本領保持挺拔的身姿;而其他樹木只會拼命承受大雪的重量,結果都被壓死了。
師:這兩種方法寓示著對待困難的兩種態度,你們體會到了嗎?
生:雪松面對困難不是正面抗爭,而是先作出適當的讓步,而其它樹木是直接面對困難。
師:兩種不同的態度,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果,這就是山谷中的謎底――(引讀相關句子)
師:這就是文中旅行者得出的啟示――(引讀相關句子)
反思:教師一開始的
“告訴”正在引領著學生走進文本,觸摸語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孩子在教師“告訴”的引領下,思維漸趨縝密,認識得以提升。摒棄了看似自主的盲目探究,學生的理解更為深刻。
三、談古論今,豐厚主旨
師:如果說雪松面對的外界壓力是大雪,是狂風,是最惡劣的自然環境!那我們每個人面對的外界壓力又可能是什么呢?
生:學習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