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以簡筆畫讓學生理解“山谷”:兩山之間低凹而狹窄的地方。
“山谷中的謎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異現象的真相)
那么,這山谷中有什么謎?它的謎底也就是事實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
1、各自輕輕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2、自學生字詞。
(1)查詞典并聯系課文內容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惟一:只有一個,獨一無二。
摧毀:用強大的力量毀壞。
(2)一了解的詞語
女貞:樹的名字。
(3)用鋼筆描紅、臨寫
3、指名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
4、理清文章層次。
(1)(1)如果用猜字謎來打比方的話,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謎面,哪一部分是謎語底?
默讀課文畫出兩個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為第一段,謎面;第3~6自然段為第二段,謎底)
(2)說說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個山谷里有一個奇異景觀,西坡長滿多種樹,東坡只有雪松。第二段:兩位旅行者揭開謎底并且從中得到啟示)
(3)各自默讀課文思考,并在課文中畫出:a寫山谷中的“謎”的句子。b兩位旅行者得到的啟示。討論。
1、指名讀第一段,要求用簡筆畫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東坡,西坡”。
2、這條山谷有一個什么“謎”?
(西坡:長滿……東坡:只有雪松)
從“許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謎語的意思。
3、指名朗讀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抄寫生字
激趣導入
設疑激趣
動手實踐,加深理解。
課后感受
學生學習這一文時,主要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讓學生來解決一個個問題,從而達到了解課文內容,讀通課文的目的。
第2教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
2、學習篇末點睛和對比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聯系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
難點:學習篇末點睛和對比的寫法。
教學準備
課文中的重點句子的演示、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二、繼續精讀訓練
三、總結談話
四、作業
魁北克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個什么“謎“?
學生回答后,教者板書:謎西坡長滿……東坡只有雪松
1、過渡:這個謎后來怎么揭開的?謎底是什么?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今天我們就要進行研究。
2、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謎是怎么揭開的?
(1)討論:東坡為什么只須雪松,而沒有其他樹?西坡為什么除了雪松之外,還有其他樹?
(外部原因東坡雪大,西坡雪小;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決定的)
(2)著重朗讀和理解“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于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是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就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