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歌教學設計及相關資源
長江水利網(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有關長江的資料) 《長江之歌》ppt課件 長江實景視頻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學會歌唱這首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聽一首好聽的歌。 (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你一定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吧?指名學生說說。 對,這就是《長江之歌》(板書課題)這歌好聽嗎?想學這首歌嗎?好,今天我來教你們。 2.介紹:這首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 3.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你們對長江了解多少呢?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 1.在預習的基礎上,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2)描紅田字格中的生字。 (3)同桌互說某些詞語的意思。 2.交流自學效果。 a. 字詞情況 (1)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等。 (2)指導寫字。重點為灌、溉、哺、挽、滌、埃、乳 (3)當堂書寫生字組成的詞語2遍,教師巡視指導。 b.課文朗讀情況 (1)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2)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c.課文初讀的感受。 學習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交流。 教后記: (1)在匯報收集長江的資料這個環節時,令我想不到的是長在長江邊的這些孩子卻對長江知之甚少。甚至有80%的學生沒有親眼看過長江。看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迫在眉睫。課后,我打印的長江的資料成了搶手貨。閱讀材料的《長江》助讀也成了同學們的談資。 (2)今天我沒有來得及把學生的預習作業收起來,想這么好的詩歌,應該有自己的感受。沒成想今天在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時,學生的感受大都蒼白空洞,幾乎都是虛的。由此可見,長江對于他們來說也太陌生。看來,有些資料要讓他們早點查閱。 第二課時 一、導入。二、指名幾位學生朗讀課文三、讀完后,說說這首詩歌中你覺得哪句話最能體現作者對長江的情感。一學生讀:[1] [2] [3] [4] [5] [6] [7] 下一頁12>“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說說為什么這句詩最能體現作者對于長江的情感?(答:作者把長江當作了母親,自己是她的孩子。)還有相同感覺的同學說說嗎?(他覺得中華民族從長江上汲取了無窮的力量)說得好,誰能把作者對于長江的母子情讀出來。指名讀。齊讀。(1)作者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你能從詩歌中找到答案嗎?學生分別找到第一節二節的句子,根據回答加以引導點撥理解a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b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①“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比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這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相機指導朗讀 ,再齊讀第1節。指導背誦第1節。c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
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動新的時代,
(①‘‘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理解“塵埃”在此處意為什么。(②“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一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①‘‘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相機指導朗讀 ,再齊讀第2節。指導背誦第2節。(2)這一句在詩歌中出現了幾次?兩次介紹詩歌的手法之一:回環,并簡單介紹這種手法的作用。(3)詩歌還有其他特點(相機介紹押韻等簡單知識)四、練習朗讀背誦全詩1.同學們,作者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3.練習朗讀。4。背誦五、跟著錄音輕哼歌曲。[2] [3] [4] [5] [6] [7] 下一頁ght-rule: exactly? 12pt;>
教后記:(1)在充分閱讀資料的基礎上,再讀這首詩,學生對于作者寫詩對長江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與共鳴。(2)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教些文學常識有無必要?我在課中講是講了,介紹了一點。不知學生有無理解。我考慮的是必要嗎?如何教?(3)詩中大部分詞語學生都能理解,但“塵埃”一詞我認為是必須要教師教的,只有把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點撥引導結合起來進行整合,課堂才會有效。《長江之歌》教學設計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二、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作者以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全詩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節,寫長江的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節,寫長江的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吟誦,聯系上下文細細玩味,尤其是領悟文中兩次出現的詩句“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 2、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 3、你們對長江有什么了解呢?請同學們自由說說看。 4、放錄音:《長江之歌》歌詞豪放,歌聲雄渾,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描紅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 依戀 蕩滌 塵埃 磅礴 灌溉 2、檢查處學效果。 (1)出示詞語: 乳汁 哺育 挽起 蕩滌 塵埃 灌溉 奔去 各奔東西 (2)指名逐詞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區分加點字讀音的異同。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美好的儀表舉止。 依戀:留戀,舍不得離開。 蕩滌:洗滌。 塵埃:塵土。 磅礴:氣勢盛大。 灌溉:把水輸送到田里。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5、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滌 埃 灌 溉 2、指導寫字: 乳:左右基本等寬。 汁、哺、挽、滌、埃:左窄右寬。 灌、溉:左窄右寬,因筆畫較多,寫時要緊湊一些。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二、指名朗讀課文。 三、精讀訓練。 1、觀看系列片《話說長江》片斷,聽《長江之歌》。 《話說長江》這部系列片讓我們感受到了長江那宏偉、壯觀的氣勢,作者說—— 2、出示: 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人母親的情懷。 引讀。 3、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詩想了解什么。 4、交流:(1)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情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5、精讀第1節: (1)自由讀,四人小組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3)默讀第1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這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5)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6)齊讀第1節。指導背誦第1節。 6、精讀第2節。 (1)聽錄音,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交流: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師引讀:所以,“我們——贊美長江……” (4)指導朗讀第2節。 (5)指導背誦第2節。 四、練習朗讀全詩。 1、同學們,作者從空間和時間上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3、練習朗讀。 五、學唱歌曲。 六、作業設計: 改病句。 1、媽媽買了許多食品、蘋果、梨子和水果。 2、體育用品商店擺滿足球、排球、籃球、地球儀等許多體育器具。 3、愛迪生經過努力,發現了電燈。 4、革命烈士十分頑固,誓死不說出黨的秘密。 5、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的革命事業。 七、板書設計: 長江之歌 豪邁 雄壯
教學設計資源出處:網絡下載
資源提供者:沈玉麟 高安
資源名稱及內容:《長江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 《長江之歌》是h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朗讀要正確清楚。教學要求是: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讀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當,速度合宜。 朗讀訓練是h版6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整套教材中,朗讀訓練共分四個層次:①正確清楚;②自然流暢;③傳情達意;④熟讀背誦。目的是訓練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在朗讀過程中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長江之歌》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學目標應明確、集中,不宜要求過高。 為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寫為:①指導學生把課文中的每一個字讀正確,每一句話讀連貫,并注意音量的變化。②體會作者贊美長江、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 這樣,看似起點低,但嚴格要求可打下扎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思想教育體現在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 2.重點要突出,難點要把握。 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連貫和把握恰當的音量,這三者之中,重點應是把句子讀連貫,難點是把握恰當的音量。因為音量的把握與領會課文內容有密切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重點和難點,應設置訓練的階梯、必要的反復,以便于師生操作。 3.以訓練為中心,刪除繁瑣的講解。 整堂課應以朗讀訓練為中心,讀的時間應占整堂課的2/3時間,教師的講解只是適當點撥。在朗讀訓練中,教師應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糾正,逐步提高。至于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應盡量精簡,水到渠成,畫龍點晴。其他如段意的概括、寫作特點的分析等等,則一概刪除。 4.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充分運用教材配套的音帶。 有些教師本身的普通話不夠好,朗讀水平也不高,那么在教學中更應充分發揮學生中朗讀基礎好的學生的作用,充分運用教材配套的音帶,以及其他輔助手段。這樣既可提高朗讀訓練的質量,又可彌補教師自身的弱點。朗讀訓練應采取多種方式,領讀、齊讀、范讀、聽錄音等等。 【教學主要步驟】 一、讀準字音 1.教師朗讀,進行語言示范。第一遍,學生看課文及漢語拼音;第二遍,學生輕聲跟讀。 2.著重讀準下列幾組字。 (1)從 走 采 族 贊(平舌音) (2)山 春 汁 長 塵 純(翹舌音) (3)奔 親 新(前鼻音) (4)豐 驚 情 聲 清(后鼻音) (5)乳 女 戀(區分聲母r、n、l) (6)哺 育 磅 礴 蕩 滌(生詞) (7)(你)的(蕩滌)著(輕聲) 3.選幾名讀得比較好的學生領讀。 二、把句子讀連貫 1.請幾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朗讀,糾正朗讀時拖音等不良習慣。 2.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連貫:詞與詞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要適當的間隔;有間隔,但不要把這種間隔過分突出,要用較自然的語調把句子連起來。 3.指導學生讀好逗號、分號、句號之后以及兩節之間的停頓。 三、把握恰當的音量 1.明確關于朗讀音量的要求:個別朗讀,要讓教室里每個同學都聽得清楚,聽得舒服。 2.指導學生做好朗讀的姿態和心理上的準備:上身、喉頭、口腔要放松,呼吸自然,克服靦腆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上來。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音量處理中等偏低音量,并稍帶委婉舒緩。 較強的音量,并漸漸高昂有力。 理由贊美長江像母親一樣養育中華兒女,滿懷感激之情。 表現長江特有的寬廣雄奇的地理態勢和磅礴有力的氣勢。 3.指導學生朗讀。(不同的同子應根據內容的需要,朗讀時,其音量也應變化)。 四、簡析課文內容的重點 第一節第一層,從空間角度表現長江氣概; 第二節第一層,從時間角度表現長江氣概; 第一節第二層,謳歌自古以來長江的功績; 第二節第二層,謳歌在新的時代長江的功績。 五、示范朗讀 1.選出讀得最好的學生示范朗讀; 2.全班進行有領誦、齊誦的表演朗誦。 六、放影片《話說長江》片首錄像,演唱《長江之歌》
資源類型:教學設計資源出處:網絡下載
資源提供者:范如剛
資源名稱及內容:《長江之歌》教學設計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語言,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時間 35分鐘×2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寫生字,了解文章內容。 二、教學過程 (10分鐘)1、檢查預習,導入新課、激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 (2)出示掛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請生說說:你對長江了解多少呢? (3)師總結: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千米,注入東海。與黃河一起,被稱為“母親河”。 (15分鐘)2、初讀指導 (1)學生自學生字詞 ①自由朗讀文章,畫出不理解的詞。 ②描紅生字,師巡視指導,注意生書寫姿勢。 ③生自由交流不理解的字詞(可查字典) (2)檢查自學效果 ①出示生詞,指名逐詞讀,評議、正音。 ②請生說說生詞的意思。 (3)學生輕聲試讀文章。 (4)逐節指名讀文章,師相機指導,是生評議。 (5)四人小組自由讀文章,討論:那些地方讀懂了?交流(師生共用)。 (5分鐘)3、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指導寫字,教師范寫 (2)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5分鐘)4、檢測 完成練習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詩歌語言,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1、(3分鐘)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訂正 (2)指名逐節讀文章,師生評議 2、(12分鐘)學習第一節 (1)出示9至12句。教師引讀 學生自由讀,說說有哪些問題(學生交流) 教師歸納:a、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b、“情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1) 學生讀第一小節,思考: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 出示1至4句,指導朗讀 默讀第一小節,思考: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出示5至8句,指導朗讀 3) 指導背誦第一小節 3、(12)學習第二小節 1) 默讀第二小節,思考: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2)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評議,教師總結 3) 指導朗讀第二小節,背誦 4、(4)練習朗讀課文,請學生說說有什么感想? 5、(4)背誦全詩,小組比賽。 長江流域圖片上游流域圖:上游流域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中游流域圖:
長江上游:
金沙江段:
發源地:
都姜堰灌溉區:
發源地:
三峽:
上游:
《長江之歌》教后記 剛剛和孩子讀完了《長江之歌》,有點想法不得不寫。 這是一篇詩歌,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迸發,而要讓學生和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因此,我在介紹了長江之后,學生說完自己對長江的了解之后,就開始讓學生讀詩歌。先讓車永輝讀了,他說他已經會背誦了,我要他讀給大家聽聽。一邊讀一邊指導他,解決正音問題。大家對他的朗讀發出了噓聲,的確有些詞語讀錯了,像“挽”讀成了“mian”, “戀”讀成了“lian”,“滌”讀成了“die”,但是他沒有灰心,對同學們的意見虛心地接受,我對此表示了贊揚,要求大家再流暢地聽他讀一遍。這遍他讀得很認真,大家聽得也很認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問大家聽過這首歌嗎?一下子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是聰明的,說:“老師你唱給我們聽聽。”之前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磁帶,看孩子呼聲這么高,我也只好高歌一曲,我也想唱一唱了,雖然我唱得不好。孩子們看到我的示意,安靜了下來。我唱了第一段,我知道孩子們是不喜歡美聲唱法的,再說我那也不能算是什么美聲了,孩子們雖然也不喜歡聽,但聽得很認真,有的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效果已經達到一半。 于是我問孩子:“通過這首歌,你對長江又有什么理解呢?” “宏偉,壯觀。”王穎說。 “氣勢磅礴。”吳正川說。 “我眼前仿佛看見滾滾的長江水。”徐號說。 …… “好!那么我們就用磅礴的氣勢來讀一讀宏偉壯觀的《長江之歌》。” 下面我又組織了孩子們小組賽讀,體會長江的壯美。 《長江之歌》第二課時 繼續和孩子讀《長江之歌》,也許是看了大家的帖子,特別是衛軍和紫雨的帖子之后,我在課堂上好像有了一點的束縛,太過局限于“蕩滌塵埃”和“純潔的清流”的生成(其實這已經是我的預設)。我在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理解的時候,首先還是堅持讓學生去讀詩歌,在讀中說出你的感受,學生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但是我并沒有著急,而是讓學生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塵埃”的理解。孩子的討論終于有了收獲,特別是關于“歷史的長河”的出現,學生的想象力還是令人驚喜的。當薛瞳說出:“歷史的長河里有很多灰塵。”之后,激起了同學們的思維,頓時課堂像炸開了花。徐鵬:“中國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國這條歷史長河里的渣滓。”“還有秦檜。是他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他也是歷史中的塵埃。”我知道大家把塵埃看得還是很小,局限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個人身上,于是我激發孩子:你想一想中國本身有沒有塵埃。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 自覺今天的課不理想。回頭和同事一起說起的時候,大家都說沒有什么感受,好像說還沒有找到感覺。今天的課的失敗我總結下來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太多預設。衛軍和紫雨的精彩來源于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讓孩子去享受他們的精彩,然而我想錯,他們有他們的精彩,而我們的孩子應該我們的精彩,當我們的孩子的讀《長江之歌》的時候,我想他們會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問題和回答。我把衛軍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來給我們的孩子去讀,當然孩子覺得生疏,甚至有點莫名其妙。這是我的失敗,高估了自己的設計的精彩,而忽視了孩子與文本的對話。 其二:導得不到位。就開始的問題,我完全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發,但是我沒有。雖然通過孩子的討論之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這一點,教師的導對發揮的孩子主體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儲備不夠。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知識儲備很有限,這不能責怪孩子,只能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記得下里巴人就曾對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發過一個帖子,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關于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知識儲備問題。這不僅僅是引導的問題,我現在在班級里搞了“讀詩會”——讓孩子汲取中華文化之精華詩歌、“采蜜本”——采集當今最新新聞,這也是應本學期的學習習慣之一而開展的一個活動,我知道文化知識的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多元的匯總,從而形成孩子獨特的知識框架。因此雖說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終究的癥結還在教師身上。(我并不是把責任朝身上攬。) “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長江之歌》教學筆記 “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 今年,我留任六年級,加之學校對原五年級進行了重新分班,所以,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生疏的。在這生疏的第一課上,學生便給我出了一道難題。 教學《長江之歌》時,我讓學生自由練讀詩歌,然后將自己讀得比較有感情部分讀給同學們聽一聽。練讀結束后,許久才有學生王莉莉舉手:“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我一聽,樂了:“好,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王莉莉同學特好的朗讀。”我還有意在“特好”二字上予以了強調,以提醒同學們認真學習。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哈——”同學們一陣哄笑。 也確實讀得太菜了。但保護孩子的自尊,保護孩子發言的積極性很重要——盡管我遭遇了尷尬,但我的意識很清楚。 我問王莉莉同座的沈忱:“你為什么發笑啊?”“她說有兩句讀得特好,結果卻只讀了一句。”姑且不論詩句該怎樣才算一句,沈忱說得有道理。于是我對他說:“感謝你提出了正確的意見。但老師給你提個建議,以后幫別人指出錯誤或不足,可不能用哄笑這樣的方法,可以嗎?”“好的。”于是,我轉向王莉莉鼓勵她將句子完整地讀了一遍。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怎么樣?”我問大家。 “不怎么樣。”“一般。”…… 看得出,大家對王莉莉的“讀得特好”并不滿意!我該怎么辦?短暫的思索之后,我說:“老師很欣賞王莉莉同學的勇敢與自信,更欣賞她的這種鉆研精神。她的書讀得不是最好的,但她敢于講自己讀得特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愿意接受大家的幫助。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嗎?”我這么一說,同學們不禁為王莉莉鼓起掌來;王莉莉呢,燦爛的笑臉更添上了一朵紅云。 歲月的塵埃——《長江之歌》教學之生成之難點突破 [page]歲月的塵埃 ——《長江之歌》教學之生成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現在被選編在了蘇教版第十一冊課本中。這首詩歌中,最難理解的就是第二節的兩句話: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教學中,有學生問——“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中的“塵埃”指的是什么? 我讓學生自讀課文,聯系上下文進行思考,很快有學生朱昊遠回答:“這塵埃指的是歲月的塵埃。” 一言既出,著實讓我吃驚不小!我接著問:“我是聽懂了,你回答得太好了!不過,老師從同學們的臉上看出了迷惘,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朱昊遠靦腆的說:“就是被歲月,被時間淘汰的垃圾。” 我再問:“能舉例說明嗎?” 朱昊遠搖搖頭。 我轉而將問題拋給大家:“朱昊遠回答得很好,你們能補充他的理解嗎?” 學生三五成群開始討論,結果真出乎我的意料——諸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君臣、父子之間的絕對服從禮制,……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font> 我順勢就講到了:“正是淘汰了這些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塵埃,才使得新的社會、新的時代不斷產生。社會在更新,時代在發展,這一切,長江一一見證了。不僅如此,推動我們這個社會更新、時代發展的中華兒女,正是受了長江母親的哺育,受了長江奔流不息精神的鼓舞。所以說,長江用磅礴的力量,推動了新的時代。” 這節課,實在是讓我享受了一把!!還有比這樣的課更感覺開心的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