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教學反思
如夢令教學反思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敘她一次泛舟流連忘返,酒醉后幾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作為詩詞,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難點之最,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個人認為本堂課的“煽情”或者“鋪墊”應該做好。讓學生回憶并背誦學過的古詩詞,以及詞牌名;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詞句把課文讀活讀美、提醒學生體會33個字包含了無比豐富的內涵。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如夢令》的樂趣,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
2、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本課不僅采用了讓學生課前自學的方式理解每句詞的意思,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三幅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課堂細節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意思。例如,當學生把“興盡晚回舟”中的“興”讀成第一聲時,我就馬上給予糾正,讀準了“興”的聲調是第四聲,學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語文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欣賞文學作品時,要帶著學生進入到文字深處,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我在引導學生找到本詞所描繪的三幅畫面之后,想方設法將學生引入到三幅畫所展示的意境之中,感受美景、美酒之后美好的心情。當學生想像了這三幅畫面之后,再巧妙地把這三幅畫面統統歸結于一個“醉”字,引導學生把這三幅畫聯系在一起,由那個“醉”字使學生體會到詞人不僅僅為“美酒”而醉,更為眼前的“美景”而醉,為自己與同行朋友之間的“美情”而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學生對三幅畫面的意境的感悟很深刻,教學完這首詞后,我又讓學生們學習了李清照的另一首《如夢令》,比較這兩首詞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從而體會詞人在少年時期寫作時的快樂喜悅心情,一喜一悲,充分表現了詞人在不同時期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最后,我還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于詞的理解,改寫詞成記敘文,學生因為在學習時對詞的理解比較到位,因此在完成這一作業時都很輕松,這樣,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總的來說,本課的教學還是比較成功的,學生無論是字義、詞義,還是句子的理解,學生都能夠自己讀懂,說到。
如夢令教學反思
今天我翻開《如夢令》準備上校級教研課。首先,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這樣建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認真思考了如何體現“減負增效”的課堂模式,并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朗讀全詞,讀出節奏。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等方式,以及朗讀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