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設計
三、 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快樂搜索大行動一: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
同學們,讓我們展開快搜索行動,自己閱讀“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哪些關鍵的詞語,你能用這些詞語概括出這支地下大軍的特點嗎?
1、學生交流:氣勢宏偉、規模巨大、結構嚴整。
2、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兵馬俑的這些特點?請結合具體的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根據交流,概括一下幾點)
⑴一號坑是以步兵為主、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特點是規模巨大、布局嚴密。
⑵二號坑是以四個方陣組成,特點是:進可攻,退可守,首尾呼應,變換靈活。
⑶三號坑由戰車和護衛戰士組成,為統帥所在的位置。
3、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自然段,我們一起思考: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為什么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二)快樂搜索大行動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
1、理解“無與倫比”。
2、自己讀“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這一部分,畫出關鍵詞語。
交流:傳神、栩栩如生、神情各異。
3、文章中哪句話最能體現出兵馬俑的傳神?
齊讀:“站在他們面前,我們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他們交談。”
4、這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古代的勞動人民究竟是怎樣創造的呢?
(三)快樂搜索大行動三:令人驚嘆的制作技術。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加以指導。
2、交流反饋
兵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作粗胎、細雕、裝窯燒制、彩繪。
3、看起來好像并不復雜的四道工序為什么會讓國外的科學史家驚嘆不已?(工序的細致和嚴密、當時的先進的科學技術)
四、全文小結,情感延伸
面對兵馬俑,人們無不為它那恢弘的氣勢和高超的制作技術所折服。迄今為止,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已接待5000多萬人次,在這些參觀者中還有100多個國家元首。其中法國的前總統希拉克曾贊嘆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現在秦俑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今天就讓我們佇立于秦俑坑前,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來感受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吧!
五、作業設計
任選一題
1、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段落。
2、整理自己搜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資料。
3、以“由秦始皇陵兵馬俑想到的”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秦始皇陵兵馬俑
地下大軍氣勢宏偉
高超藝術無與倫比
制作技術令人驚嘆
課例研修心得
在上《秦始皇陵與兵馬俑》這一課前,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兵馬俑的資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紹,如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像……這一切,都為學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馬俑提供了視覺材料,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課一開始我就播放了有關《秦兵馬俑》的錄像,讓學生在親眼目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