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第2課時)
授課老師:廈門市演武小學 陳敏薇
指導老師:廈門市教育學院 黃小莉
[教學意圖]
《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人教版第八冊的教學內容,屬“欣賞·評述”這一學習領域。本課教學內容主要針對秦兵馬俑悠久的歷史文化,卓越的藝術成就,特別是氣勢磅礴的大型陶塑藝術作品進行鋪展,讓學生了解雕塑藝術的獨特魅力,以喚起學生珍愛國寶的愛國之心。由于本課內容所折射的文化層面既多又廣,因此,我把課設計成三課時。第一課時,向學生介紹繪畫藝術與雕塑藝術的區別、雕塑的藝術形式與材料,以及了解中外雕塑的主要藝術成就,使學生對雕塑產生表象認識。第二課時,著重介紹秦俑雕塑的藝術風格──寫實手法,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寫實的藝術特征──形象生動、神態逼真,讓學生對古代藝術大師高超的雕刻技術產生強烈的震撼。第三課時,進一步介紹俑的發展歷史、泥塑的發展歷史,以及陶器藝術的發展歷史,使學生從不同側面了解秦文化藝術的歷史淵源,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本節課為第二課時。根據《課標》要求和欣賞課的特點,本節課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描述──分析──解釋──評價這一程序由淺入深地分析作品,給學生創造了一個主動探索的機會。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以喚起學生對我們祖國擁有的珍貴文物重視與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了解雕塑藝術的一些特征,提高美術鑒賞能力。
3.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過對秦始皇兵馬俑的了解,初步感受雕塑藝術的魅力。
2.會搜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并能了解它的藝術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欣賞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刻手法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特色。
[教學準備]
師: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相關知識、搜集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播放錄像(課件1)
1.導入課題“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
(以威武雄壯的秦軍畫面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產生心靈的震撼。)
2.描述概況(生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簡單描述與評述)(課件2)
(1)地理位置; (2)發現時間; (3)規模。
3.介紹歷史人物──秦始皇(課件3)
其主要政績:
(1)政治上,統一中國(建立秦朝)
(2)經濟上,統一幣制(制定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使用小篆)
(讓學生通過預習,描述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地理位置、規模,兵馬俑的發現時間、過程,以及對歷史人物秦始皇的客觀評價,使學生對秦兵馬俑的產生背景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發展階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課件4)
(1)復習上節課的知識──雕塑的藝術風格(寫實、抽象、夸張變形),比照秦始皇兵馬俑的雕塑藝術風格──寫實手法。
(2)根據錄像描述寫實的具體體現:a、軍陣(氣勢磅礴、陣容壯闊、布局嚴謹)b、人物特征(臉型方闊、體態高大、栩栩如生)c、戰馬、兵器。
(3)概括:兵馬俑雕塑的寫實手法不僅表現在整體的把握上,而且在細部方面也體現了一絲不茍、形象逼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