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教學實錄
生:我想到了許多藕花。
師:你由此想到了哪些美麗的詩句?吟誦一下。
生1:“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們仿佛來到了六月的西湖。)
生2:“出淤泥而不染”。
師:近看,有一朵朵盛開的荷花,圓圓大大的荷葉挨挨擠擠。瞧,那邊,還有花骨朵。遠處,一片綠意盎然,綠葉叢中,淺紅、粉紅、潔白的荷花,星星點點,這就是:“藕花深處”(板書)。
跟老師寫:“藕”。
想象“藕花深處”的美景。
生:藕花深處,粉紅、淺紅的荷花婀娜多姿,含苞欲放,就像孩子的笑臉,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目不暇接。
師:這就是“藕花深處”的美景,這就是作者眼中的美景。
生:齊讀3、4句。
師:為什么會“誤入”呢?不認識回家嗎?
生1:作者已經醉了。(聯系上下文回答很好。)
生2:作者被溪亭日暮的美景陶醉了。情不自禁的誤入,再加上天色已晚。
師:景色太美了,情不自禁。李清照突然一個激靈,要回家了,這個時候(天色已晚),這時,李清照心里(生:非常著急。)所以詞中寫到:“爭”(板書)。“爭”是心理活動的。“爭渡、爭渡”就是心里想怎么劃回家呢?
生:齊讀:“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你看到什么?
生1:詞人焦急地劃著船,不知道怎么回家,劃著劃著,把鷗鷺驚飛了,手忙腳亂。
這時又看到美景,看到白鷺如冬天雪花漫天飛舞。(白鷺像“雪花”,有詩意。)
生2:看到一只只雪白的鷗鷺從藕花深處亂飛起來。
師:“亂”仿佛是詞人心理的寫照。這就叫(一灘鷗鷺)板書。
看到如雪花般的鷗鷺驚起,李清照心情怎樣?
生:驚訝!
師:“驚”什么?
生1:鷗鷺為什么和我一樣焦急?
師:有詞人的素質,敏感。這就是“驚”字的況味、意念。這飛起來的景象太美了,太好看了,讀到這里,你覺得這首詞像一幅畫,一副美麗的照片,一副美麗的畫卷、動畫片。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如一個動畫般的電影,一個動聽的故事,這是我們學生讀懂的《如夢令》,許多藝術家也讀,也讀出了他們自己的感受,創作了許多精美的作品,低低吟誦,想象這幅畫,傾聽這個故事。
生:配樂齊讀(輕輕地)。
師:聽完,還要想起一個詞:“常記”。什么叫“常記”?
生:經常記得。
師:為什么?
生:景色美,記得下次再來玩。
師:這時李清照最美好的時光,最快樂的日子,所以常常記起,這個時候,仿佛看到李清照倚在窗邊,輕輕吟誦著《如夢令》。
生:配樂指讀。(意外:音樂沒響。師:雖然音樂沒響,但我們心底響起這樣一段美妙的旋律。)
師:多么美的意境。聽著這首詞,我們想這首詞可以讀成詞中的一個字。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嗎?為什么?
生1:“醉”。因為李清照一輩子不會忘記這美麗的景色,美好的時光。一醉是“溪亭日暮”,二醉是“藕花深處”,三醉是“一灘鷗鷺”。她在醉中體會著美景。
生2:“夢”。溪亭的美景如夢境,讓人回味無窮。景美如夢、如畫。
生3:“常記”。常記溪亭的美麗,因景人樂,所以常記。正因為常記,所以這么美好的時光才難得。美景如夢,如畫,如詩的感覺,所以作者被深深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