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教學案例
《最大的麥穗》主要講了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從一塊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故事,揭示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課文由事說理,寓生動具體的事例中給人深刻的啟示。
設計理念: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主性,為學生創設一個讀書的“場所”,讓學生在研讀的過程中學會交流,讀懂課文。
片斷一: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師:請學生輕聲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暢。
(學生放聲讀課文)
(設計意圖:潛意識地引領學生讀書,提出明確的讀書要求,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力求感知文本。)
片斷 二:思考讀,感悟文本
師:邊讀課文,邊思考,把不懂的問題標出來。
(生邊讀邊思考)
師:同學們讀書讀得很投入,有問題請提出來。
生:課文最后一節中的“麥穗“為什么加引號?
師:你讀書很仔細,我們讀書就應該這樣。
生:蘇格拉底為什么叫學生去麥田拾麥穗?
……
師:這些問題問誰呢?
生:問同學。
生:問課文。
……
師:讓我們再帶著這些問題來讀書,也許你們自己能解決這些問題。
(邊讀邊討論,師參與其過程)
(設計意圖:“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課標》),引導學生以讀中質疑,讀中釋疑。既為學生創造閱讀實踐的環境和空間,又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如此,師生共同讀書,共同討論、共同思考、共同進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片斷三:展示讀,內化文本
師:老師想傾聽你們的美妙的讀書聲,充分展示一下自己好嗎?
生1:(朗讀第一、二小節)
師:你讀得正確,流利,但還可以發揮得更好,如果你就是蘇格拉底,怎么樣才能讓弟子既聽清又記住你的話,大家一起練一練,誰來挑戰這位同學。
生2:(主動站起來,讀課文第三、四、五小節,讀得非常響亮、厚重。)
師:請你轉過臉朝大家,讓我們再次聆聽他朗讀的聲音。欣賞他朗讀的表情,分享他朗讀的的喜悅。
生:(熱烈鼓掌)
師:蘇格拉底看到弟子們兩手空空,一無所獲地走到麥地的盡頭,他是怎樣開導弟子的呢?誰來讀讀課文第六小節。
(一位女同學柔聲細雨地讀課文)
師:你的讀書如春雨,潤物細無聲。你像溫柔的蘇格拉底。
師:課文最后一節,愿意讀的請站起來。
生:(全班都站起來,頓時書聲朗朗。)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閱讀既是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又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有效對話的過程。實踐證明,只要為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平臺,學生就能在這個舞臺上去主動發現,積極探究和自由創造。)
片斷四:探究讀,賞析文本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然后匯報閱讀中的感受,讓我們共同分享你收獲的快樂。
生1:假如我是弟子,我有些后悔,也感到遺憾,早知如此,我就不應該扔掉剛才的那一棵麥穗。
生2:如果時光倒流,我會重選一次,我決不會讓自己兩手空空。
生3: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去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表面上提出一種要求,實際上是告訴弟子們時光不能倒流,生命不會重復,有句話說得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生路上,我們要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不要錯失良機。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