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 教案
一、揭示文章課題1、簡介“剪紙”(配圖):剪紙是一種民間傳統工藝品。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就以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在兩鬢角作裝飾;后來逐步發展,剪成花草、動物等貼在窗戶上,又叫“窗花”;剪紙工具很簡單,就一把剪刀,有的藝人用刻刀,所以,剪紙又稱為“刻紙”。2、題目——姥姥指的是什么人?(外祖母,外婆)二、了解主要內容、學習生詞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呢?(電腦前的小朋友也一起回答)。課文分四個部分:1-3姥姥的剪紙技藝高超,深得人心——4-6在我的刁難下展示技藝——7-12剪紙表達了我與姥姥濃濃的親情——13姥姥用剪紙表達對我的牽掛,姥姥的剪紙是我永遠的回憶。出示生詞,檢查朗讀:擇菜 布鞋 清爽 莊稼 刁難 小屯 敦厚 馱 豈 捂住 薅草 耍賴 挑剔 廣結善緣 數九隆冬 三伏盛夏小結:課文為我們描述了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讓手中的剪紙說話,傳情,讓祖孫間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但她又和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勞作,與外孫相儒以沫,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三、感受姥姥形象l 我們來仔細閱讀課文,思考:你覺得課文中的姥姥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學生帶問自學)交流: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 普普通通 翻來折去 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這個句子寫出了姥姥剪紙的內容廣泛,題材對偶,也說明了姥姥的確是剪紙行家)——正面描寫 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這句話生動地說明老老的剪紙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顯示了姥姥的剪紙技藝高超。)——側面描寫 理解“調皮蛋,刁難,挑剔,耍賴”……(這些詞語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特點?辨別詞語的貶義成分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用法。)——這里通過我的刁鉆考驗,反襯姥姥的確了不起,的確令人佩服。“嗬……無可挑剔。我服了,……”(這句話是“我”發自內心的贊賞。姥姥眼睛閉著剪,同樣能使我心服口服。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紙形神兼備,是完美無缺的工藝品。) “她從舊作業本上撕下一頁紙,刷刷幾下,就……”,“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姥姥的剪紙真是出神入化。l 出示幾幅剪紙,一起欣賞,用一個詞來贊美一下這些剪紙。 姥姥的剪紙真是——(板書:剪紙 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追問:姥姥為什么能有如此高超的絕技?l 出示:“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指導聯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常年累月的練習與實踐,姥姥練就了高超嫻熟的剪紙技藝。補充俗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過渡:姥姥不僅剪紙技藝高超,其實,她——姥姥心地善良(人緣廣、爽朗、干脆)、勤勞干練l 出示第三節,仔細閱讀,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你從這段文字中讀懂了什么? 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人緣好,熱情,善良 撩起,擦擦手,說吧,派啥用場……——爽朗,干脆,說剪就剪——動作語言描寫洗衣服、納鞋底、擇菜、淘米……——勤勞與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