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重點課文復習提綱
(4)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縫縫補補……”
3.本文的環境描寫既有天氣描寫,也有桑娜與西蒙兩家情景描寫,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對刻畫桑娜與漁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這些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出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
4.理解重點語段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真實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可以感受到桑娜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
《唯一的聽眾》
一、作者:落雪
二、主要內容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老教授的幫助下,樹立信心,刻苦練習,走向成功的事。
三、中心思想表現了老教授關愛年輕人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與感激之情。
四、要點提示
1.“唯一的聽眾”指的是誰?
“唯一的聽眾”指的是一位裝聾的、曾是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的、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老教授。
2.重點語句的理解
(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老人真的耳朵聾了嗎?她為什么這么說?
老人并沒有耳聾。作為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并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后“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她是為了維護我的自尊,幫我樹立自信,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老人謊稱自己耳聾。
(2.)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為什么會忘記她是聾子?
在“我”的眼里,老人不是一個聾子,她在用心感受琴聲,“我”和她是用音樂在相互交流。
“平靜地望著我”在文中幾次出現?為什么覺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這句話在文中三次出現。從相識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靜地望著“我”拉琴。從她的眼神里“我”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切、鼓勵,讀出了老人為“我”琴技的點滴進步的高興,讀出了老人對“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覺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只有一個地球》
1.“只有一個地球”,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2.課文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課文從地球的美麗、渺小、自然資源有限、目前人類無法移居等方面來說明只有一個地球,告訴人類應該保護地球。
4.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自然資源有限”的?
文章從“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與“可再生資源遭受破壞”兩方面來描寫地球資源面臨的危機。
5.為什么說“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地球無私地養育著人類,孕育著萬物。而“破碎”一詞,一般用來形容玻璃、瓷器之類的易碎品,在這里可理解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對地球的傷害,如,文中提到的資源枯竭的危機。強調“同時”,就是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生動形象地說明保護地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