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
給家鄉孩子的信教學反思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們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在閱讀教學中,我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為使學生對巴金這樣一個著名的大文豪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我先讓學生結合自己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和課外搜集的資料,介紹自己眼中的巴金,再讓學生用自己知道的詞語來概括巴金取得的成就,并讓學生把自己的好詞語板書在黑板上,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而且使他們很好地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
2、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重視語言的積累感悟
教師的教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畫出重點的句子,促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讓學生在文中畫出巴金爺爺自己評價自己的句子,畫出巴金爺爺闡述生命的意義的句子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其中的含義。這樣一步步有層次、有目的的閱讀,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在閱讀實踐中掌握讀書的方法,形成了閱讀的能力。課堂中我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如結合巴金爺爺闡述自己用感情來寫文章的句子,擴展巴金在介紹自己寫作時的心理感受,使學生懂得文學作品只有飽含深情,才能打動讀者的心。在組織學生探討巴金爺爺對生命的意義的論述時,我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進行語言拓展訓練等方法,使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感受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享受,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3、注重“三維”目標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教學要落到實處,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語言,升華情感,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須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在教學環節中實現文道結合,既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注重讀書實踐能力的培養;既注重書本理論的學習,又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在交流讀書體驗時,根據學生的讀書感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讀、去想;再讀、再體驗,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樂趣,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在本課教學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學生搜集資料的范圍有限,課堂上還不能大膽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組織教學環節過渡的語言缺乏詩意的美感,顯得冗長羅嗦,教學課件設計缺少豐富的變化等,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自己,引導學生展開讀書活動,開闊學生眼界等。但我相信,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會做得更好。
《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內容真實具體,形式規范,用詞準確。在教學本文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先朗讀,然后逐段概括段意,抓住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給孩子的信》是極好的例子。我們同學在讀這篇文章時,要抓住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的句子,如“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這段文字雖然是巴金在說自己創作的原因,其實蘊含著所有成功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成功,并受人歡迎的原因——讓愛充滿自己心靈的角落,讓愛感動讀者的心靈,撥動他們激情的心弦。這也是值得每一位同學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