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精選17篇)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
在讓我選擇一堂課進行公開教學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給家鄉孩子的信》。因為,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巴金,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卓越的文字,更在于他的真誠。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們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抒發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這篇文章的文字看似貧乏普通,其實不然,我覺得巴金將他所有的愛傾注其間,因此文字質樸感人,散發著濃濃的愛意和樸素的情懷,這倒是那些唯美文字所不具備。由此,巴老的愛的凝結,歸結為對生活的感恩,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孩子的無限期待。
從課文內容而言,上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文中講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這些比較深的做人道理,對這群小學生而言確是不太容易。
導入部分,出示巴金的圖片,誦讀詩人對巴金的評價,讓學生對文學大師有了直觀的感知,激發學生進一步走進巴金、了解巴金的欲望,為本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在感悟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愛,也就是第二小節時,我設計了兩個層次。巴金的這段文字包含真摯的感情, 怎樣有效地去體會這份愛呢?首先是“聽你”,教師范讀,讓學生想象巴金在寫信時的情形。通過文字,學生想象巴金寫作時因為身體不便帶來的艱難,感受巴金對下一代的一片真誠。但對他外貌、神態、動作的想象還是淺層次的。第二層次我設計了“讀你”。學生輕聲地讀課文,想象巴金爺爺的內心世界。學生在閱讀時,體會了“終于”、“多嗎……多么……”等詞語蘊含的情感。通過深入的閱讀,學生與文本對話,與巴金爺爺對話,讀懂了一個仁者、一個前輩對下一代的拳拳愛心。
文中第三小節中幾個重點句如何處理,一直是我心中存在的一大難點,既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又要作適當的引領,不要讓學生的思想跑得太遠。既要讓學生感悟到重點句的意思,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又要上出語文課的特色。經過反復琢磨,我選擇了學生讀悟在先,教師再引導抓重點詞句品讀,拓展,最后讓學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用“美讀”形式把它展現出來,從課堂效果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課堂中我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如結合巴金爺爺闡述自己用感情來寫文章的句子,擴展巴金在介紹自己寫作時的心理感受,使學生懂得文學作品只有飽含深情,才能打動讀者的心。在組織學生探討巴金爺爺對生命的意義的論述時,我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進行語言拓展訓練等方法,使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感受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享受,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對“生命開花”的理解是本文學習的難點。為更好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思路上采取直接進入重點段,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命開花”的意思。然后設計一個小練筆“只有 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結果”,既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又讓學生通過閱讀明白了生命開花結果的內涵。巴金爺爺很謙虛地說要讓自己的人生開花結果,其實他的生命已然已經開花結果了。怎樣讓學生獲得這樣的感知呢?我讓學生通過理解巴金爺爺的一生付出的愛、精力、時間,通過補充課外資料,讓學生了解巴金爺爺在別人身上也花費了更多的同情,進一步體會“生命開花”的含義。最后通過課外資料的拓展,將學生情感激發到最高潮,懷著對巴金爺爺的崇敬與愛戴深入的體會到了“生命開花”的深刻含義。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2
一、說教材
《給家鄉孩子的信》是 三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以書信為主題的 一篇重點閱讀課文。訓練重點是結合書信讓學生了解有關書信的知識,能夠正確書寫信封,掌握書信的格式。其次在教學時應抓住重、難點,引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 語句;同時應引導學生 聯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邊讀邊想,體會信中流露的情感,使學生受到熏陶、教育。
《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的信。主要講了巴金給孩子回信的原因,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對家鄉孩子的希望和祝福。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和喜愛。通過學習,可使學生了解有關書信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讀巴金爺爺的信領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本課緊密的與主題相聯系,以書信體的形式,用簡明、清楚的語言表達方式,傳達出寫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為學生獨立寫信做好鋪墊。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三年來的語言積累,可以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所講的內容有一個概括的了解,能夠結合相關的詞語和句子談出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其中的情感。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留言條和請假條的寫法,因此對寫信格式的掌握不是難點。相反,在學習巴金爺爺信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方面,因為語言含義較為深刻,在理解“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時,將會是一個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核心,他決定著教學內容的確立和安排,決定著教學方法、策略的選擇和運用。我對本課的目標確定是:
1、知識與技能:(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識記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展開合理想象、理解會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2.過程與方法:(1)學生自讀,讀通讀順,概述主要內容。(2)以讀為主,抓關鍵詞,邊讀邊想,引導想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對文學家巴金爺爺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激勵學生愛惜生命,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并使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的深刻道理。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一方面必須有效地完成一定量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必須集中主要精力解決重難點問題。教師圍繞重難點問題,組織學生適時開展合作學習,往往能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產生“刻骨銘心”的記憶。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四、教學重點:朗讀,抓重點詞語和語句體會內容。
五、教學難點:引導朗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方法決定教育質量,而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很重要,對孩子今后的自主學習有導向作用,因而結合課文特點我 的教學方法是:
六、教學方法:以讀為主,抓關鍵詞和句子,邊讀邊想,引導想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感情。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活動,組織教學
當我面對幾十個可愛而又陌生的孩子時,我想到的是怎么很快的拉近與他們陌生的距離。于是我想到了微笑,我要孩子們說出 最美的表情是什么?讓他們笑起來 !然后要他們說說 微笑代表什么?從他們的回答我知道他們懂得微笑的 魅力 ,然后 告訴他們我的微笑是對他們的鼓勵、欣賞、滿意、贊同、期盼,希望在這節課中我們能夠愉快學習。接著我 又送給孩子們三句話“聽得好!做得好!學得好!”做為本節課學習表現的要求 ,并說只要你努力相信你是最棒的!這是我利用了心理暗示的力量設計的組織教學,這個環節將為我在上課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溝通和無聲的組織教學的作用,也為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做好了情感鋪墊。(整節課我 感到同學們受到這樣的暗示后沒有了陌生的感覺,而整個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的課堂紀律也很好,為我節省了時間,有了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引導學習,效果好 !)
2.交流談話,引入新授
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先要關注教學的對象——學生。如果脫離具體的教學對象,就不會有最佳的教學設計。在課前了解、關注學生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知識準備、思維特征、遷移能力以及學習態度和方式,都值得我們去仔細分析。搜集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而交流的過程則是再創造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今的孩子學習生活的環境與以往大不相同,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閱讀的內容廣,如果我們還是認為學生對所要學的內容的了解是“一片空白” 這種認識顯然不對了,必須對教學起點屬于何種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巴金的了解交流,對書信格式的了解和我 對 寫作背景的 簡介,創設情景閱讀、評價,都是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的重要性的指導,同時也為我對教學起點屬于何種情況的預測。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年級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概述能力。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即是一個整體把握也是對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
4、品讀感悟,體會感情
這一環節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缎抡n程標準》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在課程生活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教師關注“生成”但并非摒棄“預設”。兵法中有“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同樣如此。教師的預設越周密,考慮越詳盡,才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為即時“生成”提供更寬闊的舞臺。因此教師精心“預設”,通過預測“學情”,預想“可能”,突出教學重點,簡化頭緒,使之目標集中,成效明現,為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預留“彈性時空”。
因此我是這樣安排的 :
1).過渡:巴金爺爺為什么回信,又說了什么?現在讓我們仔細感悟吧!
出示自學提綱:
*巴金爺爺回信的原因是什么?請用“﹏﹏”畫出相關的語句體會。
*他在這封信中告訴了我們什么?請用“_______”畫出相關語句并準備談談你的體會。這些設計目的是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體驗,促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而利用課件出示個性的學習提綱,可以整體把握學生的學情,有利于學生形成基本技能,掌握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為課外的學習奠定基礎。
2).匯報交流
說說巴金爺爺回信的原因是什么?根據回答引導理解并 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說說 孩子們給巴金爺爺的信中說了什么讓巴金爺爺感到溫暖?
3).小結:從巴金爺爺給我們寫回信我們體會到了巴金爺爺對我們的什么感情?(愛 板書)
過渡:巴金爺爺這樣關愛我們 ,請用多么多么說一句話表達出你對巴金爺爺的 崇敬愛戴之情。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對課文重點句段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
4).匯報交流
過渡:現在我們來說說信中巴金爺爺對我們說了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突破重點的方法是朗讀,解決難點的方法是層層深入層層感悟理解。
這一環節的教學也體現了在備課過程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努力使預設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以給生成留足空間。
5.總結全文
我們讀完了巴金爺爺的信,從學習巴金爺爺的信你得到了哪些收獲呢?目的是 再次讓學生從學習方法和獲得知識方面來總結自己的收獲,這也是注重“三維”目標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體現。
6、作業設計
目的:通過自主選擇作業,提高同學們的求知欲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使他們能夠再次主動學習,積累知識。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3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 猜老師。今天很高興又見到同學們,我們玩個游戲叫“猜猜看”,看,在這個棋盤下藏著一個人,猜猜她是誰?
2. 猜“巴金”。咱們再來猜一次,這張棋盤下也藏著一個人,注意看,猜猜他是誰?(板書:巴金)
3. 這是老師搜集到的巴金資料,你們搜集到了那些關于巴金的資料呢?(請你有選擇地重點介紹一下)
生平、作品、經歷、獲得的榮譽、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4. 巴金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還很愛孩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他寫給家鄉孩子的信。(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108頁,認真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語句讀通順。
2.指名分段讀課文。
。1)理解“好不熱鬧”。
。2)朗讀“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三、整體感知,品讀課文。
1. 這封信寫于1991年,那時巴金爺爺已經87歲高齡了,而且身患重病,雙手連筆都捏不住,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了這封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封信最打動你的是那些地方?把他們畫下來。
2. 生交流,這封信哪里最打動你呢?
(1)第一自然段
收到如此多的來信,不僅不覺得麻煩,還覺得溫暖,這真是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呀!
。2)第二自然段
、僦笇Ю首x,這是一位87歲高齡、有病的老人,該怎樣讀呢?
②是呀,那時候巴金爺爺患有“帕金森氏綜合癥”兩手不停地發抖,不要說寫信,就算拿起筆也很不容易,可是他卻說——
出示:無論如何我不能辜負你們的好意,不能使你們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讀到這句話,你對其中的哪個詞最有感觸?
預設:a“無論如何”(感受到巴金爺爺寫信的決心。)
b“兩個不能”(兩個“不能”看似重復,其實是巴金爺爺在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意。)
c“終于”,從“終于”里讀出了什么?是什么讓他終于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還親手寫下了這么長的一封回信?(板書:愛)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注意讀好那些讓我們有感受的地方。
。3)第三自然段。
還有什么原因讓巴金爺爺動手寫這封信?(生:“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么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話語”)正是因為這深深的愛,巴金爺爺寫下了這封信。
。4)第四自然段。
①“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
a巴金爺爺有才華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才華橫溢,卻謙遜地說“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他其實想告訴我們什么?
b寫作需要什么樣的感情?
c是呀,“愛”是他寫作的動力。
、诘谒亩“我今年87歲,我思索,我追求,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學同學們的信中說:“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有人問我生命開花結果是什么意思。我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a這些話你讀懂了嗎?誰來談談你的感受?
b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巴金先生的原文。
c是呀,他就是這樣想的,這樣做的,他也希望我們做這樣的人。
d指名讀“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生一讀,師:我們知道了,每個人都有更多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
生二讀,師:我們了解了,幫助別人的人生命才更有意義。
生三讀,師:我們懂得了,只為自己的人生命毫無價值。
同學們一起讀:師:我們終于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讓我們一起牢記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師生齊讀)“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5)打動我們的還有,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殷切的希望和祝福。
、僦该x第六自然段。
、谡埻瑢W們把句子中的“你們”換成“我們”齊讀。
四、總結
1.讀了這封信我們心潮澎湃,我們被巴金的真摯情感所感動,被他的殷切希望所鼓舞,讓我們再次走近巴金爺爺——
他是一位熱愛家鄉,熱愛孩子們的老人——無論如何我不能辜負你們的好意,不能使你們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他是一位對祖國和同胞有著無限愛的老人——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他是一位對生命有著思索和追求的老人——我今年87歲,我思索,我追求,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他是一位對孩子們有著殷切希望的老人——你們前面有無比寬廣的道路,你們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愛惜你們可以使用的寶貴時間,好好地學習吧,希望在你們身上。
2.巴金爺爺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可愛可敬的老人,讓我們以巴金爺爺為榜樣,伴著爺爺的希望踏上我們生命的旅程,綻放我們燦爛的生之花吧!
教學目標:
1、能夠掌握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并會運用生字進行組詞、造句。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并背誦自己認為重要的語句。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書信的一般格式。
4、能結合文章的重點詞句,圍繞中心句談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加深對巴金爺爺的認識。
5、體會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同時懂得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心,激發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讓生命開花的愿望。
2、能結合文章的重點詞句,圍繞中心句談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加深對巴金爺爺的認識。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三屆迎江區教壇新秀評比活動中,我執教的是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給孩子們的信》。這是一封書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們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可使學生了解有關書信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讀巴金爺爺的信領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含義。
這篇文章的文字質樸感人,散發著濃濃的愛意和樸素的情懷,從課文內容而言,上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文中講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這些比較深奧的做人道理,對三年級的孩子而言不是太容易。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有得有失,有悟有感。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主要圍繞著“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動你?”這根主線,組織學生或匯報讀書、討論的所得,或提出沒讀懂的問題,教師從一旁適時加以點撥。采取了“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教學步驟,先整體默讀,找到信中最打動自己的地方,整體感知文中包含的豐富情感。再分步去細讀文本,體會情感。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體會情感時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將文中重點語句,連起來朗讀,整體感受。這樣,學生和文本、教師、同學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情感得到了升華,個性得到了凸現,學生真正成為了閱讀的主體。教師把握航向,重交流,促體驗,在學生的情感充分地與課文的情感融合之時,引導其通過朗讀來表現,水到渠成。
其次,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重視閱讀的積累感悟。教師的教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如初讀課文時,提出讀書建議: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把感覺困難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讀通順、流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讀書建議:默讀或小聲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標出,多讀幾遍。這樣一步步有層次、有目的的閱讀,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在閱讀實踐中掌握讀書的方法,形成了閱讀的能力。
再次,抓關鍵語段,重點突破。文中第四小節中幾個重點句如何處理,是一大難點。反復思考后,在課堂上我著重指導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畫出重點的句子,促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讓學生在文中畫出讓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畫出巴金爺爺闡述生命的意義的句子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其中的含義。課堂中我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如結合巴金爺爺闡述生命意義的句子,我先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再出示巴金原文,使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感受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享受,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在本課教學中,存在著有許多不足之處。由于時間倉促,再加之對教材不熟,所以我沒能夠吃透教材,沒有做到與文本的充分對話。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到位,沒有走向更深處。另外,師生互動與對話本應是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可在這堂課上,我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教學基本功的不扎實,在與學生對話時,沒能做到敞開心扉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也沒能做到在學生言說的基礎上認真傾聽以及與學生深入地交流和探討。對話教學是生成的、創造性的,所以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知識、教學智慧的要求非常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耐心地、深刻地挖掘教材,找出可以對話的空間,設置可以交流的問題,然后再從其他途徑來深化教學內容。還要多和同事交流,從同行那里吸取經驗,同時要在業余時間盡可能從理論專著、報刊、雜志、網絡中獲取知識,總之要制定長遠的計劃,廣泛地閱讀,為對話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條件。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4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重點句的意思,說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掌握書信的格式。
3、 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對下一代的關心,激發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的愿望。
重點、難點:
理解重點語句,領悟讓生命開花的含義。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巴金的資料。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詩一首:
敬壽巴老百歲
王火
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
1、指名讀。
2、教師適當點撥,解讀這首詩。
3、齊聲有感情地朗讀。
4、 通過課前預習,你對作者巴金了解多少呢?能用一兩句話來簡單介紹介紹嗎?(生介紹)
5、 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知道了巴金爺爺是一位享譽文壇,著作很多,特別關心少年兒童的作家。其中影響的有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等。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巴金爺爺在87歲時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回信。
二、初讀感悟
1、 巴金爺爺在信里都說了什么?讓我們趕快讀讀這封信吧!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巴金在信里都說了什么?(2-3名學生概括主要內容:巴金爺爺在性能里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表達了他對家鄉孩子的關心。)
師:這是巴金爺爺寫給家鄉孩子的信,也是寫給我們所有少年兒童的信,所以我們應該用心地讀一讀,感受巴金爺爺的那份良苦用心。
三、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ㄒ唬 第一自然段
1、 師:巴金爺爺對家鄉的孩子有著無限的愛,這種深深的愛都融入了字里行間,讓我們來讀一、二自然段,自己邊讀邊體會
2、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一、二自然段,靜靜地讀,細細地品,畫出能體會到巴金對孩子們愛的地方,在旁邊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①生默讀思考
、谥该涣
A、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1、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畫面?
。ㄒ蝗汉⒆訃诎徒馉敔斆媲盃幭瓤趾、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好不熱鬧。)
2、一群孩子在巴金爺爺面前嘰嘰喳喳,巴金爺爺卻感到溫暖,說明什么?
。ㄕf明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非常喜愛。)
。ǘ 第二自然段
1、87歲的巴金爺爺寫信容易嗎?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關語句。(生讀)
2、指名交流(我有病,寫字困難,……有千斤重。)
3、 請大家伸出你們的右手,拿起一支筆,你們的感受是什么?(輕而易舉、小菜一碟……)
一支輕如鴻毛的筆,在巴金爺爺的手中卻有千斤重,他要用這千斤重的筆給家鄉的孩子回信,這種困難可想而知,所以,他不能給——每個同學寫一封回信,也不能——給每個同學回一小段話,就連——給你們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
你能把你的體會讀 出來嗎?(2生)
讓我們將自己的體會融入語言文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齊讀)
4、 師:怎么辦呢?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們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①哪個詞語最讓你感動?說說你的感受(對家鄉孩子的關心、熱愛),讀出你的感受(將你的感受讀出來)
、趶脑趺崔k呢?你感受到什么呢?(巴金爺爺為自己身患病而寫信困難感到十分著急: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齊讀這一句。
5、 師:請原諒,我今年不能回家……就讓這封信代替我同你們見面吧。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
①巴金爺爺因為體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回家鄉,只能以信代面
師:你從書中找到了答案,真不錯!
、谖易x出了巴金爺爺對孩子深深的愛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的?(多么……多么)
是啊,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們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話語,表達了巴金爺爺思念家鄉孩子但力不從心的強烈思想感情。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了這位年邁的老人對家鄉孩子深深的愛。
師:相信我們此時再來地這一句話,一定能讀得更好。(齊讀)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
1、朗讀課文,練習感情朗讀一至二自然段。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巴金爺爺以他的愛感動了家鄉的孩子們,更以他的真誠感動了所有的讀者,感動了全中國。他被評為20xx年度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請看評委會的頒獎辭。
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ㄉR讀)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就是這樣一位文壇巨匠,一位感動全中國的偉大作家,他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的呢?(請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
3、 巴金爺爺是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的?(不要把我當作什么杰出的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4、(1)讓我們再靜下心來,用心默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想
哪些內容給你的印像最深刻或者使你感動,你是如何理解的?(生邊讀邊思考)
師:我們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拿出筆來用“——”畫出你感動的句子,并想一想:為什么感動?寫一寫,一個詞,一句話都可以。
(2)誰來讀讀你感動的句子?
指名讀
①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a.問:為什么受感動?(巴金爺爺是一個愛祖國、愛人民的人,他用作品表達祖國和人民的愛)巴金爺爺為什么而寫作?(為表達對祖國和同胞無限的愛而寫作)
b.巴金爺爺對祖國和同胞的愛的程度如何?(深刻)
從哪個詞中你體會出了這種愛很深刻?(無限)
突出這個詞,把巴金爺爺這種深刻的愛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師:理解得非常好!
師:巴金爺爺的作品不但展示了他的才華,而且飽含著對祖國、對同胞深沉的愛。怎能不讓我們敬佩、怎能不讓我們贊嘆呢?請你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
誰還畫了其他的句子?
指名讀
、谖医衲臧耸邭q,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學同學們的信中說:“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
師:從巴金爺爺的話中,我們領悟到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生答:在于奉獻)
師:巴金爺爺不僅奉獻了他的作品,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年近九十的老人仍然在不斷思索、不斷追求,怎能不令我們感動和敬佩?請你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讀給同位聽一聽(評一評)
指名讀,評:將感動、敬佩讀出來了嗎?
讓我們再齊讀這兩句話,用心地體會一番吧!
你還畫了哪些感人的句子?指名朗讀
③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
師:為什么感動?(生答)
師:巴金爺爺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一生不僅寫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當著很大的官,但一生不拿國家一分錢工資,全靠自己的稿費生活。他不管是在年輕的時候,還是在年老的時候,都滿腔熱情地幫助別人,做過許多感人的事:他曾經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給希望工程、受災難民;他曾經將他的所有藏書都捐給了國家。巴金爺爺就是把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奉獻給別人的人。
在我們生活中,像巴金爺爺這樣的人很多很多,他們的付出令我們感動不已,你還知道哪些人在默默奉獻?(老師、費俊龍、聶海勝、雷鋒……)
這些人都是把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人民,他們的生命才會燦爛無比!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生齊說)開花。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師:在巴金爺爺看來,生命開花結果靠什么?
我們再次來看這句話: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
巴金爺爺覺得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了嗎?生談理解。
補充如下材料
A、巴金的成就
創作了《滅亡》《新生》及《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一系列中長篇小說,創作了大量短篇小說,出版了散文集《隨想錄》
B、20xx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詞
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著的熱情點亮了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
。3)我們的啟發是什么?
A學生自己談看法
B出示小練筆
讓自己的生命為別人開一朵花:一次無償的獻血是一朵花,一句關切的問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為別人生活絢麗而付出的人是不尋常的人
四、巴金爺爺在信中還寫了什么內容呢?他對孩子們提了什么希望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五、作業
1.不管是今天我們所學習的這封信,還是你們所搜集的資料中,巴金爺爺的許多語言都是可以作為座右銘來指導我們的人生。老師就記住了兩句,一句是課文中的 “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另一句是課外的“掏出心來”。課后,同學們也可以搜集巴金爺爺的語言作為你自己的座右銘,或者選幾條喜歡的背一背,把它記在心上。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可愛可敬的老人,以爺爺為榜樣,伴著爺爺的希望,踏上我們的生命旅程,綻放我們燦爛的生命之花吧!
2、以正規書寫格式,給巴金老爺爺回一封信。
六、板書:
給家鄉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 讓生命開花結果
為社會添光彩
為別人奉獻愛
孩子們 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5
【設計構思】
這是一封書信,是作家巴金寫給家鄉孩子們的信。這封信感情真摯,表達了作家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可使學生了解有關書信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讀巴金爺爺的信領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含義。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者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到課文的三、四、五小節,以感受巴金老人的人格魅力和對孩子們的愛。
一.以情境創設觸動情感。
真正的閱讀教學應該是教師創設閱讀的情境和氛圍,指導學生與作品、與作者進行交流,彼此以心換心、以情激情的過程。是學生經歷感性思維到理性思考再到精神洗禮的過程。本著這一設計意圖,教學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要想讓學生與作品、與作者進行交流,以心換心,教師首先要“讀懂”巴金老人,只有老師對文中人物有了了解,有了感悟,有了情感,才能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和熏陶學生。教學中,教者創設“巴金老人逝世”的教學情境,收集巴金老人的資料,引領學生走近巴金老人,了解了巴金老人從出生到百歲一個世紀來所經歷的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使學生心中涌動著這樣一股激情――巴金老人真了不起!帶著這樣的情感進入文本的學習,課文重難點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情感主線引領情感。
由于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心中充滿了激情,因此,教者在課堂上不由自主的將這種激情附之在自己的語言中,神態中,由此也感染了學生,學生的激情被調動了起來。學生那對重點句意思理解的準確表達,那充滿感情的朗讀,就是心中情感的深情表露,就是學生心靈與作品撞擊出來的火花。教學中,教者把課后人物介紹卡片中的一首詩貫穿到全文教學中。“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這首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三次出現,從初讀出示,到品讀再現,到總結升華,每一次出現,都以凝重的感染力打動著學生。學生對巴金老人的高尚人品的理解,對巴金老人的敬仰之情一步步被激起,被強化。
三.以飽和閱讀體悟情感。
這篇文章的文字質樸感人,散發著濃濃的愛意和樸素的情懷,從課文內容而言,上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文中講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生命開花結果”這些比較深奧的做人道理,不是太容易。在設計這節課時,我主要通過“讀完這封信,巴金老人哪些方面最打動你?”“讀完這個部分,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巴金老人”等問題,組織學生匯報讀書、討論的所得,找到信中最打動人的地方,整體感知文中包含的豐富情感。再分步去細讀文本,體會情感。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體會情感時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將文中重點語句,連起來朗讀,整體感受。這樣,學生和文本、教師、同學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情感得到了升華,個性得到了凸現,學生真正成為了閱讀的主體。教師把握航向,重交流,促體驗,在學生的情感充分地與課文的情感融合之時,引導其通過朗讀來表現,水到渠成。
其次,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重視閱讀的積累感悟。教師的教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如初讀課文時,提出讀書建議:“巴金寫給孩子們的這封書信文字質樸卻飽含深情,用心去讀才能讓我們走近這位老人,F在,請你用發現的眼光去閱讀書信,在讀中哪些話語深深地打動了你,邊讀邊圈劃。也許一個標點、一個字、一個詞或者一個看似平平常常的句子卻包含著濃濃的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另外,大量的課外補充,也充實了課堂,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人物情感。在理解巴金老人創作動力這一部分中,教者插入了巴金老人創作《家》時的內心獨白,以更好的理解巴金老人對祖國、對同胞、對人民的愛,才是他創作的無窮動力和源泉。在理解巴金老人對生命的理解中,教者插入了巴金老人的三段話,加深學生對信中三段話的理解。在理解了“生命開花結果”的意義后,教者再次引讀巴金老人的詩句,讓學生再次感受巴金老人生命之花的幽芳。大量的閱讀,拉近了學生與巴金老人的距離,真正引領學生走進老人的內心世界。
四.以語言訓練升華情感。
課堂中我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如結合巴金爺爺闡述生命意義的句子,我先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使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感受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享受,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在教學完巴金老人對孩子們的期望一段后,我及時引導:“捧讀著巴金爺爺那散發著墨香的信,感受著巴金爺爺親切的關懷,品味著他的謙虛,聆聽著他讓生命開花結果的殷切希望。如果你就是四川成都東城根街小學的一名學生,讀完巴金爺爺的這封信,你會說些什么?親愛的巴金爺爺——請你以這句話開頭,寫上幾句你最想說的話。”學生的情感完全得以釋放,對老人高尚人品的理解,對書信內容的體會,在真摯的語言中流瀉出來,達到教學的高潮。
【課堂實錄】
一、分享資料,走近巴金
師:(出示圖片)他曾是一位世紀老人,生前凝聚畢生的激情與智慧,為我們留下了《家》《春》《秋》等數以千萬字的作品,他就是——巴金!
師:你們了解巴金嗎?課前收集資料沒有?
生:收集了。
師:誰來介紹一下。
生:巴金寫有長篇小說《滅亡》、《愛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和《抗戰三部曲》,中篇小說《春天里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贊歌集》、《隨想錄》。譯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師:你對巴金老人的作品了解的真多。
生: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的巨匠。
師:看來你對巴金老人的生平很了解。
生:我還了解到巴金1982年獲意大利國際但丁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獲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院士稱號;1990年獲蘇聯人民友誼勛章;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師:你向大家介紹了巴金老人一生最重要的榮譽。
師:同學們善于收集資料、閱讀有用的信息,這是會學習的表現。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巴金是一種非?旖莸霓k法。但要深入了解巴金老人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
生:閱讀巴金的作品。
師:說得好!文字是用來表達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我們去讀巴金的作品才能真正走近這位老人,走進他的心靈世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巴金老人的作品。
二、整體感知,感受巴金
師:1991年,四川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開展“尋訪家鄉名人”的活動,孩子們紛紛給巴金爺爺寫信,87歲的巴金老人收到孩子們的信后,克服年老的衰微,提筆追述了他一生的信念和渴望,寫下了《給家鄉孩子的信》。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讀這封信,感受一位老作家的真誠情懷。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嗎?巴金寫給孩子們的這封書信文字質樸卻飽含深情,用心去讀才能讓我們走近這位老人,F在,請你用發現的眼光去閱讀書信,在讀中哪些話語深深地打動了你,邊讀邊圈劃。也許一個標點、一個字、一個詞或者一個看似平平常常的句子卻包含著濃濃的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讀完想想巴金老人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學生自讀,作批注,老師巡視。
交流:
生:巴金老人對孩子們的愛讓我感動。
生:巴金老人樂于奉獻,淡泊名利的品格深深打動了我。
生:巴金老人對寫作的不懈追求讓我感動。
師:(出示巴金爺爺圖片,播放《同一首歌》音樂,創設情景)同學們,相信讀完這封信后,大家都深深地愛上了這位可敬的巴金爺爺,但是他已經于2005年10月17日走完了他101歲開花結果的一生,在他的追悼會上,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小學生都前來悼念他,他們有的手中捧著自己親手折疊的千紙鶴,上面寫著:“巴金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像您一樣,把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花費別人身上,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
三、品詞析句,感悟真愛
師:一位詩人在《敬壽巴金百年》中這樣寫到: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出示,齊讀)這是詩人眼中的巴金,你知道巴金老人是怎么評價自己的嗎?
生讀出第三小節圈畫的句子,教師將下列句子出示在屏幕上。自讀
師:從這些句子中,你讀出了一位什么樣的巴金老人?
生:謙虛的巴金
師:能換一個詞嗎?
生:謙遜的巴金
師:用詞真準!同學們,在你們的眼中巴金是個怎樣的人物呢?
生議:文學大師、偉大、文壇巨匠、才高八斗、著作等身……
師:在我們的眼中巴金老人應該是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成功的。而他自己卻說——(我今年87歲,今天回顧過去,說不上失敗,也談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這一生。)
師:多么謙虛的一位老人呀,剛才同學們就介紹了巴金老人的很多成就和榮譽。信的字里行間處處透露著重要的信息。哪一句話直接告訴我們他寫作的動力呢?
出示文字,學生讀“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師:再次默讀這段話用一個字概括出巴金爺爺寫作的動力。(結合學生回答板書愛)
師:這是對——祖國,對——同胞,對——人民的愛。
師:(出示補充資料,動情朗誦)是的,巴金在創作《家》這部作品時有這樣一段內心獨白:“每天每夜熱情在我的身體內燃燒起來,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無數慘痛的圖畫,大多數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他們使我的手顫動。我不停地寫著,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紙上移動,似乎許多許多人都借著我的手來起訴它們的痛苦,我忘記了自己,忘了周圍的一切。我就是這樣寫完我的長篇小說《家》和其他作品的。”
師:這份熱情,這份為弱者說話的豪情就是巴金的真心真愛,深意深情,一起來讀出巴金的心聲——
齊讀)“我寫作不是……”
師:巴金曾說過“我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愛國者——我那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還是像年輕時候那樣熱烈,今天仍然如此。我過去所有的作品里都有從這顆心滴出來的血。這顆心就是打開我全部作品的鑰匙。”
師:正是緣于這種愛,巴金爺爺所理解的生命意義才會如此偉大。巴金寫作因為他對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他是用作品表達愛。愛是巴金老人寫作的動力、源泉。
2、師:巴金老人是怎樣看待生命的意義的?
學生讀出圈畫的重點句子,教師將文字出示在屏幕上。
•“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
•“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師:請三名同學來讀句子,每人讀一句話。
師:從這些話語中你又讀出一位怎樣的巴金?
生:我讀出了一個樂于奉獻的巴金。
師:說得好,你是巴金爺爺的知音!
師:吃了肯得基,高興嗎?
生:高興!
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禮物,幸福嗎?
生:幸福!
師: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開心嗎?
生:開心!
師:像這些感受,其實是——享受。
師:巴金爺爺認為,人如果只追求享受,那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
師: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
師:同學們,一個87歲的巴金爺爺,本身就是一個厚厚的書,讓我們一起走近他,一起去了解他。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6
第二課時教學思路設想:由上節課學習第一段感受巴金愛孩子入手,以問題(巴金愛孩子還體現在什么地方?)引入對文章第二——六段的學習。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能力,這一問題提出后,應能將2、5、6三個次要段解決,進而過渡至重點學習3、4兩段。這兩段既是巴金對自己一生的評價,同時暗含著對孩子的教育,對于作文,要用情為之,對祖國和同胞的愛使他成功,希望孩子們也能有對祖國和同胞的愛;對于做人,奉獻是根本,為社會、為他人奉獻自己的愛、同情、精力、時間,這是稱巴金為仁者的最根本原因,這也應該是我們在解讀文本、感悟文本的重點所在。一、導入新課1、激趣導入導語: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給家鄉孩子的信》。(板書課題)請回憶: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你能簡單介紹他嗎?學習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么?2、同學們回答得很好,請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巴金爺爺對孩子的喜愛之情。二、自讀課文,學習第2、5、6段。過渡語:巴金爺爺愛孩子并不僅僅體現在第一自然段中,文中許多語句都有體現,你能找到這樣的語句嗎?1、帶著問題快速瀏覽課文,動筆圈畫。(第二、五、六段) 2、匯報交流(1) 學習第二段 1、終于:寫信不容易,但還是堅持寫信,體現了對孩子的喜愛。 a、巴金爺爺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87歲了,寫字困難,手不聽指揮,寫信多不容易啊。朗讀課文第二段第一句,體會寫信的不容易。b、在這種情況下,巴金爺爺還是拿起了筆,給家鄉孩子寫信,這是為什么呢?c、讀出情感。2、(a)多么、多么:表達強烈的感情。理解“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么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話語,但是我沒有體力和精力支持這樣一次長途的旅行”句子的意思,體會巴金爺爺思念孩子們,但力不從心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讀出無奈的語氣。(b)理解“多么……多么……”表達的強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練習說話。3、有感情朗讀第二段。(2)學習第五、六段a.交流句子,說出感受;b.用親切的語氣朗讀課文,把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真誠關懷的情感讀出來。c、課堂小結從1991年到1995年的4年里,巴金先后8次給家鄉的孩子們或寫信或贈閱圖書,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這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這位年邁的老人對孩子深深的愛!三、精讀課文第3、4段過渡語:除了對孩子的愛,巴金爺爺這封信還要告訴我們什么呢?讓我們靜下心來,默讀第3-4自然段,用“——”畫出使你最受感動的語句,并把你的感動簡單批注在旁邊,一個詞,一句話都可以。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可是個良好的習慣!。2)小組交流:給同小組的同學讀一讀你畫的句子,說一說你為什么深受感動?
(3)集體交流:誰來讀讀你最受感動的句子?
指名讀,出示:
、傥覍懽,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a.為什么受感動?(巴金爺爺是一個愛祖國、愛人民的人,他用作品表達祖國和人民的愛)b.誰來讀這一句?聽得出你把“無限”讀得很重,為什么?(從哪個詞中你體會出了巴金爺爺對祖國和同胞的愛很深?(無限))
突出這個詞,把巴金爺爺這種深刻的愛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師:讀得真好!那你知道巴金爺爺都寫過哪些作品嗎?
生答。
師:巴金爺爺的作品不但展示了他的才華,而且飽含著對祖國、對同胞深沉的愛。這也告訴我們,要想寫好文章,一定要有感情,這可是著名作家巴金爺爺的寫作秘訣呀!誰還畫了其他的句子?
②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學同學們的信中說:“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崩蠋煼蹲x,故意漏掉“終于”,引導學生談:強調巴金爺爺對生命意義的感悟是通過種種努力“思索”“追求”得到的。
師:從巴金爺爺的話中,我們領悟到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生答:在于奉獻)
你對“奉獻”怎么理解?你用身邊的事情說一說怎么做是“奉獻”?(生舉例說明)
師:巴金爺爺不僅奉獻了他的作品,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年近九十的老人仍然在不斷思索、不斷追求,怎能不令我們感動和敬佩?請你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讀給同位聽一聽(評一評)
指名讀,評:將感動、敬佩讀出來了嗎?
讓我們再齊讀這兩句話,用心地體會一番吧!
你還畫了哪些感人的句子?指名朗讀(同時出示句子):
、畚覀兠總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
師:為什么感動?(生答)
師:巴金爺爺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一生不僅寫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等一些要職,但一生不拿國家一分錢工資,全靠自己的稿費生活。他不管是在年輕的時候,還是在年老的時候,都滿腔熱情地幫助別人,做過許多感人的事:他曾經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給希望工程、受災難民;他曾經將他的所有藏書都捐給了國家。巴金爺爺就是把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奉獻給別人的人。2003年,巴金老人被評為感動中國杰出人物,當時的頒獎辭是這樣的: 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巴金爺爺用他的一生、用他的作品來教育我們該怎樣做人,此時此刻,面對巴金爺爺,你想對他說些什么?(生思考)
。ㄒ魳菲穑┥f:巴金爺爺,我……
在我們生活中,像巴金爺爺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的付出常常令我們感動不已,你都知道哪些人在默默奉獻?做了什么?(費俊龍、聶海勝、雷鋒的事跡……)
這些人都是把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人民,他們的生命才會燦爛無比!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生齊說)開花。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你打算怎樣讓你的生命開花?(請2-3人回答)評價
讓我們一起合作讀一下這兩句話,再次領悟生命的意義吧!同學們,巴金爺爺的信,看似平淡,含義深刻啊,請再一次默讀全文,想一想,讀了巴金爺爺的信,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啟示?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寫下來。指名展示讀!∪、課外拓展巴金爺爺的許多語言都是可以作為座右銘來指導我們的人生的。老師記住了一句: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老師還搜集了一些巴金名言,選擇你喜歡的名言來讀一讀。四、總結
巴金爺爺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書,其實,他本人就是一本書,一本厚厚的書。我們今天的學習僅僅是打開這本厚厚的書的扉頁,希望在課余時間大家可以進一步與巴金交流,真正了解巴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可愛可敬的老人,以巴金爺爺為榜樣,帶著巴金爺爺的希望,踏上我們的生命旅程,綻放我們燦爛的生命之花吧!
五、作業
1、課外讀一讀巴金的書,如《鳥的天堂》、《海上日出》等;2、給你心中的巴金爺爺寫一封信,把你學習此文的感受告訴巴金爺爺! 板書設計:
給家鄉孩子的信
巴金 寫作 重在有情 做人 樂于奉獻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7
18.《給家鄉孩子的信》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新鮮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網瀏覽、搜索信息的能力。學生經過五年多的語言積累,可以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夠結合相關的詞語和句子談出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其中的情感。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書信的寫法,因此對寫信格式的掌握不是難點。相反,在學習巴金爺爺信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方面,因為語言含義較為深刻,在理解“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時,將會是一個重點和難點。
教學中應引導他們敢于用自主學習方式學習,善于探索,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為了盡可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建構一個學生自我發展的平臺。 1、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并背誦自己認為重要的語句。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書信的一般格式。
4、能結合文章的重點詞句,圍繞中心句談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加深對巴金爺爺的認識。體會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同時懂得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1、抓住文中關鍵詞語,邊讀邊想象,從字里行間感悟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真摯情感。
2、理解“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有關巴金的圖片及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奠定情感基調
1、播放有關巴金的相關圖片及生平資料,師配樂解說。
2、巴金爺爺生前最疼愛孩子,1991年5月,他在病中給家鄉的孩子寫了一封信,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封信中。師生同寫課題。
。ǘ、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過渡語,F在我們一起來讀這封信,感受一位老作家的真誠情懷。
2、學生初讀課文,出示自學任務:
(1)把課文小聲讀2遍;
。2)劃出文中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了解這些新詞的意思;
。3)想一想:巴金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主要談到了哪些內容?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
(2)、說說記住了哪些生字的字形,用鋼筆描紅。
(3)、說說信的主要內容。
。ㄈ、再讀課文1、2段,完成學習任務:
1、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第一~二段,蘊涵真情的句子劃下來,詞語圈出來還可以在旁邊寫寫感受。
2.組織學生交流:發言的同學先朗讀你圈畫的詞句,然后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如果對同一個語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進行補充發言。
第一段:抓住一個重點句:家鄉的孩子們,感謝你們給我這個老人帶來溫暖。
1、想象。家鄉的孩子們會在信中對巴金老人說些什么?
2、感悟。內心孤寂,長期病痛折磨,遠離家鄉,孩子們天真可愛,孩子們的真誠話語讓老人動了心,老人心里感到熱乎乎的,這種感覺就是“溫暖”。
3、指導朗讀,指名學生讀。
第二段:句子一:怎么辦呢?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們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1)怎么理解“終于”這個詞?
(2)從“終于”這個詞中感受到了什么?
。3)同學們,孩子們手里捧讀的是一封怎樣的信?
句子二: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么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話語。
。1)從“多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讀。
(2)老人心中一定還有許多許多的愿望,用上“多么……多么……”說一說。
現在如果你就是家鄉的孩子們,你就是信中提到了的郭小娟同學你讀到這些文字是什么感受?想一想后再讀。
(四)、布置作業:
1、抄寫本文生字,并各組兩個詞語;
2、有感情地誦讀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并組詞;
2、指名朗讀一二自然段。
。ǘ、品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1、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至信末,輕輕地讀,細細地品。
。2)、畫出讓你感到溫暖和感動的句子。
2、同位交流并朗讀畫出的句子。
3、全班交流。
片斷一:感悟生命的意義
1、解讀:“不要把我當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1)、提問:你們認為巴金是不是普通人?
。2)、播放視頻:2003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的相關片斷。
(3)、巴金爺爺如果是普通人,他怎能感動中國?再次誦讀。
2、解讀:“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1)、你知道巴金先生為祖國和人民都做了哪些事情嗎?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解讀:“我思索,我追求……而不在于享受。”和“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
。1)、出示原信,師生合作朗誦。
。2)、只有為別人奉獻了“愛、同情、精力和時間”,你的生命就會開花結果。巴金爺爺的生命開花了嗎?
。3)、幾天前,老師參加了一次義務獻血,老師把自己的血獻給了那些病中急需用血的病人,你們說,老師的生命是否開花了?
。4)、你們想不想讓自己的生命開花?出示句式:
一句關切的問候,可以開出一朵花
---------------------,可以開出一朵花
---------------------,可以開出一朵花
---------------------,可以開出一朵花
片斷二:感受老人的殷切期望
1、師配樂誦讀第六自然段。
2、這封信僅僅是寫給家鄉的孩子的嗎?出示改動后的第六自然段,學生齊誦。
(三)、課后作業,回信傳心聲
1、簡單指導書信的格式。
2、音樂聲中寫下對巴金爺爺的心里話。 18、給家鄉孩子的信
1、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2、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
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 巴金寫給家鄉孩子的信,不是居高臨下,以長者的口吻來訓誨,而是循循善誘,將自己思索、追求而悟出的生命的意義在信中告訴孩子們,注入了老人的深情,對孩子們當然是富有啟迪意義的。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8
師:大家一起讀一讀課題。
沈:齊讀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生齊說:巴金)板書:巴金
師:你對巴金了解多少?
生:巴金是著名的作家
生:巴金原名李堯棠,四川成都人。
師:你是從哪知道的?
生:我是從書上的作家卡片上知道的。
師:預習課文時,注意留心書上的信息是一個很好的讀書習慣,要堅持做好。
師:巴金在年初收到了家鄉孩子的信,于是回了這封信,由于被選為課文,所以這封信也是寫給我們的。這封信寫了什么呢?讓我們打開課本,輕輕地讀一讀。
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打斷同學)把課文中最長的那一節好好讀讀,剛才有同學讀錯了。
生:繼續讀(老師繼續巡視)
師:老師剛才聽了十幾位同學的讀書,大家的預習都很好。這篇文章巴金爺爺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巴金爺爺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生:巴金爺爺告訴我們人活著不能白吃干飯。
生:巴金爺爺告訴我們人活著要給社會增添一點光彩。
……
師:看來大家剛才很認真地讀了第九小節。還告訴我們什么?
生:巴金爺爺告訴我們人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師:讀一封信,就像和一個人在對話,我們要讀懂信,還要讀懂巴金爺爺的心。
師:巴金爺爺告訴我們這筆在他手上有(生讀:千斤重)。
師:請大家拿出筆來,好好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透過這個“千斤重”,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邊讀邊寫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巴金爺爺病得很重。
生:我體會到了巴金爺爺寫信時非常的不容易。
……
師:透過這“千斤重”,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境?
生:我看到了巴金爺爺在努力地寫好這封信。
生:我看到了巴金爺爺在吃力地寫好這封信。
師:我看到了巴金爺爺在認真地寫好這封信。
師(深情述說):巴金爺爺在老年的時候得了很重的病,他的手一直在抖,有的時候只能用左手推著右手在紙上留下自己的思考。這哪是在寫信,而是在耗費生命!
課件出示:“我有病,寫字困難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不要說給每一個同學寫一封信,或者像五年級郭小娟同學所要的那樣一小段話,就只給你們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時候一支筆在我手里有千斤重。怎么辦呢?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生自由讀
師:誰來讀?
生1:讀
師:剛才你為了讀出這筆在巴金爺爺有千斤重,你讀得很重,其實有時我們也可以重音輕讀。
生2:讀(讀得有感情)
師:學著他的樣子讀一讀。
師:是啊。這“千斤重”的筆是“千斤重”的情啊。
生:齊讀
師:這里“我終于拿起筆”中的“終于”能省略嗎?
生:不能,“終于”看出了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的希望。
……
師:這封信主要談生命的意義的,用巴金的話說就是讓生命開花結果,怎樣才能讓生命開花結果呢?讀讀課文第三小節。讀出聲音來。
生自由讀(老師巡視)
師:這一次你第一個舉手,你來說一說。
生: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而是要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
生: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
……
師:這就是巴金爺爺說的,讓生命開花結果,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要付出更多的(愛)更多的(時間),只有為別人花費他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
師:巴金爺爺是這樣的人嗎?默讀課文,找出依據支持你的觀點。
生:我認為巴金爺爺的生命是開花的。我思索……
生:我認為巴金爺爺的生命沒有開花結果。如果讓我再來一次……
生:我認為巴金爺爺開花結果了,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人民……
師:簡介,巴金的創作成果。(巴金一生中創作與翻譯了1300萬字的作品……)
師:巴金爺爺在他的創作過程中,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獨白
師配樂深情朗讀:每天每夜熱情在我的身體內燃燒起來,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無數慘痛的圖畫,大多數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們使我的手顫動。我不停地寫著。環境永遠是這樣單調:在一個空敞的屋子里,面前是堆滿書報和稿紙的方桌,旁邊是那幾扇送陽光進來的玻璃窗,還有一張破舊的沙發和兩個小圓凳。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在紙上移動,似乎許多、許多人都借著我的手來傾訴他們的痛苦。我忘了自己,忘了周圍的一切。我變成了一架寫作的機器。我時而蹲在椅子上,時而把頭俯在方桌上,或者又站起來走到沙發前面坐下激動地寫字。我就這樣地寫完我的長篇小說《家》和其他的中篇小說。這些作品又使我認識了不少的新朋友,他們鼓勵我,逼著我寫出更多的小說。”
師:現在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我想你會有更深的理解。
生齊讀:“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師:愿你把生命之花鐫刻在心里?自己再好好地讀讀這段話。
生自由讀。
師:誰來讀?
生1讀:“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師:如果把四個“更多”讀好就更好了。
生2讀:(注意重讀了四個“更多”)讀好了
師:像他一樣讀好這四個“更多“。
生齊讀
師:巴金爺爺為別人花費他的愛,他的精力,他的同情,他的時間,所以他的生命開花結果了,巴金把它的體驗都濃縮到了這句話里
課件出示: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師:巴金怎樣才有這樣的感受的呢?
課件出示: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師:巴金爺爺虛懷若谷,現在他這樣回想過去:今天回顧過去,說不上失敗,也談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這一生。
生齊讀
師:這里“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終于”能去掉嗎?
生:不能師:這里巴金爺爺再次用了這個詞,是啊,巴金爺爺就是用自己許多的愛、許多的同情、許多的精力,許多的的時間,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
師:2005年,巴金爺爺離開了我們,當這個消息傳到巴金爺爺的家鄉,傳到當年給巴金爺爺寫信的孩子們耳里時,他們會想對巴金爺爺說些什么?拿出筆寫出你想對巴金爺爺說的話。
播放音樂。生寫作。
生:巴金爺爺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會永遠把你的信珍藏在心里,
生:巴金爺爺,我們會永遠銘記著你的教誨,成為祖國的棟梁。
師:你們讀懂了巴金爺爺的希望,巴金爺爺的希望就寫在文章的最后,我們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親愛的家鄉孩子們,我真羨慕你們。你們前面有無比寬廣的道路,你們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愛惜你們可以使用的寶貴時間,好好地學習吧,希望在你們身上。
師:同學們,一個101歲的巴金爺爺,本身就是一個厚厚的書,讓我們一起走近他,一起去了解他。
課件出示(慢慢移動):
※“讓哦做一根火柴吧,我愿意把我從太陽那里受到的熱放散出來,我愿意把自己燒得粉身碎骨給人間添一點點點溫暖。
※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懷有一個愿望,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我愿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擦干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發。
※我家鄉的泥土,我祖國的土地,我永遠同你們在一起接受陽光雨露,與花樹、禾苗一同生長。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里。
……
師: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里,讓我們一起走進巴金爺爺溫暖的心。
下課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9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巴金照片)同學們請看,這位是我國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巴金爺爺,今天這節課孫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學習巴金爺爺的《給家鄉孩子的信》。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板書課題。
師:齊讀兩遍課題。
[由巴金圖片導課,讓學生首先認識巴金爺爺,知道他是一位世界有名的大作家,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首先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遍,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解決一下,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師:課文讀完了,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吧!
一堆 捏著筆 指揮
辜負 困難 羨慕
師:(出示“辜負”一詞,“辜”變紅帶田字格)“辜負”的“辜”我們在寫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上邊一個“古”,下邊一個“辛”。
生:上下結構,“辛”不要寫成“幸”。
師:(師邊板書邊講)同學們說的對,“辜”是上下結構的一個字,我們在寫這個字時一定要注意“辛”的第五筆一定要寫長,這樣看上去才漂亮。
師:同學們,你們也快把這兩個字練寫兩遍吧。
師:同學們寫的字真漂亮。
師:(出示句子:無論如何,我不能辜負你們的好意,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失望,我終于拿起筆。)同學們再來看看“辜負”一詞在這句話中的意思是什么?
生:讓人失望的意思。
師:你真會結合句子理解詞義。
[以上由認詞到寫字再到理解詞意,使學生能夠通過讀文,全面掌握基礎知識]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巴金爺爺寫這封信的時間是1991年5月15日。
師:這位同學讀到了寫信的時間,同學們,這是書信的格式之一,寫完內容后,要在右下角寫上日期,日期的上面是寫信人的署名。
生:我讀到了巴金爺爺在這封信中提到了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生:我讀到了巴金爺爺身體不好,寫字困難。
生:我讀到了巴金爺爺在信中提到了生命開花。
……
師:剛才幾位同學的讀書收獲都非常有價值。
三、抓住匯報重點內容,突破難點
師:有位同學讀到了巴金爺爺在信中提到了“生命開花”,“生命開花”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讀文中話: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他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師出示這段話。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下這段話,看看能讀出什么?
生自由讀。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下你都讀出了什么?
生:只有為別人花費了他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
師:它們指的是什么?
生: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春天花滿枝頭,為人們帶來清香。到了秋天,碩果累累,可供人欣賞和品嘗。那么,我們人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生命開花呢?
生:為別人付出自己的愛。
師:還有呢?
生:同情、精力、時間。
師: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出這段話。
師:同學們很會讀,把“更多的”(板書)做了語氣上的強調。
[從學生的整體匯報中,抓住“生命開花”,直奔難點,以類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生命開花”的意思進行初步的理解,并帶著對“生命開花”初步的認識感情讀這段話。]
四、精讀課文,深入感悟“生命開花”
師:同學們,巴金爺爺的一生就是開花結果的一生,巴金爺爺把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了別人身上。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前3個自然段,看看巴金爺爺對孩子是怎樣的一種愛,邊讀邊標出有關語句。
師巡視指導。
師:誰愿意把你標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生:我標的是“無論如何,我不能辜負你們的好意,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師:為什么標這一句。
生:巴金爺爺身體有病,還是堅持給孩子寫信。
師:是啊,哪位同學還標了這一句,談談自己的體會。
生:巴金爺爺寫字困難,但是還是終于拿起了筆。
師:同學們,是什么給了巴金爺爺終于拿起筆的動力?
生:巴金爺爺很愛這些孩子,不想讓孩子們失望。
師:巴金爺爺八十七歲了,身體有病,寫字都成了很大困難,但為了不讓孩子失望,他終于拿起了筆,有時候右手不聽使喚了,他就用左手推著右手些,因為巴金爺爺的心里裝著這些孩子們,是他們給了巴金爺爺這樣頑強的動力。
師:同學們,讓我們齊讀這段話。
師:你們還標了哪句話,讀一讀,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生:請原諒,我今年不能回家鄉。并不是我不愿意去看望你們,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么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聲音,但是我沒有體力和精力支持這一次長途的旅行,那么就讓這封信代替我同你們見面吧。
師:能說一下你的理解嗎?
生:巴金爺爺很想與家鄉的孩子見面,但是由于身體原因,不能與他們見面。
師:哪句話最能體現巴金爺爺很想與孩子們見面?
生: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么像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聲音。
師出示:我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聲音。
師:同學們來齊讀這句話,你發現了什么?
生:比課本上的那句話少了兩個“多么”。
師:你讀書真仔細,那么你認為哪句話好呢?
生:我認為課本上的那句話好,因為“多么”能讀出巴金爺爺很想見家鄉的孩子。
師:那你能把這句話讀出來嗎?
師:巴金爺爺是那么想念這些孩子,如果不是身體原因,他一定會來到孩子們面前,和他深愛的孩子們見面。
師:同學們齊讀這句話。
師:同學們,你從第一自然段中標了那些句子或詞語?
生:家鄉的孩子們,謝謝你們給我這個老人帶來溫暖。
師:談談你的理由吧。
生:巴金爺爺認為孩子們的這些信給他帶來溫暖,說明巴金爺爺很喜歡這些孩子。
師:是啊,巴金爺爺都八十七歲了,面對著孩子們四十封來信,一封封數,一行行看,讀著這些信,他感覺孩子們就在眼前。巴金爺爺是多么想念這些孩子們啊!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
生讀。
師:你讀得非常投入,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正在高興地讀信的巴金爺爺。
師:同學們,老師還從“親愛的同學們”讀出了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深情的愛。
師:這是信的稱呼,如果你給老師寫信怎么稱呼?
生:敬愛的老師。
師:給你的媽媽寫信怎么稱呼?
生:親愛的媽媽。
師:在這里,巴金爺爺給家鄉的孩子寫信是怎么稱呼的?
生:親愛的同學們。
師:感受到什么?
生:巴金爺爺很愛家鄉的孩子們。
師:是啊,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愛是深情的,他對孩子們的這種深情的愛滲透在前三自然段的字里行間。那位同學愿意把前三個自然段讀給同學們聽聽,讀出巴金爺爺對孩子們濃濃的愛。(板書:愛)
生讀。
師:你是在用心、投入地讀,因為大家都被你的朗讀感動了。
[引導學生通過感悟前三個自然段的語句,體會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熱愛,然后感情讀出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師:同學們,巴金爺爺不僅愛家鄉的孩子,他還愛祖國、愛同胞。
。ǔ鍪尽安灰盐耶敵墒裁唇艹鋈宋铮抑皇且粋普通人。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我今年八十七歲,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師: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巴金爺爺明白了什么?
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師將這句話點擊變紅。
師:齊讀這句話。
師:巴金爺爺奉獻了什么?
生:對祖國和同胞奉獻了自己的愛。
師:他是如何表達對祖國和同胞的愛的?
生:用作品。
師:是啊,(出示巴金爺爺的部分作品)巴金爺爺的一生在用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時間完成很多的作品,他的每一部作品字里行間都滲透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愛。(板書:精力 時間)
師:齊讀這段話。
師:巴金爺爺不僅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完成了很多的作品,他還付出了自己的同情。(板書:同情)巴金爺爺不是富翁,他是中國作家中唯一一位幾十年不要工資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費生活,但他卻始終沒有忘記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自1995年以來,巴金爺爺向希望工程捐款59萬5千7百多元,即使在病重期間,他還沒有忘記叮囑他的兒女們,別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多么可敬的巴金爺爺呀!
師:(出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他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相信大家對巴金爺爺又有了更深刻地認識,誰想再讀一下這段話。
師:讓我們齊讀出這段話。
[通過引導學生體會巴金爺爺同樣把更多的“精力、時間、同情”花費在了別人身上,讓學生再次深入地感受“生命開花”的意思,通過學生的再次感情朗讀這段話,能聽出學生對“生命開花”有了更深刻地認識]
師:巴金爺爺在信中還說,(出示:我和別人一樣,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開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巴金爺爺是多么想再次延續自己的生命,繼續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巴金爺爺把希望寄托在了我們身上。
師:巴金爺爺給我們提出了什么希望呢?同學們快到課文中看看。
生: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師:學習是為了什么?
生:為了將來能給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生:為了能給別人付出更多的愛心。
師:是啊,巴金爺爺希望我們也能像他那樣,把更多的愛,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別人身上。
師:(出示巴金爺爺圖片,播放《同一首歌》音樂)同學們,相信讀完這封信后,大家都深深地愛上了這位可敬的巴金爺爺,但是他已經于2005年10月17日走完了他101歲開花結果的一生,在他的追悼會上,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小學生都前來悼念他,他們有的手中捧著自己親手折疊的千紙鶴,上面寫著:“巴金爺爺您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像您一樣,把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花費別人身上,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同學們,讓我們再次齊讀這段話,也讓我們向巴金爺爺學習,讓自己的生命開花。(出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這是引導學生理解“生命開花”的第三次感情讀文,通過學生這次讀,能夠感受到學生的情感已被激發到了高潮,相信學生們也對“生命開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師:同學們請起立,讓我們齊生讀出這段話,向巴金爺爺立下我們的決心。(出示:我們面前有無比寬廣的道路,我們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愛惜我們的時間,好好的學習吧。希望在我們身上。)
生充滿高聲朗讀。
師:巴金爺爺,相信我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再次齊聲朗讀。
生的情感又一次被激發起來,讀得那么投入,那么動情。
[此環節將文中的“你們”換成“我們”,引導學生把自己帶進角色,以表決心的方式朗讀出這句話,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濃厚的情感熏陶。]
教學后的反思:《給家鄉孩子的信》重點是第四自然段的學習,對“生命開花”的理解是本文學習的難點。為更好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思路上采取直接進入重點段,引導學生通過“類比”的方式首先初步理解“生命開花”的意思。然后回扣前三段及第四段前半部分,讓學生通過理解巴金爺爺的一生付出的愛、精力、時間,然后通過補充課外資料,讓學生了解巴金爺爺在別人身上也花費了更多的同情,進一步體會“生命開花”的含義。最后通過課外資料的拓展,將學生情感激發到最高潮,懷著對巴金爺爺的崇敬與愛戴深入的體會到了“生命開花”的深刻含義。課上我讓學生反復朗讀。一段話,一句話都要朗讀上好幾遍。在學生讀第一遍的時候,還沒有完全進入。第二遍的時候有點懵懵懂懂。第三遍的時候感覺已經深入的體會到了“生命開花”的深刻含義。這時讓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想法,他們理解得很到位,我想這是真正地有感而發!
當然,上完課后感覺遺憾也很多,比如在引導學生感悟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愛幾個自然段時,沒有做到將更多的孩子完全帶入文本,使得部分學生學習的時候不是很投入,以至于感情讀這部分文字時感情不到位。再如理解“生命開花”這段文字時,沒有做到讓學生充分地讀,還有應該多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生命開花”,所以感覺部分學生對“生命開花”的理解還是很淺,當然,課堂上的不足是教師教學的不足,作為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每段文字時,自己首先要感悟到一定的位置,不然怎能帶領學生走到一定的高度。這是我教學的最大不足之處。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0
讀著新課標,我聯想到了我上過的一節課。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給家鄉孩子的信》,寫的是老作家巴金晚年身體很差,拿筆艱難,還熱情得給家鄉孩子進行回信,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和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有病,寫字困難,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不要說給每個學生寫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級郭小娟同學所要的那樣一句話,就只給你們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時候一枝筆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辦呢?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在初讀課文時,有個小女孩當我走到他身邊時,她指著課本對我說:“老師,這個字(枝)不是用錯了?”我一看,心里一驚,心想:發現不錯,讀得認真!我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說:“你認為是應該是什么呢?”……幾分種過后,大家把課文都讀好了,我們對課文中字詞理解進行了交流。對于一枝筆的“枝”還有幾個同學也提出了疑問,我就此讓學生們進行猜測。有的說,是巴金老爺爺無意用錯了,我點頭贊賞了他,有的說是編書的人把字寫錯了,還有的說,編輯課本人員不會搞錯,打字排版人能搞錯,為了證明是排版的錯誤,有同學竟找起了舊課本,并且如獲至寶地站了起來,說舊書就是用“支”。ㄐ聲c舊書的這個地方的細微變化,說真的,我還也沒注意!)是老作家用錯了?還是打印錯了?或是編者認為不妥,反復幫助修改呢?這時,我覺得再討論這個問題就不如討論究竟是“支”與“枝”哪字用得好了?我讓大家再把這段課文讀讀,或許會有更好的意見和體會。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支”做量詞,可以用來表名像“筆”這類物件的多少單位。但文中為什么不用“支”而用“枝”,可見,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筆寫字,在年老患病的巴金爺爺的手中,卻似拿著一枝沉重的樹枝去寫字。何等的艱難!這不正好照應了前文“我有病,寫字困難,提著筆的手不聽指揮!卑徒鹄先,年邁病重,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堅持親筆給孩子們回信,這種精神多么難能可貴!關于這個字占用了很長的時間,而且也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但我覺得語文課就要活上。還以老規矩要求一節課的目標和環節怎樣怎樣,還算什么改革。
打破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固定的的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時空,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地想,積極地探究,正是新課標向我們提出的要求。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1
小豆丁:讀了巴金爺爺寫的《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我感動得流淚了。
大博士:是啊,因為這篇文章太感人了。巴金爺爺在體弱多病的情況下,還給小朋友寫回信,而且還說:“就讓這封信代替我同你們見面吧!闭f得多么真誠、親切。∽屛覀冇X得看到了信,就仿佛看到了巴金爺爺。這是多么巧妙地想象啊,足以看出巴金爺爺對孩子們愛得很深,才會讓孩子們有這種認同感,多么不容易!雖是一種想象的寫法,但卻融入了真情——巴金爺爺愛我們,我們更愛巴金爺爺。
大博士:小豆丁,你接了解“想象”的寫法嗎?想象就是在現實生活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的形象。 如“天空中的太陽像一個大火球”。這一句就采用了想象的寫法。雖然是想象,但可不是憑空設想,要貼近生活實際。小豆丁,你明白想象的用法了嗎?
小豆。亨牛懒。想象是以現實生活材料為基礎的,而且要符合現實生活實際,不要搞得太懸喲!
大博士:那好,你再找找《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中,還有運用想象寫法的地方嗎?
小豆丁仔細閱讀了課文,一會兒就舉手向大博士報告。
小豆。捍蟛┦坷蠋煟艺J為第一自然段“謝謝你們給我寫信,一大堆信!我數了數,一共四十封,好像你們都站在我面前,爭先恐后,講個不停,好不熱鬧!家鄉的孩子們,謝謝你們給我這個老人帶來溫暖。”中有想象的部分,就是“好像你們都站在我面前,爭先恐后,講個不停,好不熱鬧!”這一想象是巴金爺爺看到了孩子們的來信油然而生的,而且,我還發現,想象的句子中通常含有“好像”、“仿佛”等詞語,這也是判斷想象的標志。
大博士:小豆丁,你真聰明。而且這一句想象,也體現了巴金爺爺對孩子們深深地愛。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2
佚名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本課詞語。會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關懷的情感,激發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使生命開花的愿望。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句的意思,說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掌握書信的格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巴金爺爺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來著名的作家,在國際上享有聲譽。家鄉孩子想念他,都寫信給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87歲時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
2.他為什么寫這封信?信中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自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畫出本課新詞。
2.思考:巴金爺爺為什么寫這封新,信中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哪些希望?
3.討論交流
。1)朗讀正音。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學生質疑問難。
4、指名試讀課文,并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家鄉的孩子寫了40封信,給巴金爺爺怎樣的感覺?(站在面前,爭先恐后,講個不停,好不熱鬧)
3.朗讀第一段的第二句話,感受四十多個孩子圍個巴金爺爺嘰嘰喳喳的熱鬧場面。
4.朗讀巴金老人感謝孩子的話。這些話體現了巴金對孩子們怎樣的感情?
5.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四、講讀課文第一段
1.巴金爺爺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石7歲了,寫字困難,手不聽指揮,寫信比較困難。朗讀課文第二段第一句,體會寫信的不容易。
2.在這種情況下,巴金爺爺還是拿起了筆,給家鄉孩子寫信,這是為什么呢?
3.默讀課文第二段,畫出最能表達巴金爺爺思念孩子們的情感的句子。
。1)理解“我多么想看你們天真的餓笑臉,多們想聽你們歌唱的話語,但是我沒有體力和精力支持這樣一次長途的旅行”句子的餓意思,體會巴金爺爺思念孩子們,但力不從心的餓思想感情。
。2)理解“多么……多么……”表達的餓強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聯練習說話。
4.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五、布置作業
1、完成文后習題3,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講課文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三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巴金是個普通人嗎?巴金是:五四以來著名作家,創作了二十幾部中、長篇小說,十二本散文、游記,大量的短片小說還有許多譯著,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但他卻為什么把自己當作普通人呢?
3.巴金為什么而寫作呢?
(1)理解“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多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字,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這句話的意思,,體會表達對祖國和同胞無限的愛而寫作的思想感情。
。2)用“不是……而是……”練習說話。
4.巴金在心中怎樣評價自己的餓一生的,同時又表達了什么希望?
(1)默讀課文,思考:巴金為什么說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2)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的意思。
。3)什么是生命開花結果?讀巴金說的第二句話,討論:我們生存需要什么?我們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4)“讓生命開花結果”和“實現生命的意義”是不是一回事?(“人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边@句話就是講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5.小結。
巴金爺爺雖然是一個國際上有名的作家,但他卻把自己當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實人,他當時87歲了,他還在思索怎樣為社會添光彩,他還在追求怎樣讓生命開花結果,甚至他還希望“重新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要為社會添更多光彩”,“為別人奉獻更多的愛”,讓生命更有意義?梢娝钠返率嵌嗝锤呱邪!
6、指導有感情朗讀。
二、講讀課文第四段
1.巴金由于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開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辦?
2.感情朗讀,體會巴金由于珍惜時間、讓生命開花結果的美好感情。
三、講讀課文第五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用親切的語氣朗讀課文,把巴金爺爺對孩子們真誠關懷的情感讀出來。
四、講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們講的是信的正文。書信的餓格式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2.默讀課文,對照格式,說說這封信中的稱呼、結尾、署名和日期分別是什么?
五、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
23、給家鄉孩子的信
老老實實、平平凡凡
思索、追求、明白生命的意義 為社會添光彩
再活一次……開花結果 為別人奉獻愛
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會認1個生字。
2、通過自主讀書、相互討論,了解巴金爺爺信中的內容,領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等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巴金爺爺對孩子們寄予的希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字里行間、從課外書以及網絡中了解巴金爺爺,受到巴金爺爺為人之道的感染,從而珍惜時間,學會做人,讓生命更有意義。
教學重點:
1、了解信的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希望。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文中重要句子的體會。
教學難點:
1、理解“生命開花”。
2、理解巴金爺爺是“杰出人物”同時又是“普通人”。
教學準備:搜集巴金的有關資料、圖片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質疑,簡介巴金。
板書課題,讀題,質疑:誰給家鄉孩子寫的信?信中寫了些什么?他的家鄉在哪里?巴金是個什么人?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 歲。他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抖毯啞返壬⑽募
他曾說:“我不是文學家。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國家和人民,我有無限的愛,靠用作品來表達我無窮無盡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溫暖,我就十分滿意了。
“生的目標是什么?是豐富滿溢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應該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為他人犧牲……自我犧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開花!
“我們的生活信條應該是:忠實地行為,熱烈地愛人民,幫助那需要愛的,應對那摧殘愛的;在眾人的幸福里謀個人的快樂,在大眾的解放中求個人的自由!
二、初讀課文,自主預習。
1、自學生字,把課文讀正確。
2、利用工具書和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爭先恐后”、“辜負”的含義。
3、在文中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批注。
4、整體了解課文大意,試著理清信中的主要內容。
三、檢查預習,互動交流。
1、檢查生字讀音。注意:“鬧”是鼻音。
2、交流信中的主要內容。
。1)感謝家鄉孩子的來信;
。2)克服困難回信;
(3)原諒不能回鄉;
。4)寫作是為了表達感情;
。5)珍惜有限的時間;
。6)對孩子們的羨慕與祝福。
3、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或班級交流與解答。
四、回歸課文,練習正確、流利朗讀。
五、導析字形,練習書寫。
“添”右上為“天”,“!弊筮叢灰狱c,
六、巡視指導,評價書寫。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領“標”。
“信”,是由單人旁和“言”字組成。實際上就是指的人在說話。這封信是巴金爺爺對他的家鄉的孩子所說的話。我們讀來也很受教益。你對哪些話感受很深呢?從這些話中你看出巴金爺爺是個什么人呢?字里行間又表達了他的什么情感呢?
二、細讀課文,感悟“話”。
同學們,自由小聲朗讀或默讀全文,細讀給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補充完善批注。
小組交流自己對有關句子的所感所悟。
全班交流重點句子,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體會。
——“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不能得到!
共三句話,三層意思:一是我們的愛、同情、精力、時間,除了維持自己的生存外,還有更多的可以奉獻別人;二是為別人奉獻了它們,生命才會有意義;三是一心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人舉例。
三、品讀話語,認識“人”。
1、品讀:“不要把我當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在矛盾處激發學生思維:“杰出”與“普通”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為什么都用在巴金爺爺身上?他杰出在哪里?普通又在哪里?
2、結合文本與課外資料,解讀巴金爺爺的“杰出”。
。1)受愛戴;(2)作品多;(3)求奉獻;(4)惜時間。
相機理解“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和“生命開花”。
相機補充2003年感動中國頒獎詞:巴金: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3、結合文本與課外資料,解讀巴金爺爺的“普通”。
相機理解“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我和別人一樣”等。
四、回讀全文,體會“情”。
1、再讀全文,體會巴金爺爺的情感:愛孩子、愛家鄉、愛祖國、愛同胞、愛生命。
2、重點體會巴金爺爺對孩子的喜愛和希望。
五、總結全文,激發“行”。
1、師:巴金爺爺用真誠、樸實的話語,讓我們明白了時間的寶貴,更讓我們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正如巴金爺爺所說,同學們的面前有無比寬廣的道路,心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請大家好好學習吧!
2、請同學們把下面句子中的“你們”換成“我們”再讀讀吧!
——“你們面前有無比寬廣的道路,你們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愛惜你們的寶貴時間,好好地學習吧。希望在你們身上!
六、課堂作業,檢測“標”。
1、聽寫詞語:
熱鬧 無論 如何 原諒 無限 添彩 維持 羨慕 祝福
2、文中三次提到“生命開花”,每次是在說什么?你如何理解“生命開花”?
3、選做題:讀了這封信后,請給巴金爺爺寫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4
一、走近巴金
1、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
指名讀。同學們,這是詩人眼中的巴金。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巴金是怎么評價自己的嗎?“不要把我當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齊讀
3、那么,在你眼中,巴金爺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封信,找一找信中哪些句子給你啟示,劃下來,聯系上下文,細細品味一番,寫下自己的感受。
二、感悟巴金
根據學生交流隨時調整交流的板塊
(一)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1、學生自由交流感受。
2、巴金自己曾說:把心交給讀者。那在這封信中你們有沒有感受到他對家鄉孩子的感情之深呢?請同學們讀讀信的一、二小節,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3、“家鄉的孩子們,感謝你們給我這個老人帶來溫暖。”
(1)巴老在告訴你,讀文章應該全身心投入,他讀信時還想像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站在他面前。
(2)那你也想像一下巴金當時的心情怎樣,讀出這種心情。
(3)信的開始,便讓人感受到了巴金對家鄉孩子的深情,還從哪能看出?
4、“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們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1)同學們,這句話中哪個詞最吸引你眼球?為什么?
(2)從“終于”一詞中,你感受到什么?(一個詞語就能讓我們走進巴金老人的內心世界。)
(3)讀一讀上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補充:是啊,當時,巴金爺爺已87歲高齡,又患上了帕金森癥,講話、走路、吃東西、拿東西這些原本簡單的動作都會受到影響,最嚴重的癥狀就是肢體抖個不停,那支小小的筆怎么也比畫不到紙上去,他就急得用左手推著右手去寫。巴金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給孩子們回的信,這信里的每一個字都浸透了他對孩子的理解與關愛,把這種體會帶進去讀好這句話。指讀。齊讀至本節結尾。
5、把心交給讀者,巴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這樣創作的,我們來看:每天每夜熱情在我的身體內燃燒起來,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無數慘痛的圖畫,大多數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們使我的手顫動。我不停地寫著,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地在紙上移動,似乎許多許多人都借著我的手來傾訴他們的痛苦。我忘了自己,忘了周圍的一切。我就是這樣寫完我的長篇小說《家》和其他的作品的。
6、原來愛是巴金創作的動力,這就是“真心真愛,深意深情。”我們再來一齊讀這句話: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二)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1、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這里又出現一個“終于”,這里的終于表示什么意思?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看一段介紹:巴金沒有領取過國家的工資,是中國作家中一位不要工資的人,全靠自己的稿費生活,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自1995年以來,巴金爺爺向希望工程捐款59萬5千7百多元,但從不宣傳、報道,即使在病重期間,他也沒有忘記叮囑他的兒女們,別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
4、看了這段話,你有話要說嗎?再看這句話,讀出你的這種感受。
(三)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
1、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讓生命開花結果是什么意思?讀讀巴金自己是怎么說的,能懂嗎?老師懂了,從這篇課文中懂了,請看
3、練筆:讓生命開花結果,就像穿越了一個世紀的巴金,用真誠的文字,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
讓生命開花結果,就像那些最可愛的解放軍叔叔,他們用鋼鐵般的意志,讓災難中的人們看到希望。
讓生命開花結果,就像
(伴隨輕音樂,學生練筆,提示寫一句兩句都可以)
4、讓我們再來讀這句話,至本小節結束。
三、頌揚巴金
1、同學們,你們認為巴金爺爺的生命開花結果了嗎?可巴金自己卻這樣評價自己。出示:不要把我當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今天回顧過去,說不上失敗,也談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這一生。
2、你們怎么看巴金對自己的評價?(謙遜的姿態躍然紙上,這就叫“大作大家,淡泊寧靜。”)
3、我們再讀作家卡片中的第一小節,他普通嗎?
4、再讀一讀兩位名人對他的評價,他平凡嗎?
他以充滿進步思想和富于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和讀者,巴老杰出的文學成就,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寶貴財富,是中國文學界的驕傲。——金炳華
巴老是我國當代文學巨匠,是新文學的開拓者,是先進文化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在文學界德高望重,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巴老的文學作品是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5、可他自己卻這樣評價自己,齊讀。
6、多么可敬的巴金爺爺呀,哪怕在信的結尾,都不忘鼓勵孩子們要珍惜時間,齊讀最后三小節。
7、于是這群孩子們的小學陳校長這樣回憶道:學校師生與巴金先生的情緣,始于90年代初學校“愛家鄉”系列少先隊活動。孩子們在自發尋訪家鄉名人的過程中,走近了巴金,認識了巴金,愛上了巴金。出于對巴金先生的崇敬,孩子們第一次給巴老寫信。沒想到巴老竟在重病中,捏著有些不聽指揮的筆,給孩子們回信了。這封飽含著巴老對家鄉、對家鄉孩子深情厚誼的來信現已被鐫刻在學校正門大廳,信中“讓生命開花”的話語早已成為每個東小師生的座右銘。
8、這就是巴金,出示: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齊讀。
四、永讀巴金
1、同學們,讀了巴金的這封信,留在你心里的是什么?
2、讀這封信,我們仿佛在聆聽老人的教誨,仿佛在與他交談。信中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優美的語言,字里行間跳動的是老人真誠的情懷,天然去雕飾,這才是寫作的境界。他用樸實的文筆,創造了輝煌的文學人生,巴金的一生,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在20xx年感動中國晚會上給他的頒獎詞是這樣的: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的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與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3、現在我們回到感動中國的晚會現場,在座的各位就是頒獎的嘉賓,我們一起再次來給巴金頒獎。
4、最后讓我們瞻仰巴金一生的的照片,結束今天的課。(雖然這顆巨星已經隕落,但光華依在,精神永在,正如一塊金子,永遠在歲月中閃閃發光。)可是日前,有兩位青年作家說巴金的“文筆很差”。不知大家怎么看待?課后我們讀完巴金的這些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隨筆集:《隨想錄》),再發表你們的看法。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5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的課文是一封信。信,有固定的格式,回憶一下,它分為幾個部分,誰來具體說說——稱呼、正文、祝福語、署名、日期。
師:《給家鄉孩子的信》從課題上,我們知道信是寫給——家鄉孩子的。通過預習,回憶一下結尾的署名,我們知道寫信人是——巴金。了解巴金嗎?
(簡單交流)
師:打開課本第150頁,默讀知識之窗,你會對巴金多一些了解。(巴金的家鄉在哪兒?)巴金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去世。他是穿越百年的世紀老人。
1991年,巴金爺爺的老家四川成都市東城根小學開展了“尋找家鄉名人”的活動。學生們紛紛寫信,給遠在上海的----巴金爺爺送去了祝福和問候。收到孩子們的信,巴金爺爺非常激動,5月15日,87歲的老人,飽含深情地給“東小”的全體師生回了一封信。
2、現在這封信選作了我們的課文,那這封信也是寫給我們的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封信,走近這位經歷了百年滄桑的世紀老人,好嗎?(齊讀課題)
二、初讀概括
1、請同學們讀讀這封信,看看巴金爺爺要告訴我們什么?
2、學習詞語
捏著筆辜負原諒杰出同胞享受花費
羨慕寶貴爭先恐后
·部分釋義
·學習書寫:捏辜諒途杰胞
三、感受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濃濃的愛
師:金爺爺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他的人生和寫作最信奉的一句話就是:“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那么,在這封信,巴金爺爺流露出了對家鄉孩子怎樣的感情呢?(試著用一個詞來概括)——(生輪讀課文)匯報:愛
師:那這個愛,具體體現在文中的哪里呢?
·理解一段:
師:巴金寫給孩子們的這封書信文字質樸卻飽含深情,用心去讀才能讓我們走近這位老人。現在,請你用發現的眼光去閱讀書信第一自然段,在讀中哪些話語深深地打動了你,邊讀邊圈劃。
學生自讀圈劃,教師巡回指導并作提示:也許一個標點、一個字、一個詞或者一個看似平平常常的句子卻包含著濃濃的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師:讀信的第一段,你關注到了什么?
師:是呀,家鄉孩子的來信,勾起了老人對家鄉的思念,孩子們可愛的小臉,孩子們真誠話語讓老人感動,覺得心里熱乎乎的,這種感覺就是“溫暖”。我們不妨來想象一下,家鄉的孩子們會在信中對巴金老人說些什么?
師:巴金老人遠離家鄉,長期遭受著病痛的折磨,孩子們那一句句親切的問候,美好的祝福,熱情的邀請,深深的敬仰,真誠的企盼,深深感動了他,讓他覺得溫暖。
學生在充分感悟后朗讀書信的第一自然段。
·理解二段:
師:書信的第二自然段中,你又找到了哪些蘊涵真情的詞句,請你讀出來,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
出示信的第二自然段的文字,并畫出句子。
師:請大家注意這句話,讀書有自己的思考才叫真正的讀書,指名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師:怎么理解“終于”“無論如何”
師:可是對一位患病的老人來說,拿起一支筆的感受,如同在提千斤重的東西,這是我們正常人無法想象和體會到的。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確診患上帕金森氏癥后,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堅持創作。他寫作時連筆都拿不穩,有時剛寫幾個字,手指就動不了了,要橫橫不出來,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
師:從“無論如何”中感受到什么?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讀到這封信,你認為這是一封怎樣的信?
師:是的,這是一封凝聚著濃濃的愛的信,因為上面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飽含深情;這是一封令人感動的信,因為上面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是老人忍著病痛寫下的。
師:信中,還提到讓他回家鄉四川成都去看看,那你們想想,此時的巴金
能回去了嗎?于是他說除了,請原諒——(指名讀3自然段)
師:繼續交流令你感動的句子。
交流: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么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話語。”我從中讀到了巴金老人對家鄉孩子的思念和牽掛。
師:家鄉是巴金老人日思夜念的地方,孩子們的來信勾起老人深深的思念和濃濃的鄉情,他思念著家鄉的一草一木,思念著家鄉的人們。老人心中一定還有許多許多的愿望,用上“多么……多么……”說一說。
師: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對一個年老體衰的87歲的老人來說只能珍藏在心,直至老人離開人世,也沒再能回到那魂牽夢縈的家鄉。此后的10多年,老人是在上海華東醫院的病床上度過的。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愛是深情的,他對孩子們的愛都滲透這前三個自然段的字里行間,我想此時朗讀是表達我們內心感受的最好的方式。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地讀前三個自然段吧。
學生朗讀,讀后老師讓學生評價,并說說聽后的感受。
生:他讀得很感人,打動了我。
師:打動我們的是質樸的文字背后蘊涵的真情,是書信背后一位可敬的老人。
師:正是這種愛讓巴金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出示巴金語錄中的一段話)
是什么東西把我養育大?首先在我頭腦里浮動的就是一個“愛”字。父母的愛,骨肉的愛,人間的愛,家庭生活的溫暖......我的確是一個被人愛著的孩子,我愛著一切的生物,我愿意擦干每張臉上的眼淚;我希望看見幸福的微笑掛在每個人的嘴邊。
---選自《巴金語錄》
師:今天,我們不僅走近了巴金,認識了巴金,而且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思考,讓我們領悟生命意義的真諦。信還沒有讀完,我們的思考還將繼續。那么巴金的愛只體現在對家鄉孩子身上嗎?其實更多的是體現在對祖國,對人們,對同胞的身上,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這部分的愛。
布置作業:讀信的后半部分的內容。
教學要求:
1正確朗讀課文,會認7個漢字,會寫5個。
2學習第一、二、三自然段,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關懷的情感。
3理解本課的詞語“爭先恐后、羨慕、奉獻”等。會用“多么……多么……”造句。
教學重難點:體會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們關愛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預習課文。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6
學習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本課詞語。會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關懷的情感,激發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使生命開花的愿望。
學習重、難點: 理解重點句的意思,說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掌握書信的格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
作者小資料: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從小他立志做社會活動家,卻成為小說家、散文家,創作小說《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
預習導學案:
課前搜集:
巴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習課文:
1、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畫出本課新詞。
2、巴金為什么寫這封信?信中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3、提出自己學文后不懂的問題,等待課堂上與老師、同學交流。
自學測試:
1、我會書寫:
duī fàng wēn hé kùn nàn niē zhù gū fù jié chū
( ) ( ) ( ) ( ) ( ) ( )
2、我會填合適的詞。
一( )信 一( )火車 一( )好意
一( )衣服 一( )星星 一( )春風
3、我會比較。
揮( ) 限( ) 惜( )
輝( ) 跟( ) 錯( )
4、我會仿寫句子。
我多么想看見你們天真的笑臉,多么想聽見你們歌唱般的聲音,但是我沒有體力和精力支持這一次的長途旅行,那么就讓這封信代替我同你們見面吧。
我多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么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指導案:
一、交流探究。根據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完成以下探究任務,遇到苦難的在小組內共同解決,做好展示準備。
1.巴金爺爺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石7歲了,寫字困難,手不聽指揮,寫信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巴金爺爺還是拿起了筆,給家鄉孩子寫信,這是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多么……多么……”表達的餓強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聯練習說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金是個普通人嗎?巴金是五四以來著名作家,創作了二十幾部中、長篇小說,十二本散文、游記,大量的短片小說還有許多譯著,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但他卻為什么把自己當作普通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巴金為什么說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疑難點撥。
1、學法指導——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批注,在讀中想象畫面,在情感朗讀中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學法指導。
訓練測評案:
請你寫出帶有“信”字的四字詞語或成語。
《給家鄉孩子的信》說課 篇17
二、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通過信中的語言和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親切關懷,激發自己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心,讓生命開花的愿望;重點理解一些語句的意思,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通過學習《錢學森》這一課,體會科學家的拳拳報國之心,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通過學習《詹天佑》這一課,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認識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4、通過學習《鞋匠的兒子》這一課,體會寬容是一種力量。學習林肯襟懷坦蕩、仁愛正義、寬容大度的品質。
三、詳細教學內容:
。ㄒ唬督o家鄉孩子的信》
1、牢記重點字音:
原諒(liàng)羨慕(xiànmù)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爭先恐后
3、了解書信的格式:
書信:是用書面形式交流思想、學習、工作、生活情況的應用文。書信的格式分為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書信要注意內容真實、具體、使收信人能看懂你寫信的目的和要求。書信還要求要用詞準確,注意對象,說話得體。
4、關于巴金:
巴金:原名李堯堂,又名李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辭世,是“五四”以來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十二本散文、游記和大量的短篇小說。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5、文章中心:
本文是一篇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這篇書信中,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的真誠關懷、親切地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生以啟迪。
6、問題探究:
(1)本文一共多少個自然段?都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答:文章一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孩子們的來信給巴金爺爺帶來了溫暖,巴金爺爺表示感謝。第二自然段寫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巴金爺爺帶病寫了這封信,代替他與孩子們見面。第三自然段寫巴金爺爺對祖國的無限的熱愛和對同胞的熱愛,并說明他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但是他要讓自己的人生開花。第四自然段寫巴金爺爺認為自己的生命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第五自然段寫巴金爺爺希望孩子們能夠好好學習,珍惜時間。
。2)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加點的詞語能不能省略。
1、無論如何,我不能使家鄉的孩子們失望,我終于拿起了筆。
2、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答:(1)中的終于是不可以去掉的。這表現了巴金爺爺筆耕不輟的情境。巴金在這時已經一只手不聽使喚,但是還是堅持著給孩子們回信,表現了巴金對孩子們的喜愛和想念。
(2)中的終于也不可以去掉。因為這個結論是巴金反復思考之后得出的結論是巴金一生思索的結果。突出了巴金老人的勤勞。他的一生其實不平凡,為人民留下了一篇篇優秀的作品,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無限的熱愛。
3、理解下列句子的深意:
(1)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答:這句話寫出了自己無限的創作動力是源于作者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愛,只有愛才能感動讀者,撥動心弦。
。ǘ跺X學森》
1、牢記生字字音:
穩健(wěn)步伐(fá)艙壁(cāng)眺望(tiào)袒露(tǎn)
富裕(yù)懇切(kěn)貢獻(gòng)額頭(é)
2、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廣闊無垠劈波斬浪魂牽夢繞
3、文章中心:
本文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回國后為我國的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及發射所作出的貢獻,贊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美好情懷。
4、問題探究:
。1)本文有多少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答:課文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錢學森歷經15天的航行,終于返回了祖國。第二自然段寫錢學森在美國留學時,念念不忘祖國。第三、四自然段講在美國留學的錢學森得知新中國成立之后,格外的興奮,渴望早日回國。第五、六自然段,寫錢學森在總理的關懷之下,終于踏上了回國的航程。第七自然段寫錢學森回國之后,為我國的運載火箭事業、導彈研發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2)仔細閱讀文章中的第三、四自然段,想想文中是如何表現錢學森的愛國心的?
答:每當中秋賞月的時候,吟誦王維的詩句,文中還有很多表現錢學森心情的語句:比如“埋藏……很久的愿望越發強烈起來”“早日回到祖國去”“袒露了心跡”等
(3)錢學森回國都有怎樣的意義呢?
答:通過閱讀第五、第六自然段,通過“無論”“抵得上”“決不能”等詞語表現出錢學森回國的重大意義。
。4)你從錢學森身上都學到了什么呢?
略
(三)《詹天佑》
1、牢記生字字音:
詹天佑(zhān)修筑(zhù)要挾(xié)深澗(jiàn)
勘測(kān)峭壁(qiào)隧道(suì)經緯(wěi)竣工(jùn)
藐視(miǎo)泥漿(jiāng)蔑視(miè)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輕蔑要挾毅然藐視經緯儀
3、了解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中國鐵路工程專家,中國鐵路工程的先驅。號眷誠,字達朝。1872年赴美國留學,1881年畢業于耶魯大學;貒髤⒓恿司⿵堣F路的修建工作。并且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工程師。
4、文章中心:
這篇文章記敘了我國優秀的工程師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不怕帝國主義者的要挾和嘲笑,不怕工程中的千難萬險,表現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5、問題探究:
(1)文章總共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都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
答:全文一共有七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1~3)講清政府在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京張鐵路修筑權的情況下,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主持修建京張鐵路。第二段:(4~6)重點敘述詹天佑帶領中國工人克服重重的困難修建鐵路的過程,說明詹天佑是一位愛國的工程師。第三段:(7段)講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2)一些帝國主義國家為什么要阻撓清政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建鐵路?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之后,為什么帝國主義者認為是個笑話?
答:帝國主義者控制修筑權,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他們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里,恃強凌弱,肆意妄為。他們完全低估了中國的力量和智慧,妄圖要挾清政府,達到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的目的。自然條件是十分艱險的,工程是十分艱巨的,正是在這種條件下,詹天佑完成了修筑的任務,體現了他的愛國精神。
(3)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愛國精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表現在不怕吃苦,和工人們一起風餐露宿,身先士卒,躬親垂范。其次表現在人字形鐵路的創建上。
。4)在詹天佑身上都學到了哪些優秀的品質?
略
。ㄋ模缎车膬鹤印
1、牢記生字字音:
尷尬(gāngà)卑微(bēi)羞辱(xiū)塌(tā)猶豫(yóu)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卑微參議院
3、了解林肯:美國偉大的民主政治學家。他出身于社會的底層,具有勤勞簡樸,謙虛和誠懇的品格。他被公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他身上最偉大的品質就是不忘記自己是一位鞋匠的兒子,并為自己的父親而感到驕傲。
4、文章中心:
這篇文章以生動的筆調,敘述了美國總統林肯,雖然出身貧寒,但是面對態度傲慢、自恃是上流社會的“優越的人”的譏諷與嘲笑時,憑自己的智慧和寬容,贏得了尊嚴和尊重。
5、問題探究:
(1)全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都寫了什么內容?
答:全文一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林肯成為美國總統時那些所謂的上流社會的人,都有些尷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三、四、五段寫林肯通過自己的寬容和才華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第六自然段寫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領導人民獲得了統一。
。2)文中參議院的態度是怎樣變化的?
答:參議員們首先是對林肯的當選感到十分的羞辱、尷尬,接下來想在大會上羞辱林肯。接下來面對林肯以大笑的方式進行嘲弄,后來聽到了林肯的敘述后全體靜默,接下來是
對林肯支持的掌聲。
。3)林肯能贏得人民的愛戴,他靠的是什么?
答:林肯的偉大不但在于贏得了一場戰爭,維護了美國的統一,更在于他獨特的精神。
【典型例題】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要挾——藐視——勉勵——杰出——
2、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并將序號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a尷尬①處境困扃②神態不自然③害羞
b名門望族①名望②往遠處看③探訪問候
c卑微①自卑②謙虛③身份低下
答案:1、脅迫蔑視鼓勵優秀2、①①③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18分)
1.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是(2分)
a.怠慢(dài)聆聽(líng)迥然不同(jiōng)
b.豐腴(yù)殲滅(jián)言簡意賅(gāi)
c.秀頎(qí)俯瞰(kàn)潛移默化(qián)
d.瑣屑(xiè)恐嚇(xià)浮光掠影(lüè)
2.文學常識搭配有誤的是(2分)
a.《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詩圣”
b.“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涉世家》——司馬遷
c.《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d.《皇帝的新裝》《七顆鉆石》——安徒生——丹麥
3.文言加點詞注音和解釋完全正確的是(2分)
a.中間力拉崩倒之聲(jiān)嘗奏薦某人為官(曾經)
b.而鄉鄰之生日蹙(cú)同舍生皆被綺繡(同“披”)
c.吏二縛一人詣王(yì)非常咨詢不窮其致(缺乏)
d.岸芷汀蘭,郁郁青青(tīng)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卑鄙)
4.改正下列成語中的四個錯別字。注意書寫規范、端正、整潔。(2分)
乘風破浪中西合壁軒然大波契而不舍
無解可擊千錘百煉心往神弛開天辟地
5.某出版社要出版一套“中學生喜愛的中外名作”叢書,請你從下面所列篇目中選擇一部(篇)推薦給出版社,并寫出推薦理由。(3分)
《背影》《西游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熱愛生命》《湯姆•索亞歷險記》《“諾曼底”號遇難記》
6.閱讀下面語段,從你的積累中也選擇一個妙用量詞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將語段補充完整。(3分)
漢語中的一些量詞形象生動,極富韻味。比如一“刀”紙。剛剛制成的紙,張張鋪設整齊,未曾經過剪裁,未染些許墨汁,手起刀落,厚實的一摞紙坯子旋即被劈開,毛邊都不飛,利落的聲線猶在耳畔。還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嗎?再比如量詞,一個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態神韻描摹傳達出來了,這實在是中國人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
7.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關單位舉辦了“‘北京2008’全國大學生主題招貼設計大賽”,下面的組圖就是在這次大賽上獲金獎的作品。請你仔細觀察,對它的創意進行說明。(提示:招貼畫上的漢字依次是“高”“快”“強”)(4分)
二、閱讀現代文,完成8~17小題。(32分)
(一)話說海淀
①古時,海淀曾有大片水草叢生的淺湖水淀,故稱“海淀”。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海淀區已有人類居住和活動。歷史上,這里一直是中原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相互交往的重要通道,是北方民族南下和中原王朝北上的戰略要地。金時,海淀成為出中都正北門,經居庸關、八達嶺通往蒙古高原的第一站,距城20里,是商旅歇息的理想地點,因此“海淀”被稱為“海店”。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在中都東北郊興建大都,原來從中都北上的大道也就隨之東移。因此元朝以后,“海店”就失去了它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這一名稱也就隨之消失,而以水鄉見稱的“海淀”一名卻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