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4)“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么還“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就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5)“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結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經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卻是凍死街頭。美麗的幻景與冷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痛恨那個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三、難點講解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況下提到的?體會它的作用。
提示: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里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特定的環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更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憐憫。
2.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現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現實同幻覺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在鮮明的對比中使我們認識了舊制度的不公平、腐敗與丑惡。
3.、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運用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等表現手法,通過有趣的情節,來說明一個道理
四、作者簡介
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
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構思巧妙,情節生動。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
五、作業設計
寫一篇讀后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六、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窮苦生活)
火爐——冷
烤鵝——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