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千年夢圓在今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讀懂課文內容,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中國航天人所體現的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習在事實的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學生交流有關資料,引出課題
神七飛天時,我們都很關注,請了解的同學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在此之前的神州六號,你們又有多少了解?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千年夢圓在今朝。
二、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1、學生自讀課文,讀通課文,了解課文敘述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匯報自讀收獲:
3、梳理課文結構,理清課文條理:
三、重點研讀,學習課文表達方法
1、抓住課題的“夢”和“圓”進行解讀。帶著問題在文中快速找答案,小組討論。
1、研讀第七自然段,解決一個問題:現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個人努力之外,還需要什么?
兩個數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
(“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設、發射單位,“三千多”是協作單位。說明載人飛船成功飛天靠的是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智慧。)
一組排比句: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與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先引導理解“積勞成疾”“風華正茂”“華發早生”“猝然長逝”四個詞語,再體會這一句所表達的意思。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每個人都將自己的精力和智慧貢獻給了集體,飛天成功既是千萬人的個人努力,更是合作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2、研讀第四第六兩個自然段,解決一個問題: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是怎樣變為現實的?我們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抓兩個過渡段帶動全文,認識中華民族的航天歷程,從中感悟到:要有遠大理想,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不怕失敗,不怕付出慘痛代價,永不放棄,堅定而執著地追求,積極與他人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3)現在,你們想對誰說些什么嗎?
四、加強朗讀,回歸整體,感悟“千年夢圓在今朝”
1、學生自愿起立讀課文,可以讀全篇,也可以讀感興趣的幾段。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民族自豪感。
2、感悟課題:
夢──飛離地球,遨游太空。
圓──神州五號、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并返回。
千年──古代產生夢想、明代萬戶飛行、人造衛星上天、神州飛船飛天,歷時數千年。
3、播放美國及前蘇聯載人飛船文字及圖片資料,我國神州五號、神州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及返回的部分錄像資料。
五、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
1、學生齊讀蔡桂林的《炎黃飛天夢》。
2、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獲,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
六、作業布置
1、完成練習冊。
2、準備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