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1
指名說。
。2) 觀察大海圖。
a. 說說圖上海面是什么樣的景象。
b. 小結: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很長,站在海邊,眺望大海,能讓人領略到“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燦爛,若出其里”的壯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師簡要釋義,學生朗讀)。
c.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所得(包括生活積累),結合自己所讀的關于大海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見到遼闊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說。
觀察右邊的兩幅圖
a說說圖上同學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學們游覽這些名勝后會說什么。
指名說
b讓學生結合造假課前收集的關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資料,介紹一下這兩處名勝。
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聽了介紹,你有什么感受,獲得了什么知識?
指名說
(3)觀察第三行插圖
觀察左邊一幅圖
a說說圖上是哪兒,在什么地方。
b說說圓明園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樣被破壞的。
請同學介紹
c聽了同學介紹有什么感想?
指名說
觀察右邊一幅圖
a說好所圖上是哪兒,在什么地方?
b故宮規模宏大,建筑技術高超,同學們課前已經查閱了資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師多,誰愿意老介紹?
指名說
評點
c聽了同學們介紹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說
評點
。4)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也學到了不少知識。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同學們有機會去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會學到很多知識。
。5) 你們的家長曾到過哪些地方,游覽過什么名勝、什么景點,有什么感受?
指名說
三、總結
1通過觀察插圖,你知道了什么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嗎?
2談談準備怎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討論交流
3小結: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不僅可以從書本上獲得,從課本上獲得,還可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走向社會,大自然中獲取。大千世界萬事萬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觀處處有學問,處處有語文。在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讀社會和自然這樣的大書,這就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圖中的這些同學,他們走出課堂,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在這個過程中也增長了語文知識,收獲很大。
當然,“行萬里路”并不一定要有“萬里”之遙,同學們可以從身邊開始,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運用語文,讀好社會和自然這本大書。同時還可以結合日記,記下自己的觀察所得,這對于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很有幫助。
四作業
1閱讀徐霞客的故事,學習他“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神,加深對“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體會。
2深入大自然和社會,寫觀察日記。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通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中“多種渠道學習語文”和上一課“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學習,你知道了應該怎樣學好語文嗎?
2、教師談話:學習語文的渠道多種多樣,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實踐的重要。我們要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語文這個工具,不僅在實踐中學習語文,更要在運用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