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級語文上冊復習資料(北師大版)
答:第一個弟子: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心無旁騖;第二個弟子:魂不守舍、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馬、見異思遷。
18.你覺得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魯迅是一個關心下一代、愛憎分明、慈愛、有童心、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19.作者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試著寫出各部分的小標題。
答:小標題分別是受人愛戴、談《水滸傳》、笑談“碰壁”、放煙花、救助車夫、關心女傭。
20.圍繞花臉,“我”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畫出情節曲線。(如↙圖)
21.為什么多年后,那荷塘仍時時浮現在我眼前?
答:因為難忘的不僅僅是景美,更是那些淳樸無華、憨直可愛的小朋友的友情難忘,令人永遠銘記在心中。
22.找出描寫荷塘景色的段落,讀一讀,體會這樣描寫的作用。
答:2~4自然段通過描寫荷塘的美景,說明了小伙伴們喜歡到那里玩的原因,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諧的美的贊頌之情。
23.“成熟在貧困之中的有益的東西”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在那個貧困的年代,母親付出的愛以及我所學會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堅強的性格。
24.這兩首詩各是從什么角度出發寫戰爭的?
答:《十五從軍征》是從十五歲少年當兵六十五年后回家卻無親人,無家可歸的角度寫戰爭;《出塞》是從戍邊將士對邊地征戰的厭倦與怨嘆的角度寫戰爭。
25.面對敵人,雨來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能夠這樣做?
答:當交通員李大叔被日本鬼子追殺時,雨來利用自己的機智勇敢,同敵人作斗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恐嚇毒打,甚至死的威脅,雨來卻毫無畏懼,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下落,他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在學校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這種思想是他與敵人斗爭力量的源頭,是課本上的那句話時刻鼓舞、鞭策著他。
26.說一說,課文的前兩部分與整個事件有什么關系?
答:前兩部分通過為下文鋪墊,更能突出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堅強不屈的品格。
27.課文為什么以“夜鶯之歌”為題?
答:這篇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貫穿全文,講述了小夜鶯給敵人帶路、巧送情報、把敵人引入埋伏圈、殲滅敵人而使戰爭取得勝利的故事,贊美了小夜鶯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揭示他的美好心靈。
28.課文哪些地方寫的詳細?哪些地方寫的簡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答:課文對“給敵人帶路”和“執行新任務”部分寫的簡略,“巧送情報”部分寫的詳細,這樣詳略得當更能體現出小夜鶯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品質。
29.“狼牙山五壯士”的“狀”有什么含義?
答:“壯”指的是五壯士的壯志、壯言、壯行。
30.少孺子是怎樣啟發吳王罷兵的?
答:他是利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說明三個小動物之間的利害關系勸告吳王罷兵的。
31.激勵雷棣成長的動力是什么?
答:激勵他的動力是在他得知父親為維護世界和平英勇捐軀的消息后,他因有對世界和平的企盼而擁有戰勝一切的勇氣,決定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擁有了成長的動力。
32.課文交錯記敘了那些事?你能說說它們發生的先后順序嗎?
答:按故事發生的先后順序來排列——第一件事:體貼媽媽;第二件事:關心時事;第三件事:發奮學習;第四件事:謝絕幫助;第五件事:寫信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