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生:廉頗總是把自己放在前面,而藺相如的話中都是把廉頗放在自己前面。說明藺相
如是想和廉頗和好的。
師:從哪里看出來?
生:藺相如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師:(高興地)讀書就是這樣,不能放過一字一句。(點擊課件,“武有廉頗,文有
藺相如”字體變紅)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1:朗讀廉頗所說的句子。
生2:讀得較有感情。
師:她還突出了一個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什么?
生2:他藺相如是靠嘴巴,而我是靠打仗,靠生命換來的!
師:你這番話讓我想起了一首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琶琵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
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哎,他廉頗是不是吹牛啊?
生:不是。澠池之會上,廉頗帶著軍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秦王才只好放趙王回
去的。
師:老師還為大家帶來這么一段資料(課件出示)師有感情范讀。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
以勇氣聞于諸侯。
看來廉頗能夠名揚四海,確實是因為他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再讀句子。
生:齊讀廉頗說的話。(此時學生讀得已較有感情)
師:看樣子,廉頗的話倒是實話。雖說是實話,可哪個地方總讓我們感覺說得不太入
耳,讓我們聽不下去?
生:我覺得是這里: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
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師:為什么?
生:因為廉頗就是個功臣也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因為藺相如地位比他高就看不起人
家。(大意如此,原句已記錄不下)
師:心不平則氣不和。就是因為廉頗覺得自己能耐比藺相如大而官位卻比藺相如小就
如此耿耿于懷。藺相如真的沒有什么能耐嗎?
生:不是的。
師:藺相如有什么能耐?
生1:完璧歸趙中藺相如以身護玉,機智而且勇敢。
師:終于發現了廉頗的話里不合情而且不合理。
生2: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為趙王掙回了面子。
師:為趙王爭回了面子就是為趙國——
生:(齊)掙回了面子。
師:廉頗重要,這藺相如也重要。對趙國而言,兩人缺一不可,所以此話差矣。現在
藺相如說: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9個字你讀懂了嗎?
生:正是因為廉頗在前線作戰,藺相如在后面出謀劃策,趙國才不會受欺負。
師:……
生:我覺得廉頗和藺相如就好像趙王的兩只手。(聽課老師熱烈鼓掌)
師:你體會得真深刻,他們倆就好像趙王的左手和右手。什么叫文武合璧。對付秦國
這樣的大國,將相就必須要和。所以藺相如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
,文有藺相如。和,國力就強,不和就弱。請男同學讀廉頗說的話,女同學讀藺相如說的
話。
生: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挺動情)
師: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有什么發現?
生:廉頗說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而藺相如說自己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
趙國啊!
師:廉頗是口口聲聲我我我,而藺相如說的是我們趙國。藺相如以身護玉,為的是—
—
生:我們趙國。
師:澠池會上藺相如逼著秦王為趙王擊缶,為的是——
生:我們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