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精選15篇)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1
《詹天佑》一文主要講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事。文章開頭就說他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是為什么?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看一看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教師應幫助學生把當時當地的情況了解清楚,把文章中所敘述的事同當時的環境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其深刻含義。對此,在對教材的處理與整體設計上,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個環節:導預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設計這樣兩個問題:詹天佑是怎樣一個人?課文主要講了他的什么事?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全文,了解課文內容。
第二個環節:導細讀——精讀課文,理解其深刻含義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文章的第一句話,即本文中心句,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樣的環境下進行的?
2.修筑京張鐵路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3.為什么說這條鐵路的修筑成功是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仔細讀課文,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學習課文第二段時,我首先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科學落后,工程技術人員缺乏,備受帝國主義欺凌。清政府一提出修筑京張鐵路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要挾、嘲笑;再加上當地的自然條件非常差(地形復雜、山勢險峻),所以說,修筑京張鐵路,確實不是一件易事。接著我又精心設計了兩個問題:
1.在這樣的環境下,詹天佑迎難而上,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他熱愛自己的祖國,決心要為中國人爭氣)
2.他接受任務后是怎樣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克服的?(過渡到重點段落,即4—6自然段)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克服了種種困難,都與當時當地的情況有密切聯系。課文具體提到三個困難:
第一是勘測線路。
這里地勢險峻,氣候惡劣,在這種情況下,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他自己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還常常向當地農民請教。這原因是什么?因為“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第二是開鑿隧道。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課文舉了兩個例子說明工程的艱巨。詹天佑不僅創造性地采用中部鑿井法,而且親自參加實際操作。
第三是設計“人”字形線路。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大,火車爬不上去。詹天佑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解決了火車爬坡難的問題。
第三個環節:導議讀——深化課文,揭示中心
齊讀最后一小節,指導學生理解:“成功地修筑京張鐵路是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聯系課文中心句(開頭一句話),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詹天佑的確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第四個環節:導練習——鞏固復習重點知識
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動腦、動手,主動參與。如:教師可利用圖畫的趣味性特點讓學生在玻璃板上圖示:中部鑿井法,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方法。然后選出比較好的圖畫,用幻燈投影,學生邊演示,邊說出這種鑿井法的好處。讓學生用玩具火車在掛圖上演示,并說出人字形線路的好處。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這樣直觀形象的教學,學生印象深刻,而且加深了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附:板書設計
(李慧珍)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學習本課14個生字及14個新詞。
能力: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思品: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深入學習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段落,并重點抓住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的,從中體會京張鐵路的建成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教學難點:弄清開鑿隧道的方法。“人”字形線路火車運行的方位變化,真正認識“人”字形線路設計的獨創性、科學性。
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搜集與課文相關的圖片(詹天佑銅像圖、青龍橋附近山勢圖等)及時代背景。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教學重點: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
教學難點: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的,從中體會京張鐵路的建成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同學們,在我們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像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收復中國臺灣的鄭成功等。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我們中國的偉大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圖片,并附帶有關詹天佑的背景介紹)
師:這位神態莊重、目光深邃的長者就是詹天佑,那么他到底為什么會被稱為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詹天佑》。
二、自讀悟情
(一)預習展示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讀生字組詞。(投影)
施 挾 庸 澗 峭 嘲 勘 勉 緯 饑 隧 滲 竣 邈
(2)你記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哪些字在寫法上應該注意?你能給下面的形近字組詞嗎?
挾俠峽澗間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饑譏肌
2、認識了生字,理解了詞語,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1)學生自由讀書。
(2)指名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3)兩人互相檢查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問題,默讀思考。(投影)
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做適當的補充)
形式:
1、學生默讀勾畫思考。
2、兩人交流。
3、全班交流。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下節課,我們將再深入學習課文。
四、作業
1、 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滲透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教育。
2、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3、背誦第4自然段。
教學重點: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的。
教學難點:弄清“人”字形線路火車運行的方位變化,真正認識“人”字形線路設計的獨創性、科學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民族英雄詹天佑。這節課,我們就“登上”開往張家口的列車,去看一看那一偉大的創舉。
二、朗讀生情
1、通過學習,你認為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
2、自由交流,簡要陳述。
師:你們的評價準確又簡潔。下面,老師想讓你們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能行嗎?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可以自己找依據,也可以小組合作。
3、出示自學提示:
(1)抓住具體事例,結合自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說明問題。
(2)聯系上下文或課外資料來說明問題。
(3)可按老師提供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自行設計問題。
例:
a、在的情況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他明知道修筑這條鐵路困難巨大,為什么要毅然接受任務?
b、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的表現,仔細體會。
c、把“開鑿隧道”和“設計線路”兩部分用畫圖或實驗的方法來說明。
d、學生自學交流,教師參與活動。
e、全班交流。重點點撥的內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毅然是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談一談你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聯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的時代背景和國內外的不同反映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2)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抓重點詞理解詹天佑工作態度嚴謹、一絲不茍的精神。)
(3)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經緯儀,……他還經常請教當地的農民。(抓住描寫環境的詞語體會詹天佑不畏艱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師:你們抓住具體事例、聯系上下文來說明問題,真是有理有據,能把你們理解讀出來嗎?
(4)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用你喜歡的方式展示你對“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畫圖,也可以用搜集的圖片)老師隨機補充“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和“人”字型鐵路的課件。
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
師:從清晰的示意圖、精美的圖片中看出了你們對課文的理解,你們真了不起。說一說你從這些方法的設計中體會到了什么?(聰明、有才干、杰出愛國)
(6)假如你是總工程師,如果居庸關隧道也像八達嶺隧道那樣長,你會不會采用中部鑿井法?在八達嶺隧道你會打幾口豎井,為什么?(提示學生默讀第五自然段)
師:工作嚴謹、不畏艱苦、敢于創造、熱愛祖國、才華橫溢的詹天佑多么讓人敬佩,讓我們帶著對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讀5、6自然段。
(7)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8)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抓重點詞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愛國)
三、遷移抒情
師: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國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2、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消息后,會有怎樣的表現?
師: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懷著對詹天佑無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讀你喜歡的自然段吧。
四、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關祖國鐵路建設成就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板書:
詹天佑
勘測線路
主持修筑京張鐵路{ 開鑿隧道 }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設計“人”字線路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了解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驗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學習本課14個生字及14個新詞。
能力: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思品: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的。
教學難點:開鑿隧道的方法。
教學準備:
搜集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及時代背景。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同學們,在我們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像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收復中國臺灣的鄭成功等。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我們中國的偉大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圖片)誰能結合搜集的資料介紹一下。(學生介紹)
師:剛才同學們的精彩介紹讓我們對詹天佑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為什么會被稱為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詹天佑》。
二、自讀悟情
(一)預習展示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認識了生字,理解了詞語,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問題,默讀思考。(投影)
(1)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2)本文是通過一件什么事來寫詹天佑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敘述這件事的?
2、學生默讀勾畫思考。
3、兩人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下節課,我們在再深入學習課文。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3、背誦第4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民族英雄詹天佑。這節課,我們就登上開往張家口的列車,去看一看那一偉大的創舉。
二、朗讀生情
1、通過學習,你認為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
2、自由交流,簡要陳述。
師:你們的評價準確又簡潔。下面,老師想讓你們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能行嗎?可以自己找依據,也可以小組合作。
3、出示自學提示:
(1)抓住具體事例,結合自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說明問題。
(2)聯系上下文或課外資料來說明問題。
(3)可按老師提供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自行設計問題。
4、學生自學交流,教師參與活動。
5、全班交流。重點點撥的內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毅然是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談一談你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聯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的時代背景和國內外的不同反映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2)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抓重點詞理解詹天佑工作態度嚴謹、一絲不茍的精神。)
(3)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經緯儀,……他還經常請教當地的農民。(抓住描寫環境的詞語體會詹天佑不畏艱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師:你們抓住具體事例、聯系上下文來說明問題,真是有理有據,能把你們理解讀出來嗎?
(4)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用你喜歡的方式展示你對“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畫圖,也可以用搜集的圖片)老師隨機補充“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和“人”字型鐵路的課件。
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
師:從清晰的示意圖、精美的圖片中看出了你們對課文的理解,你們真了不起。說一說你從這些方法的設計中體會到了什么?(聰明有才干杰出愛國)
(6)假如你是總工程師,如果居庸關隧道也像八達嶺隧道那樣長,你會不會采用中部鑿井法?在八達嶺隧道你會打幾口豎井,為什么?
師:工作嚴謹、不畏艱苦、敢于創造、熱愛祖國、才華橫溢的詹天佑多么讓人敬佩,讓我們帶著對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讀5、6自然段。
(7)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8)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抓重點詞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愛國)
三、匯報溢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練習背—兩人互相檢查—全班展示)
2、滲透表達方法。瀏覽全文,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遇到并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課文為什么只寫了第四、五、六這三個自然段的內容?
3、學了本文,你還有什么收獲?(“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人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與第二部分照應。最后一句中“偉大”一詞和第一段“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相照應?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環境的襯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學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講。)
四、遷移抒情
師: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國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2、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消息后,會有怎樣的表現?
師:同學們,火車將離開青龍橋車站,沿著詹天佑首創的“人”字形線路駛向八達嶺,望著越來越遠的詹天佑青銅像,讓我們再一次懷著對詹天佑無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讀你喜歡的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關祖國鐵路建設成就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5、詹天佑
主持修筑京張鐵路
杰出 愛國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4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審題,問題問什么,主要要我們回答什么這是答題的訣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語文閱讀理解《詹天佑》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詹天佑》
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把陡坡鏟平,哪里要把彎度改小,都要經過勘測,進行周密計算。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
《詹天佑》閱讀題目
1.這段話是圍繞( )句話寫的。
這句話在全段中的作用是( )。
2.詹天佑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用自己的話概括。)
(1).( )
(2).( )
3.詹天佑始終堅持親自測量計算,還常常請教當地農民,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個( )的人。
4、詹天佑這樣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詹天佑》參考答案:
1.這段話是圍繞(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句話寫的。
這句話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2.詹天佑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用自己的話概括。)
(1).(環境惡劣)
(2).(工程艱巨)
3.詹天佑始終堅持親自測量計算,還常常請教當地農民,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個(對工作高度負責、一絲不茍)的人。
4、詹天佑這樣做的力量源泉是他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學習本課14個生字及14個新詞。
能力: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思品: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的。
教學難點:開鑿隧道的方法。
教學準備:
搜集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及時代背景。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同學們,在我們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像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收復中國臺灣的鄭成功等。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我們中國的偉大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圖片)誰能結合搜集的資料介紹一下。(學生介紹)
師:剛才同學們的精彩介紹讓我們對詹天佑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為什么會被稱為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詹天佑》。
二、自讀悟情
(一)預習展示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讀生字組詞。(投影)
施挾庸澗峭嘲勘勉緯饑隧滲竣邈
(2)你記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哪些字在寫法上應該注意?你能給下面的形近字組詞嗎?
挾俠峽澗間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饑譏肌
(3)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認識了生字,理解了詞語,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1)學生自由讀書。
(2)指名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3)兩人互相檢查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問題,默讀思考。(投影)
(1)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2)本文是通過一件什么事來寫詹天佑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敘述這件事的?
2、學生默讀勾畫思考。
3、兩人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下節課,我們在再深入學習課文。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3、背誦第4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民族英雄詹天佑。這節課,我們就登上開往張家口的列車,去看一看那一偉大的創舉。
二、朗讀生情
1、通過學習,你認為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
2、自由交流,簡要陳述。
師:你們的評價準確又簡潔。下面,老師想讓你們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能行嗎?可以自己找依據,也可以小組合作。
3、出示自學提示:
(1)抓住具體事例,結合自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說明問題。
(2)聯系上下文或課外資料來說明問題。
(3)可按老師提供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自行設計問題。
例:
A、在的情況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的表現,仔細體會。
C、把“開鑿隧道”和“設計線路”兩部分用畫圖或實驗的方法來說明。
4、學生自學交流,教師參與活動。
5、全班交流。重點點撥的內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毅然是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談一談你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聯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的時代背景和國內外的不同反映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2)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抓重點詞理解詹天佑工作態度嚴謹、一絲不茍的精神。)
(3)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經緯儀,……他還經常請教當地的農民。(抓住描寫環境的詞語體會詹天佑不畏艱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師:你們抓住具體事例、聯系上下文來說明問題,真是有理有據,能把你們理解讀出來嗎?
(4)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用你喜歡的方式展示你對“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畫圖,也可以用搜集的圖片)老師隨機補充“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和“人”字型鐵路的課件。
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
師:從清晰的示意圖、精美的圖片中看出了你們對課文的理解,你們真了不起。說一說你從這些方法的設計中體會到了什么?(聰明有才干杰出愛國)
(6)假如你是總工程師,如果居庸關隧道也像八達嶺隧道那樣長,你會不會采用中部鑿井法?在八達嶺隧道你會打幾口豎井,為什么?
師:工作嚴謹、不畏艱苦、敢于創造、熱愛祖國、才華橫溢的詹天佑多么讓人敬佩,讓我們帶著對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讀5、6自然段。
(7)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8)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抓重點詞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愛國)
三、匯報溢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練習背—兩人互相檢查—全班展示)
2、滲透表達方法。瀏覽全文,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遇到并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課文為什么只寫了第四、五、六這三個自然段的內容?
3、學了本文,你還有什么收獲?(“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人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與第二部分照應。最后一句中“偉大”一詞和第一段“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相照應?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環境的襯托 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學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講。)
四、遷移抒情
師: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國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2、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消息后,會有怎樣的表現?
師:同學們,火車將離開青龍橋車站,沿著詹天佑首創的“人”字形線路駛向八達嶺,望著越來越遠的詹天佑青銅像,讓我們再一次懷著對詹天佑無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讀你喜歡的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關祖國鐵路建設成就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6
一、 談話導入 :
同學們,我們學過《長城》,假如有一天有機會乘上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這一趟火車去飽覽長城的景色,當火車經過長城的腳下的青龍橋車站時,你就會看到月臺旁矗立一座銅像——他目光炯炯,正視前方,神情剛毅自若。看到這尊銅像,你們會想到什么呢?(學生暢談)
人們為什么會如此懷念他?他的重大貢獻是什么?(學生簡談)
二、 詹天佑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自由讀文。
三、 學生匯報,老師適時歸納概括板書。
愛國:受命于危難之時
勘測線路
杰出: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四、 找自己最喜歡的伙伴,自由分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學這幾部分。
五、 交流匯報。
匯報設想:1、匯報險惡的社會環境,體現其愛國。(模擬招標會)
2、競賽美讀第四節。(老師適時引出全班的朗讀高潮)
3、畫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施工方法。
4、演示“人”字形線路。
(在匯報中適時完成讀書任務)
六、寫贊歌。(在帝國主義的譏諷聲中,在清政府的腐敗萬能下,詹天佑戰勝了險惡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建成了我國鐵路史上第一條鐵路。這樣的偉人,我們應該把他留住,留在我們的心底。我們每個人在心中用一兩句話贊美他。)
六、 播放錄象資料,進行課外拓展。
七、 延伸:一代偉人雖然去世了,但他的品質,他的形象已經矗立在我們心中。我們該怎樣表達這無比的懷戀之情呢?(把偉人的精神品質世世代代傳下去,永遠繼承和發揚它。)
作者郵箱: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7
一,教材簡介
《詹天佑》是新課標六上教材第二組課文的精讀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跡-----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這則案例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的"愛國精神'"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贊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全文圍繞"杰出,愛國"而展開,教學時應以此為線索,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片斷
師:遇到困難詹天佑是怎樣想的
生:(讀句子)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師:(出示生讀的句子)"總是"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說詹天佑每次遇到困難都是這么想的.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讀時有意識地把"中國人自己","第一條一定惹中國工程師"重讀)
師:"否則"是什么意思
生:不這樣,也就是說:如果鐵路修不好的話.
師:修不好會怎樣
生:(讀)不但……還……(關聯詞重讀)
師:"惹"是什么意思
生:招惹,引起.
師:把"惹"換成"讓","被",效果還一樣嗎
生:這兩個字的效果沒有"惹"的效果好,因為當時詹天佑是在帝國主義的要挾,阻撓和嘲笑下主持修鐵路的,假如鐵路修不成的話,就是承認自己無能,用"惹"字,仿佛讓人看到了帝國主義那種嘲笑的嘴臉,也更能激發詹天佑修鐵路的信心.
師:說得真好,那帝國主義是怎樣嘲笑的呢
生:(用"嘲笑"的口氣齊讀)"能在南山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師:詹天佑真是"奉命于危難之際呀"!如果他真得修不好鐵路,帝國主義者又會怎樣嘲笑
生:(得意洋洋)真如我們所料,能在南山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呢!
生:(嘲笑)中國人真是自不量力!
師:是呀,詹天佑為了早日修好鐵路,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工程師,他處處想著要為中國人爭氣,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國情感呀!讓我們讀出這種愛國情感.
生讀段落
對"開鑿隧道","設計'人'線路"兩部分讓學生自己讀懂內容,然后用三個象征圖檢查效果,突破難點.知道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出來的.更進一步突出了詹天佑超眾的才能和強烈的愛國精神.同時讓學生明白作者在第三大段中采用了敘事和說明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對詹天佑說的,做的,想的作者采用的是敘事法,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介紹采用的是說明法.敘事和說明的結合使詹天佑的形象更為主體化,更為高大.
三,教學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
1,《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第三學段的閱讀有這樣一個要求"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這則教學案例中,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總是否則惹"等字的意思,學生在理解這些詞句的同時,體會到了詹天佑在接受任務時所面臨的壓力,進一步體會到了他的愛國精神.
2,把朗讀訓練貫穿于教學始終.以讀代講,以讀激情,讀中悟情,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帝國主義丑惡的嘴臉和言行以及詹天佑修好鐵路的決心都銘記于心,通過兩者的比較,更能激發學生對詹天佑的欽佩這情,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真正做到了與文本對話.
3,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這則案例中,我并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起了引導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幫助學生從字詞入手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4,對于教學難點的處理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采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動畫.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盡管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于詹天佑的設計并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贊嘆之情.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要激發學生提問題如:為什么要設計人字形線路 設計這個線路有什么好處 在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系上下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阻撓”等11個詞語的意思。
2、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邊讀邊想,適當作記號。
3、找出中心句,了解哪些內容表現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師。
4、通過找人物細節描寫,體會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切入
1、同學們,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曾經涌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你知道哪些?是啊,還有像像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收復中國臺灣的鄭成功等。其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條完全有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雖然他離我們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但他卻被千萬中國人所懷念,敬仰著,請看我在黑板上寫下他的名字 ——詹天佑。這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深深懷念的名字,讓我們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詹天佑 師:這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都肅然起敬的名字,讓我們崇敬地呼喚他的名字——詹天佑。你還了解詹天佑的其他情況嗎?請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介紹他。
2、生: 詹天佑帶領了一些工程人員建成了我國的第一條自修的鐵路。
師:我特別佩服你回答問題的沉穩、自信。來,誰接著說。(詹天佑是我國最著名的工程師,也是第一批留美學生。)
師:他是第一批留美幼童當中的一個,后來,被譽為“鐵路之父”。(生:詹天佑還是我國杰出的、偉大的工程師。)
師:最后請一位同學說。(生:詹天佑是在一批公辦的留美學生當中獲得博士畢業學位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們要從課文中去走近詹天佑,認識詹天佑。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根據自學提大聲地朗讀課文。【出示學習提示】
2、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學得也很專注,這些詞語你能讀了嗎?【出示】
(1)朗讀下列詞語
要到 要挾 阻撓 勘測 墜入 惡劣 隧道 岔道口 竣工 藐視 回擊 周密 攀山越嶺 高山深澗 懸崖峭壁
(2)分辨下列字的字形并組詞。
挾 藐 隧 竣 勘
俠 貌 遂 峻 堪
(3)說說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要挾 竣工 藐視 周密 阻撓 回擊
(4)寫一寫
3、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字詞不分咱們學得很順利,課文的內容你了解了嗎,請你把這段話補充完整。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筑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他(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克服了重重困難,使這條鐵路(不滿4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兩年,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回擊)。
三、直奔中心,研讀感悟。
1、同學們,詹天佑是個怎么樣的人呢?文中有一句評價的他的話,請你把它找出來,它補充在這條橫線上。(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修筑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他(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克服了重重困難,使這條鐵路(不滿4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計劃(提早)兩年,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回擊)。_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_。
2、什么叫杰出?(人的才能,工作成就出眾)課文哪些內容寫出了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師?同學們,語文學習要關注細節,而對人物的細節描寫往往體現了任務的一言一行中,從而反映人物的品質,今天我們就用找細節這種方法來學習詹天佑勘測線路這一部分。請同學們自由地小聲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劃出描寫詹天佑說的做的想的的句子,并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1)生:詹天佑經常勉勵……(他工作非常認真,嚴謹,對工人要求很高……)
師:請同學們注意經常勉勵,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詹天佑會這樣勉勵他的工程人員?
(對工作馬虎,偷懶的時候;遇到困難隨便應付;)
師:是的。當詹天佑看到有些工程人員偶爾粗心,施工質量不是很高,他語重心長地勉勵工程人員——
師:極個別工程人員因為條件艱苦,消極怠工,詹天佑嚴厲而又懇切地勉勵工程人員
師:你從這句話中看到了詹天佑的什么品質?/詹天佑就是這樣經常勉勵工程人員的,他對待工作的態度是多么嚴謹呀,我們一起讀——
(2)同學們在勘測線路時,詹天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我覺得作為一個主持修筑鐵路的領導,一般來說都是在辦公室遙控指揮的,但他卻是親自下到基層和工人一起,非常敬業;)
師:你善于抓住關鍵的詞語又善于聯系生活理解課文非常好。 (詹天佑身體力行……)
師:這叫同甘共苦。同學們看看這些紅色的詞語,我們一起讀一讀,你腦子里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塵,一陣又一陣地刮來,吹得人睜不開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們不顧這些,堅持在野外工作。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到處都是深不見底的山澗。環境十分惡劣。)
師:是啊!怒號的狂風吹動了漫天的黃沙但吹不動詹天佑堅定的信念;陡峭的懸崖擋住了鐵路的延伸但擋不住詹天佑前進的步伐。你還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間艱難行走的腳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燈下認真地計算的身影。)
師:是啊,我們仿佛看到,看到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布滿血絲的眼睛。請大家帶著剛才想象的畫面,有感情地讀讀這些句子。
(3)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情況,詹天佑又是怎么想的呢? 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遇到困難,他總是想……)
師:這句話我們怎么讀好它?如果強調這是中國人修的鐵路,怎么讀?—— 如果強調這是第一條鐵路,該怎么讀?—— 如果強調詹天佑的堅定信念和克服困難的決心,該怎么讀?—— 如果強調修不好鐵路的后果,該怎么讀?
師:同學們,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就不一樣,你認為怎樣讀最能表現詹天佑的愛國情懷,你就怎樣讀!請大家自由讀這一句話。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找課文對詹天佑言行的細節描寫感受到了他的品質,下節課我們還要去施工現場捕捉一個個動人的細節,課后請同學們完成這些作業。
四、作業
1、自學詹天佑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段落,畫一畫線路圖。
2、搜集資料,了解詹天佑在修筑鐵路時的感人事跡和遇到的困難。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9
(本節課開始讓學生反復讀書,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最后學生向老師匯報,便開始了下面的教學環節。)
(學生爭先恐后,自由發言)
生:我從文中第4、5段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因為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開鑿居庸關隧道,采用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辦法,開鑿八達嶺隧道又采用了“中部鑿井法”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后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師板書:兩端鑿進法 中部鑿井法
生:我還從文中第6段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因為詹天佑 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使火車巧妙的爬上了陡坡。
師板書:設計“人”字形線路……
師:大家的理由都很充足,可見我們同學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分組學習,每組推選出一位代表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員”介紹自己的設計方案,學生在本子上一邊畫圖,一邊解說。教師巡視。)
[評析:該教學片段為“讀書匯報”,學生已通過“匯報課文主要內容”的口語交際過程,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能夠做到對課文內容心中有數。此時,我創設交際情境,讓同學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員”解說自己的設計方案,進一步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以形成本課口語交際的又一個高潮。]
師:現在有哪位同學扮演“詹天佑”開始向“工程人員”解說自己的方案。
(一學生走向講臺,面向大家。)
“詹天佑”:大家好!近幾天的工作非常勞累,大家辛苦了!(作拱手狀,眾笑)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居庸關的情況,并畫一張簡圖,便于同志們施工。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畫一高山)
我想采用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辦法,(畫 → ←)這樣施工會縮短工期。同志們,有什么意見嗎?
“員工們”:沒有!
師:(鼓掌)講的真好!
“詹天佑”:大家好!(招手)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是和大家商量一下八達嶺的開鑿情況。八達嶺隧道長1100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畫八達嶺)所以,我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畫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畫 ← →),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畫 → ←),這樣能夠把工期縮短一半。同志們,你們認為這樣的方法可行嗎?
“員工甲”:詹總,能不能多打幾口豎井,增加多個工作面,這樣不是能更快的縮短工期嗎?
“詹天佑”:這位員工提出再多打幾口豎井,這個辦法大家認為如何呢?
“員工乙”:我覺得多打幾口豎井不合適,原因有二:一是我們國家非常貧窮,當時的國力很難承受;二是這樣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
“員工丙”:我也認為不合適,幾口豎井加起來的長度都會超過兩端鑿進的長度,這樣,人力、物力、財力不是白費了嗎?哪如就從山頂打一口井呢?
(教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
師: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老師真是大開眼界,從中受益匪淺。的確,八達嶺隧道太長了,我們的測量設備也很落后,如果仍用“兩端鑿進法”開鑿,容易產生誤差,在中間對接有困難,如果多打幾口豎井,我們的人力、物力、財力又實在有限,所以還是用“中部鑿井法”比較理想,大家明白了嗎?
生:(異口同聲)明白了!
[評:尊重學生的天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學習的權利,是進行口語交際的根本保證,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口語交際情境,這就形成了學生想說、樂說、會說、敢說的氛圍。這樣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有一學生踴躍走向講臺,面向大家)
“詹天佑”:各位員工,大家好!經過長時間的晝夜奮戰,我們成功的開鑿了居庸關和八達嶺的隧道,但是,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怎樣才能使火車爬上陡坡呢?我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給大家演示一下。(畫“人”字形線路圖,一邊演示,一邊解說)
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面推。過青龍橋,列車就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來推的火車頭拉,原來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大家聽懂了嗎?
“員工們”:聽懂了!
師:那么此時,同學們想對詹總工程師說些什么?
(學生紛紛發言)
生:詹總,你的設計真是太巧妙了!實在令人佩服!(伸出大拇指)
生:詹總工程師,你真是技高一籌!為我們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生:詹總,您不愧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將來我也要向您一樣,當一個出色的工程師!
生:詹總,您的杰出設計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
生:詹總工程師,您在實踐中勇于創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敬佩!
……
師:鼓掌
[評:新修訂的小學語文大綱在談及閱讀教學時指出,“要避免煩瑣多余的內容分析。”“人”字形線路這一重點段落,如果逐句解析,會顯得煩瑣多余,學生不易感興趣,,于是,我改變了傳統的講析式教學方法,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設“詹天佑”向“工程人員”解說工程設計方案的情境,讓學生扮演有關角色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使教材中的文字變為學生生動的語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說和談論的“對話”中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語交際的能力。]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詹天佑》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學生分析:這篇課文有不少學生難以弄懂的難點。有關修筑居庸關、八達嶺隧道和“人”字線路的兩段課文最難,并非是“書讀百遍”,就能“其義自見”的。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少,閱歷淺,即使看掛圖,也因是平面圖而難以理解。
教學目標 :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貢獻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領悟課文內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課文的拓展點,引導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擴大閱讀面,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注意語文這門學科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通過讀、議、畫、實踐操作,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琢磨文章內容,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學習方式:通過課前查閱資料,課內討論、動手實踐的方式。使學生易于理解文章難點,并學得生動、有趣。
應用信息技術的依據或考慮:上網查閱資料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了解。
課前準備:課前可要求學生上圖書館(室)或上網查閱資料,或向大人請教,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了解。教師準備詹天佑的畫像、“人”字形線路掛圖或投影片,以及有關京張鐵路地理環境的地圖。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鞏固
出示:詹天佑是一位 -——————————————。
(讓學生各自說說自己對“詹天佑”的了解情況)
教師導入 :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詹天佑》這篇課文,一起來深入認識這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二、 小組學習
詹天佑克服的哪一項困難最能使你們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小組朗讀課文后,討論商議,再以你們喜歡的方式匯報。(學生分組學習,教師巡回指導)
三、 匯報交流
1、 勇于承擔任務,長中國人志氣,滅帝國主義威風。
2、克服惡劣自然環境,以嚴肅的工作態度勘測線路。
3、根據自然條件,大膽創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四、根據以上幾個方面深入了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
①交流資料了解當時社會背景,同時結合地圖介紹一下京張鐵路的地理位置與地理環境。
②組織學生聯系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開展討論:一個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主持修筑一條鐵路,為什么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分析重點詞:阻撓、要挾、嘲笑。
③教師過渡:詹天佑就是在帝國主義者百般阻撓,祖國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況下,為粉碎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挺身而出接受任務,所以說他是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二)理解第二部分
出示自學要求:在勘測線路時,詹天佑是怎樣勉勵工作人員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別用“——”、“_____”、“ ( )”在書上標出。你是怎么理解的,請寫上批注。 (運用此讀法引導學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語、行動以及想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嚴肅的工作態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長中國人民志氣的愛國之心。以“讀”取代教師的繁瑣分析。)
(三)理解第三部分
①教師導言:面對崇山峻嶺險惡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開鑿隧道?請同學們自己當小工程師,邊觀察地形(書中的描述)邊設計方案。
②將課前準備好的沙子倒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動手把沙子壘成居庸關、八達嶺。學生認真讀書,相互議論,按照詹天佑采用的方法開鑿隧道。(從實踐中體會詹天佑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方法的靈活的創新思維,以及他的創新設計來源于實踐。)
③把沙子壘成陡坡,試走“人字形線路”
(引導學生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大膽,方法的巧妙,從而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實踐中大膽創新的精神。)
五、給京張鐵路取名
京張鐵路提前竣工,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記響亮的耳光!請同學們為這條鐵路取個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參考:A、詹天佑路。因為這是詹天佑主持修筑的,為了紀念他,取這個名字。B、爭氣路。這條鐵路修筑成功,實實在在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C、愛國路。愛國熱情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動力,修筑成功又是愛國精神的具體表現。D、中國路。這是中國人民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E、成功路。這項艱巨的工程,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中國當時科技落后,詹天佑卻克服艱難險阻修筑成功了。F、“人”字路。這是詹天佑創造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這條鐵路的主要特征。G、光榮路。這條鐵路使每一個中國人感到無尚光榮、無比驕傲。)
(設計這一教學環節,訓練學生的擴散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完)
鎮江實驗學校 李欣
2003.4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種種困難;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順著作者的思路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中的難句及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就是——詹天佑。誰能用一句簡短的話來介紹一下詹天佑?
生: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他主持修筑了京張鐵路。
師:(板書:杰出 愛國)提問:詹天佑在什么情況下,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
按課文內容用排比句說話。
在……情況下,
在……情況下,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
在……情況下,
(在清政府無能,國內科學技術落后的情況下,在自然環境非常險惡的情況下,在帝國主義阻撓、要挾、嘲笑的情況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師板書:阻撓、要挾、嘲笑。
師問: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出什么?
生:詹天佑是一個愛國的人。
師:有句話可能大家都知道“沒有金剛鉆,就不攬這瓷器活兒”,現在詹天佑攬下了這瓷器活,可見——
生異口同聲地說:“他有金剛鉆!”
師:那么詹天佑的金剛鉆到底是什么,他又是怎樣完成京張鐵路這件瓷器活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細讀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三段,思考:這段主要選取了鐵路施工過程中哪幾件典型事例來寫的?你能不能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
讀書,討論,找一個學生到前邊板書: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2.學習第四自然段。
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在勘測線路時,詹天佑是怎么說的?是怎么做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分別用“______” 、“~~~~~~”“~~~~~~”在書上標出。請大家帶著這幾個問題默讀第四自然段讀,在書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組討論,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這幾個問題的理解生交流匯報:
①說的:詹天佑經常勉勵工程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師: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詹天佑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對待工作一絲不茍的精神。
師:詹天佑只是一次兩次對工程人員這樣說的嗎?(生答不是)我們可以想象:在施工動員會上,詹天佑面對著所有的鐵路建設者,慷慨激昂地勉勵工程人員——
生:齊讀“我們的工作……”
師:看到有些工程人員偶爾粗心,施工質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語重心長地勉勵工程人員——請女同學讀
女生:齊讀“我們的工作……”
師:極個別工程人員因為條件艱苦,消極怠工,詹天佑嚴厲而又懇切地勉勵工程人員——請男同學讀
男生:齊讀“我們的工作……”
師:詹天佑是這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②做的:
生答:“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師:每次讀這段話,老師總是非常感動,我也想通過朗讀表達心中的那份感動(投入地范讀)。聽老師讀這段話時,同學們腦子里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塵,一陣又一陣地刮來,吹得人睜不開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們不顧這些,堅持在野外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到處都是深不見底的山澗。環境十分惡劣。
師:是啊!怒號的狂風吹動了漫天的黃沙,但吹不動詹天佑堅定的信念;陡峭的懸崖擋住了鐵路的延伸,但擋不住詹天佑前進的步伐。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間艱難行走的腳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燈下認真地計算的身影。
師:是啊,我們仿佛看到,看到他風沙中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燈下布滿血絲的眼睛。請大家腦子里帶著剛才想象的畫面,入情入境地讀讀這些句子,打動自己也打動別人。
生:(自由練讀剛才體會的句子,再指名讀。)
師:那么,遇到困難,詹天佑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想的:
生:“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師: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詹天佑強烈的愛國情感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句話,讀出詹天佑的愛國精神。
3.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面對崇山峻嶺的地形,詹天佑是如何開鑿隧道的呢?(出示沙子)這個“沙山”就是居庸關,一會還要變成八達嶺和青龍橋附近的陡坡,下面請同學們先讀課文,看看詹天佑是如何開鑿居庸關隧道的,誰讀得認真,一會就請誰當小工程師,到前面來開鑿隧道。
生自由讀課文
指一個學生到前面演示“兩端向中間鑿進法”,教師這時充當記者:京張鐵路不是一條尋常的鐵路,它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現在全國上下都在關注著京張鐵路的進展。我現在就來到了京張鐵路的施工現場,我們可以看到,鐵路已經進展到居庸關隧道階段,我們的總工程師詹天佑先生正帶領工人們緊張地忙碌著。
采訪詹天佑:總工程師先生,您采用什么方法開鑿居庸關隧道呢?(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您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方法呢?(因為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采用這種方法可以縮短工期)您就不擔心如果隧道在中間錯開了,沒有挖通,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您在施工前考慮到這個問題了嗎,您是怎么解決的?(我們提前已經考慮到了,所以我們在勘測線路的時候,在計算和測量的時候要求非常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所以你所擔心的這個問題是不可能出現的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開鑿八達嶺隧道的“中部鑿井法”,在這一環節適時地讓學生把示意圖畫到黑板上。
師:你從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體會到了什么?
生:體會到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術,以及大膽創新的精神。
4.學習第六自然段
現在,這座“沙山”又成了青龍橋附近的陡坡。我指著“陡坡”問:“詹天佑為什么要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不是走彎路了嗎?”大家搶著答:“坡太陡,火車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減小了坡度。”我又問:“我們學過的哪篇課文也涉及這個減小坡度的道理?”過了一會兒,有學生叫道:“《挑山工》!”“對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折尺形線路,就是為了減小坡度。又如環山公路的設計也是為了減小汽車上山坡度,騎自行車上山走‘之’字形線路也是同樣道理。”我說。然后讓“小工程師”在“坡”上架設“人”字形線路,學生爭先恐后地上來用鉛筆或尺子“架鐵路”。
“人”字形鐵路修好了。“誰來當火車司機,開火車?”我問。“我來,我來!”學生興致勃勃。“火車司機”用一支圓珠筆或一支粉筆當火車,先做了“車頭”“車尾”的標記,就開始“開火車”了。“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后面推。過了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火車司機”邊演示邊講解。
師:詹天佑的這些設計真是巧奪天工啊,那么從這些設計我們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
請個別學生回答
(是一個擁有高度智慧和創造精神的人)
師:前面我們說“沒有金剛鉆,不攬這瓷器活”,課文學到這兒,誰能來說說詹天佑的金剛鉆是什么?(其實這個問題也就是在問詹天佑最后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總結概括,以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滿腔的愛國情懷,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干,勇于創新的精神,身先士卒勤勤懇懇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等)
師:有了這么厲害的金剛鉆,京張鐵路這件瓷器活還怕完不成嗎?(不怕)對,詹天佑最后不但完成了,而且完成得相當漂亮,請大家讀課文最后一段。
三、 學習第四段
生:(自由朗讀最后一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的心情怎樣?
生1:很激動!
生2:很興奮!
生3:很自豪!
師:是啊,讀了這一段,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無比激動,無比振奮,無比自豪!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京張鐵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國人都揚眉吐氣,奔走相告!讓我們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地再讀這一段話。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什么是“贊嘆不已”?外賓們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會怎樣贊嘆?(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師:京張鐵路默默無言,但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有骨氣,中國人有智慧,中國有希望!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班的同學中也一定有像詹天佑一樣的仁人志士活躍在祖國的各行各業,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為中國走向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堅信,你能行!同學們,有信心嗎?
板書設計
詹天佑
阻撓 勘測線路
杰出
要挾→毅然接受→ 開鑿隧道→提前竣工
愛國
嘲笑 設計線路
布置作業
1、請你替清朝的皇帝擬一道圣旨,就詹天佑所作的偉大貢獻進行嘉獎。
2、搜集我國鐵路建設方面的新成就,與同學們交流,感受我國百年來的滄桑巨變。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12
教材說明:
課文以人物的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
教學目標: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愛祖國,立志為國家做貢獻的思想感情和創新精神。
2。結合具體事例感悟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
教學過程:
一,聯系上節課,介紹時代背景,整體認識詹天佑:
1。課件出示:(鐵路網)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張鐵路網時,你的目光也許被那條縱橫交錯的鐵軌所吸引。今天,我們認識一位和鐵路有關的人物—詹天佑。
(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視頻:(讓這隆隆的火車聲帶我們穿過時間的隧道去感受一下100多年前中國人自己修筑第一條鐵路的情形。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控制著我國鐵路的修筑權,在帝國主義國家的阻撓和要挾下,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他,讓我們響亮的呼喚這個擲地有聲的名字——(齊讀詹天佑)。(板書課題)
課件出示:(詹天佑頭像)讓我們一起走近詹天佑。
2。自由讀課文看作者寫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哪幾件事?
3。指名說(板書: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二,全面認識詹天佑:
1。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2。下面請同學們看設問導讀。(出示課件:設問導讀)
提示:先自學(作批注)再小組交流。
3。作者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寫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你們小組對哪方面感興趣,就自學哪方面。
4。全班交流。交流一:修筑鐵路的第一步就是勘測線路。下面我們有請學習勘測線路的小組匯報一下你們的學習情況。 課件出示:勘測線路
(1)指名說(遇到的困難)
遇到困難詹天佑怎么說?
(2)句1:(課件出示: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詹天佑嚴謹,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
師引讀:他看到工程人員偶爾粗心,施工質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語重心長地勉勵工程人員-——(齊讀)
你們小組還對哪句話有所體會?
(3)句子2(課件出示: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
談談體會(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與工人同甘共苦)。
教師小結:是啊!怒號的狂風吹動了漫天的黃沙,但吹不動詹天佑堅定的信念,陡峭的懸崖擋住了鐵路的延伸,但擋不住詹天佑前進的步伐。我們仿佛看到了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燈下布滿血絲的眼睛。
請同學們帶著想象的圖畫,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課文。
(4)對勘測線路這部分內容,你還有哪句話體會深呢?
句子3:(出示課件:“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修筑鐵路的堅定決心, 愛國之心)
追問: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譏笑?(課件出示句子)引導分析,體會精神
教師小結:是啊,愛國主義精神是他戰勝一切困難的動力。(板書:愛國)
課件出示(隧道圖)
交流二:詹天佑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我們請學習開鑿隧道的小組匯報他們的學習成果。
(1)請小組長代表小組向同學們匯報他們的學習成果。
(2)請同學們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同樣是隧道,詹天佑為什么采取不同的開鑿方法?指名說。(可見,山勢不同開鑿方法也就不同。)
(3)我們看屏幕,看是不是這樣的?(出示課件:演示中部鑿井法和兩端鑿進法施工圖)
(4)詹天佑為什么能這么巧妙地開鑿隧道呢?你體會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杰出才能,創新精神) 板書:杰出
交流三:成功開鑿了居庸關和八達嶺的隧道,但是到了青龍橋附近又遇到了困難,詹天佑是怎樣克服的,你體會到了什么?
(1)哪個小組代表你們小組把你畫的示意圖講給大家聽?
(2)(出示課件:“人”字形線路演示圖)指讀第六段
出示課件:動畫火車 從設計“人”字形線路體會到什么?
(3)看了詹天佑的設計,你想對詹天佑說些什么?(總結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課件出示:詹天佑你…… 我敬佩你的杰出才能
詹天佑你…… 我敬佩你的愛國精神
三。感情升華,總結全文。
1.是啊!詹天佑真了不起!正是憑著滿腔的愛國熱情,超群的智慧和大膽的創新,用鐵一般的事實,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者,為所有的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請同學們讀最后一段(課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齊讀
小結:詹天佑讓所有的中國人揚眉吐氣,他真不愧為中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拓展演練:(課件出示:詹天佑在我國鐵路發展史上具有卓越的貢獻,請用對聯,詩句,碑文,頒獎詞等不同形式概括他偉大光榮的一生。)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填空
讓我們面對詹天佑的銅象,宣讀你所寫的。(出示課件:詹天佑的頭像)
3.總結全文:
詹天佑在帝國主義阻撓,要挾和復雜的地形條件下毅然接受了任務,他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他用杰出的才能和超群的智慧首創了世界絕無僅有的“人”字形線路,采用新方法開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國第一條鐵路,在我國鐵路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有這樣杰出愛國的工程師,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最后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偉大而光榮的名字。
4.課件出示 :永遠的驕傲
四、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關祖國鐵路建設成就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五、 板書設計:
詹天佑 勘測線路
杰出 愛國 開鑿隧道
設計“人”字形線路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13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通過修筑京張鐵路當時的歷史情況,和修路施工中的典型事件,表現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顯示了中國人民堅強的民族自尊心。全文分四段,重點是二、三兩段。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開篇第一句話“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點明了主題,提挈全文,引起讀者思考:詹天佑是怎樣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第二段是二、三自然段。先寫京張鐵路地理位置,“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這里講了修筑京張鐵路的重要,也為一些帝國主義者為了達到他們“進一步控制我國北部”,對我國進行掠奪,“你爭我奪”地爭奪修路權作了伏筆。接著寫帝國主義者們的“要挾”:如果用本國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妄想以此迫使清政府向他們“求助”。他們哪里知道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全國人民轟動”了,都要為國爭氣,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不怕外來壓力,有志氣有能耐把京張鐵路修好。當帝國主義者看到他們的“阻撓”、“要挾”成了泡影,又利用他們的報紙宣傳什么“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又以自然條件的惡劣做借口,認為“這樣艱苦的工程連外國工程師都不能輕易嘗試”,來藐視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任務。這是進一步揭露帝國主義者的企圖,為下文詹天佑的設計施工,提前完成任務作了鋪墊。
第三段寫詹天佑精心設計施工,戰勝惡劣環境,出奇地完成修路任務。先寫詹天佑不怕困難和嘲笑,毅然接受任務。接著寫他細心勘測,精心設計施工,表現他的智慧才能。一是勘測線路,通過詹天佑的所做、所說和所想,表現他克服困難,工作認真、細致、嚴密,具體為:
所做——“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鏟平陡坡,哪里要改小彎度”,都經過勘測,周密計算。——“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白天“攀山越嶺,勘測路線”;晚上“在煤油燈下繪圖,計算。”——“為尋找一條合適的路線,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所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所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譏笑我們,而且也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二是開鑿隧道,居庸關山高巖厚,兩端開鑿;八達嶺隧道長,中間鑿井,四個工作面。三是青龍橋附近坡度大,設計“人”字路,上下坡用兩個火車頭,一推一拉,使火車平穩上、下坡。
第四段概括地寫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給帝國主義者以有力回擊,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才能,顯示出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總結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要緊扣開篇的第一句話,圍繞“杰出”、“愛國”,抓住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自然條件,揭示文章的中心。把教學重點放在閱讀理解上。
(一)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通過查工具書,初步理解“阻撓”:“要挾”、“藐視”、“勘測”、“主持”、“經緯儀”、“竣工”等生詞的涵義。
2.按照課后習題1中的(1)“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進行的?”,(2)“修筑京張鐵路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讓學生自學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劃出文章的段落,為精讀課文作鋪墊。習題1中的(3)題,可在精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深化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再作思考解答。
(二)精讀課文,突出“杰出”、“愛國”(重點講讀二、三兩段)
1.通過京張鐵路簡圖(或地圖冊),讓學生了解京張鐵路的地理位置,理解“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認識修筑京張鐵路的重要意義。
2.扼要介紹修筑京張鐵路當時的歷史背景: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帝國主義者掠奪、控制中國的野心。再讓學生根據下面的四個問題,讀課文的第二段,分步思考解答:
①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張鐵路計劃,一些帝國主義者為什么要出來阻撓?
②一些帝國主義者是怎樣要挾清政府的?他們的企圖何在?為什么說“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
③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為什么全國轟動起來?外國報紙是怎樣宣傳的?
④“連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至于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有什么依據?
圍繞四個問題,讓學生讀、思、議、說,理解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領導修筑京張鐵路的。
講讀第三段時,讓學生思考:
①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務”這表明什么?
②他面對高山深澗,懸崖峭壁是怎樣精心設計施工的?這里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說、所想,來理解他工作認真、嚴密;要用圖示法讓學生理解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是怎樣開鑿的;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用騎車(或拉車)上下坡的情景,來體會、理解“人”字路線,用兩個火車頭,使火車平穩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天佑智慧和才能。
讀講第四段時,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課后習題1第(3)題:為什么說這條鐵路修筑成功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同時要讓學生領悟樹銅像的歷史意義,領會今天的外國朋友看到這偉大工程“贊嘆不已”的深刻涵義。
3.歸納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導背誦,反顧全文,理解當時情況于文章主題的關系,落實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
1.指導背誦第三段,可用連線法幫助學生記憶:接受任務——勘測線路(所做——所說——所想)——開鑿隧道——設計“人”字線路。
2.回顧全文,思考問題:這篇文章寫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事跡,來表現他是一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卻用了很大篇幅寫了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自然條件的惡劣,這與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有什么關系?通過設問,讓學生反顧全文,思考和理解寫人寫事的文章與歷史背景和當時情況的密切聯系。這篇文章寫的人和事距今已85年,寫了當時的歷史情況,更能表現詹天佑的杰出、愛國,顯示中國人民高度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能把我國的事情辦好。同時,使學生讀了這篇文章,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深信我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能夠把我國建設得繁榮昌盛!再讓學生談談讀了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國獻身的精神。
3.這種寫歷史環境表現文章主題的寫法,要求學生變文法為學法,在學習本組后面兩篇課時加以運用。
附板書設計 :
《詹天佑》
(張勝祥)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14
通情入境 興趣盎然——《詹天佑》教學片斷
□ 朱玉棣 唐建華
作為一篇傳統課文,《詹天佑》以“老面孔”、“新要求”出現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如何體現“新標準”、“新要求”,本文作者就其中的一個教學片斷作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課前:
(在學生預習完課文《詹天佑》后)
師:同學們,收集哪些方面的資料將有助于我們學好這篇課文?
生1:我覺得應該通過上網搜索、到圖書館查資料等先了解一下詹天佑這個人。
生2:我覺得應了解一下1905年前后清政府的情況以及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態度。
生3:還可以查閱一下當時清政府的鐵路建設情況。
生4:我認為還應該通過查看地圖,了解一下“京張鐵路”所經路線的地形。
師:同學們的建議很好,我們可以從人物、時代背景、地理環境幾方面,通過各種途徑來收集資料,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以找和你有共同想法的同學合作查一個方面,歡迎查兩個方面,當然全查更好!
(學生分組收集,并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學生看電影《詹天佑》)
◆課中:
一、通情
師:以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讀后談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生讀課文)
師:誰能告訴大家自己的感受及原因?
生1:我很氣憤!清朝政府剛提出這條鐵路的修筑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爭奪修筑權,橫加干涉我們自己的事。
生2:其實他們的目的是要控制我國的北部。我從收集到的資料中知道,帝國主義控制的鐵路修到哪里,他們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他翻出地圖冊,教師示意他把地圖放在實物投影儀上)京張鐵路是連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他們爭奪鐵路的修筑權,就是想吃西北這塊“肥肉”。
師:說得好。不僅聯系了課文內容,還巧妙地介紹了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讓我們看到了帝國主義者的真正嘴臉。這種強盜行徑真令人氣憤。
生3:還有令人氣憤的事。帝國主義者欺侮我們技術落后,進行要挾,真是欺人太甚!
生4:更令人生氣的是,他們知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后就進行嘲笑,他們以為,他們的著名工程師不敢輕易嘗試的事,中國人就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真是“狗眼看人低”。
師:1905年是清朝末年,我們還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政治腐敗,經濟落后,技術力量薄弱。想自己修條鐵路,帝國主義者就進行阻撓,阻撓不成就要挾,要挾不成就嘲笑。實在是令人氣憤。誰來讀一讀要求讀出這種感情來。
(兩生讀,老師評議)
師:那么除了氣憤,你們還有什么感受?
生:高興!因為我們有詹天佑這位總工程師為國爭光了。大家都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
師:對,這是一條爭氣路!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
師:再讀讀這兩個自然段,把這種氣憤而又高興的復雜心情表現出來。
(先各自練讀,再指名讀,然后評議)
二、入境
師:大家能把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演一演嗎?注意把課外搜集到的內容也體現出來。
(學生分組準備,積極性很高。在老師指點下,一生扮演“清政府”,八生分別扮演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一生扮演詹天佑,其余學生在座位上扮演中國民眾。同時準備中國地圖一幅。)
“清政府”先在地圖上比劃一番,提出修筑京張鐵路的計劃。
“帝國主義國家”就開始紛紛阻撓,相互爭奪修筑權。爭持不下就要挾,認為清政府最后還得求助于自己(其言行由學生根據時代背景自由發揮,注意表現出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然后“詹天佑”義正辭嚴地大聲說:“我們國家已經有自己的工程師了,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清政府”接著宣布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主持修筑京張鐵路。
民眾(歡呼):這一回咱們可以爭一口氣了。
“帝國主義國家”這是個笑話,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我們的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的工程,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師(表演即將結束時,教師扮演記者采訪詹天佑):詹總工程師,在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嘲笑聲中,在全國人民的殷切希望中,你接受了這一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壓力大嗎?
“詹天佑”(因事先沒有準備,片刻后回答):壓力很大,但是我相信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外國人能辦得到的事,我們中國人一定能辦到;外國人不能辦到的事,我們中國人也能辦到。
(臺下學生熱烈鼓掌)
師:光有志氣可不行,還得有實力!想想:詹天佑是何許人也?(轉向其他幾位學生)現在假如你是詹天佑,你這位詹總工程師怎么評價自己?
生1:我是導師最得意的學生,我是最棒的,沒人能比。
生2:我12歲就離開父母離開祖國,獨立性很強,什么苦都能吃,那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奈何得了我嗎?
……
◆評析:
首先,這一教學片斷是老師引導學生自覺自愿讀書的成功例子。筆者讓學生猜問題,扮演記者采訪“詹天佑”,實際上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讀書、提問、質疑、思考。讓學生真正把書讀到心里去,產生喜怒哀樂。“天下最神圣的莫過于情感。”(梁啟超語)筆者的兩個問題以及所采訪的問題,問在情感上,問在學生的內心感受上,學生已由文外之“我”變成了文內之“我”。有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學生帶著憤恨、高興的心情去讀、去說,這樣的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這一教學片斷也是老師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的成功例子。在教學前,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自主合作搜集了有關資料,對詹天佑以及時代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無疑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的過程。在教學中,筆者一改以往“學生交流材料”以達到“資源共享”的做法,引導學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巧妙地滲透于問題的回答之中,使學生將手中的材料進行篩選提取的“二次搜集”,學生自然提高了獲取信息的能力。
而且通過興趣盎然的交流后,學生對詹天佑的認識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為學習下文打下了良好的認知基礎和情感基礎。
(作者單位系江蘇張家港市東萊小學)
《詹天佑》導讀設問教案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杰出,修筑,設計等詞語.能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感悟課文內容,能抓住具體事例中的關鍵詞,句,段,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并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讀,并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4,搜集文中相關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句段,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并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突破方法:
通過讀事例,畫示意圖,看插圖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準備】
1,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線路圖.
2,學生搜集詹天佑以及當時社會背景的資料,有關京張鐵路地理環境的地圖.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看圖引入,揭示課題
1,師出示詹天佑像,你們知道這是誰嗎 通過搜集資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詹天佑的資料.
教學預設:如果生沒搜集,就由教師做簡要介紹.
2,聽了資料介紹,說說詹天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自由談.
3,看來詹天佑已經在你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課文,近距離地了解(師指課題詹天佑),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生自由讀.
2,師根據學生情況,抽生分段讀文,檢測生字掌握的情況和讀文情況并及時正音.(注意:撓是鼻音,岔是翹舌音.)
3,認真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
教學預設:生可能答不全,這時,教師強調歸納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識地評價學生歸納的情況,引導學生盡量說準確,說完整.
4,此時,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自由說.
5,課文是怎么寫的呢
生找到句子齊讀(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這句話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那文中的哪些描寫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小結.
生匯報.
(應該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剛提出修筑鐵路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而且要挾清政府只能用本國的工程師,否則他們就要干涉.就在這種情況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鐵路的任務.這個消息遭到了帝國主義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沒倒下,而是頂住壓力,不怕困難,毅然接受了任務.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三,在修筑的過程中,詹天佑分別克服勘測線路,開鑿隧道,青龍橋中遇到的困難
(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語言,動作,想法的句子.)
教學預設:生可能會出現整段勾的情況,師要適時點撥:抓重點.
1,師小結:
生互查勾畫的關鍵詞,句,段.
2,讀勾畫的句子,自己感悟句子的意思,體會愛國情感.
四,細讀二,三自然段的重點句,深入理解
自由讀二,三自然段的重點句,說說讀了這些句子的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地方.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問:青藏鐵路從格爾木——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京張鐵路才200公里,為什么詹天佑能憑借京張鐵路成為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1,學生還可能問:一個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修筑鐵路,為什么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
第一個問題,教師可請同學們讀重點句,抓住阻撓,控制,要挾,輕蔑,高山深澗,懸崖峭壁這幾個重點詞理解,出示京張鐵路的地形圖,讓學生了解京張鐵路的地理位置和環境,體會到帝國主義對中國人的蔑視,而京張鐵路地理環境惡劣,在這種情況下,詹天佑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頂著重重壓力,不怕困難,毅然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是受命于危難之際,為中國人爭一口氣的壯舉,認識到詹天佑確實是一個愛國的工程師,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對詹天佑產生敬佩之情.
第二個問題,教師可請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社會背景的資料進行理解.意識到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帝國主義的野蠻,狂妄.從而痛恨清政府,對帝國主義的行徑感到憤怒.
學生談感受時,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根據句中的重點詞談,做到言之有理.
2,細讀了這些句子,此時,你最想對詹天佑說什么
3,帶著自己獨有的感受有感情地讀二,三自然段.
五,課堂練習
1,寫生字,對難寫的字和易錯的字,教師進行指導,如毅,撓,庸,劣.
2,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
抽生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二,細讀四——六自然段,體會詹天佑的創新精神和愛國情
1,讀這三個段的重點句,想想這些句子中的哪些詞語和哪些地方能讓我們體會到詹天佑是一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引導:我們可把這些句子分為兩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難,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言,行,想法.請同學們抓住這兩個部分體會.
2,小組匯報:
(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塞外環境惡劣,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而詹天佑……,體會到詹天佑嚴肅的工作態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長中國人志氣的愛國之心.)
(在開鑿隧道的時候,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又采用了中部鑿井法.體會到詹天佑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方法的靈活的創新思維,他的創新設計來源于實踐.)
(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方法的巧妙,設計的大膽讓我們感悟到詹天佑勇于在實踐中大膽創新的精神.)
從以上的句子和詞語,讓我們體會到詹天佑確實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學說明: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看線路圖或畫示意圖的方式理解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和中部鑿井法,以及用演示方法體會"人"字形線路的巧妙.
師小結:愛國主義精神是詹天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創新設計是他杰出才能的體現.詹天佑不愧是(生讀: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3,自主感情朗誦重點句.
4,交流這部分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并試著背一背.
三,美讀關鍵句,體會其作用
1,有感情地讀所有的重點句,想想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2,小結理解,體會重點句的方法.
四,課文總結
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張鐵路提前兩年就竣工了,這件事給了帝國主義的有利回擊.請試想帝國主義的記者們會怎樣評論此事
雖然,修筑京張鐵路的事件快過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和杰出的設計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請讓我們永久地記住這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齊讀課題:詹天佑.)
五,練習
1,抄寫喜歡的詞句.
2,背誦感受深的部分.
六,拓展
搜集關于中華愛國兒女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詹天佑
杰出 愛國
【自評反思】
我想設計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于是緊緊扣住文中的關鍵句"詹天佑是一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來組織教學,讓學生根據這個關鍵句細究文章,輻射全文,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很容易掌握課文重點,利于學生學會閱讀,而且,遵循閱讀教學的從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且在教學中又抓住重點句進行理解,感悟,教學重點應該比較突出,也教給了學生的閱讀方法.
我想體現以讀為主的思想,把讀與思,讀與悟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反復讀,不同層次的讀,受到語言文字的感染,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
這篇課文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但得注意,不要把它上成了思品課,社會背景的介紹不宜太多,否則喧賓奪主,而應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去感悟到愛國情,去體會到詹天佑的杰出,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