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精選7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 篇1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中第二段描寫幻景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幻景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然后集體交流。
生1:我感受到這些幻景給人以美好的感覺,讓人覺得好幸福。
生2:我感受到幻景很溫馨,像夢境一樣。
師:是呀,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許多同學讀后都幸福地笑了。在這些幻景中,你對哪次幻景最感興趣?請選擇其中感興趣的一次說一說。
學生自由找伙伴交流。然后大班交流。
生1:我最感興趣的是描寫烤鵝的幻景。因為烤鵝正冒著熱氣,真讓人垂涎三尺。而且它還可填飽小女孩的肚子。
生2:我喜歡出現火爐的幻景,因為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圣誕樹,圣誕樹是那么美麗。
生3:我最感興趣的是奶奶出現的這段幻景,因為奶奶是那么慈愛,她可是唯一疼愛小女孩的人啊。
師:你們說得真好,老師已被深深感動了。那么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大家再讀有關的語句。讀出“美好”的感受,你感興趣的幻景部分可以多讀幾遍。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五次幻景,師個別點撥。
師:好,誰愿意先將你最感興趣的那次幻景讀給大家聽聽。
生:我讀烤鵝這次幻景……
:應該說你讀得不錯,如果幾個關鍵詞能再強調些的話,就更好了。比如“更奇妙的是”,應突出怎樣的語氣?
生:奇妙的、美好的、有趣的。
師:對呀,誰再來讀?
生:(讀)
師:好極了,你看多么誘人呀!有感情朗讀就應該抓關鍵詞在語氣上加以處理。
生:(按照老師的提示分別讀其他幾次幻景,讀中師生共同評議)。
生:(五次幻景讀完后,一生提問):老師,我想提個問題,小女孩的眼前怎么會出現“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這些幻景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透過幻景思考產生的原因,同學們,這就是鉆研,很多時候我們就應該多想想“為什么”。這位同學,你真行,對他這個問題,大家能回答嗎?讀后想一想。生1: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饑餓、痛苦的,她想得到溫暖和幸福,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圣誕樹和奶奶。
生2:因為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幸福,還有快樂,而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能給她溫暖、幸福、歡樂,所以她會產生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這些幻景。
師:講得多好。是啊,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饑餓,還有孤獨,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歡樂、幸福,然而,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沒有?結果怎樣?作者又是怎樣寫的?讀讀描寫小女孩的現實部分,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略)
生:(讀小女孩現實部分,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 篇2
當上完課回到辦公室休息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深深地被同學們那種善良、正直的心靈所感動。同學們為那小女孩擔憂的表情、為小女孩傷心難過的樣子,一直在我腦海中放映著。
回顧執教的整個過程,我認為設計的這三個教學環節還是比較好的。值得記一記、寫一寫,以備以后的教學之需。
環節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性將畫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較快的融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當同學們初讀課文后,我播放了小女孩在街頭賣火柴的片段。片中那凄涼、悲慘的叫賣聲,那陣陣北風的怒吼聲,把同學們引入到了一個寒冷的世界、凄涼的世界、無助的世界,當同學們看完之后,心情都非常的沉痛,小女孩那凄涼、悲慘的叫賣聲,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學生,同學們很快便進入了角色。真正創設了一個與之相融的情景。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相同的情緒和體驗。而這一環節則起到了一個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之產生共鳴的作用。效果特別明顯,課前的緊張與興奮蕩然無存,全都陷入了深思之中。
環節二:小組合作學習。
由前面的創設情境,同學們便很快的進入了角色。有很多的感受要表達,為了給每一位同學談感受、交流情感的機會,這一環節設計得十分恰當。交流完感情后合作學習“點燃火柴”的部分。小組內的安排井然有序,討論異常激烈。有的同學感受到了小女孩的饑餓;有的同學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寒冷;有的同學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無助等等。每一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都十分融洽。同學們分工明細,合作意識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真正的作用,使每一位同學都有一定的收獲,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感悟。
環節三:運用了“展開想象的方法”閱讀課文。
所謂展開想象閱讀,就是培養同學們由課文內容想開去。這是前一單元讀寫例話中的要求,也是本組教學的重點。
怎樣想開去呢?由五次擦燃火柴想開去,各自默讀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邊讀邊想,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人疼愛,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得到圣誕禮物,多么想念她的奶奶!這些都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而又是她迫切需要的,因而在他臨死前產生了這樣的幻覺。那么,賣火柴的小女孩平時會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里?有的同學想到了小女孩有可能因掙不到錢而經常被父親打罵,經常被同齡的小朋友們嘲笑等。從而又體會到了小女孩的可憐和命運的悲慘。使情感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另外,教學本課時我還注重了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例如:默讀、小聲讀、小組合作讀等。讓學生在自讀中自悟,在自讀中思考,在自讀中練習評價。能夠在讀中受到啟發,在讀中受到教育,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將多種形式的朗讀落實在了課文教學之中。
總之,《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手段靈活,又給同學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 篇3
師:是啊,這么寒冷,這么饑餓,這么痛苦,這么孤獨,誰不盼望溫暖,盼望食物,盼望快樂,盼望得到人的疼愛呢!小女孩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著,最后坐在了墻角里,這樣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該多冷啊!于是,她擦燃火柴來取暖,借著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開美妙的幻想。
1、 學生自學課文
現在我們看,小女孩前后一共幾次擦燃了火柴?(5次)
2、 下面請大家按下列步驟自學寫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一是默讀課文搞清楚
小女孩是怎樣擦火柴的?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二是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女孩為什么這么擦?擦火柴后為什么會看到這些?三是朗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感情體會表達出來。
3、 交流
(1) 師:誰能告訴我,這一段寫了什么?
。2) 師:小女孩是如何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呢?誰把有關句子讀一讀
。3) 師:讀了這一段話,你知道“敢”是什么意思?你感到奇怪嗎?
生:“敢”實際是說不敢,說明小女孩不敢擦火柴。真是奇怪,小女孩是出來賣火柴的,手上抓著成把的火柴,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
(4) 師:是!手上成把的火柴,這是自己的,為什么擦一根也不敢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聯系課文賣火柴部分告訴我原因嗎?
生1:因為我一整天沒賣掉一根火柴,一個錢也沒有掙到,爸爸就要打我。再擦火柴的話,爸爸更要打我了。
生2:家里等著錢用來給媽媽看病,等我回去還債,等著錢回去買糧…..
。5) 師:既然這樣,小女孩就不要擦火柴了,為什么她又終于抽了一根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告訴我為什么呢?
生1:我是怕打,但我的小手幾乎凍僵了,不管怎樣,挨打比凍死好。
生2:現在連生命都保不住了,顧不上挨不挨打了。
。6) 師:上面這段話會讀嗎/誰讀一下(先指名讀,再指導朗讀
指導讀:想一想聽了小女孩剛才的敘述,你自己朗讀這幾句話該把什么感情表達出來?該抓住哪些詞語?各自試試看(學生讀體會,再指名說,指名讀,評議后齊讀)
┅┅
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教學本組課文,要繼續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讀進去之后,要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因而,在我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教學生朗讀上面,我設計的教學過程首先由學生自學體會朗讀,接著請同學朗讀,然后給出朗讀的指導,請一位同學來讀。事實上,經過指導后,再朗讀的那位同學,讀出了感情,說明朗讀指導是有效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 篇4
一、 激情導入
師:通過上午的讀書,你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充滿了什么樣的感情?
生:我覺得賣火柴的小女孩非?蓱z。我很同情她。
生:我很舍不得她。
師:的確,大年夜本是一個舉家團聚的日子,但光頭赤腳的小女孩卻在風雪彌漫的街頭叫賣火柴。風呼呼地刮著,雪紛紛揚揚地下著。小女孩該有多冷啊,多餓呀。新年的腳步鄰近了,而小女孩的結局怎么樣呢?快速從課文中找出來。
生讀書。
二、 朗讀學習
師:小女孩的結局怎樣?
生:離開了這個世界。
師:你能把她死時的樣子給大家讀一讀嗎?
生: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師:死本來是痛苦的,但小女孩的臉上卻帶著微笑。從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小女孩臨死時是非常幸福的。
生:她是沉浸在幸福中去逝的。
師:你知道她為什么感到幸福嗎?
生:她從劃亮的火柴中產生了幻覺。
師:請用心地朗讀5-11自然段,用筆畫出相關的語句,感受小女孩的幸福。
生讀書。
師:小女孩幾次劃亮了火柴?
生:五次。
師:第一次劃亮了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大火爐。
師:來,讀出相關語句。
生: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是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大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
師:誰能讀得再幸福點。
指名讀。
師:有點幸福的意思了。
師:多幸福呀!這一刻,小女孩沒有了寒冷,她擁有了溫暖、舒服。你還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其他幸福嗎?
生:第二次擦亮了火柴,小女孩同樣感到了幸福。
師:來讀讀吧。
生: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更妙的是,這只烤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蹣跚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師:再幸福地讀一讀,看看有什么感受?
生:小女孩那么餓,她一定感覺到幸福極了。
師:對呀,真是太美妙了!香噴噴的烤鵝,馬上就可以吃,這對一個饑餓的人來說,是多么幸福呀!你再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這是個吃飽了飯的同學,對烤鵝不感興趣。誰再來試試?
生讀。
師:真好,聽了讓人垂涎三尺。
師:第三次劃亮了火柴,小女孩感受到怎樣的幸福呢?
師: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在向她眨眼。
師:圣誕節時,有錢人家會點起漂亮的圣誕樹,樹上掛滿了彩燈、蠟燭和禮物。孩子們在圣誕樹下盡情地跳啊、玩啊,快樂極了。小女孩在火光中也看到了圣誕樹,那她的心情怎樣?
生:也會非常高興,非?鞓。
師:那你能將小女孩的快樂讀出來嗎?來,讀給同桌聽聽。
同桌練習讀。
師:在小女孩所有的幸福中,最幸福的是什么?
生:看到奶奶。
師:讀出相關的句子。
生: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這一整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師:奶奶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疼愛她的人。想象一下,當她看到奶奶時,會是怎樣心情?
生:很喜悅。
生:非常激動。
生:會很興奮。
師:那你就嘗試著把小女孩的喜悅、激動和興奮讀出來。
生練習朗讀。
師:這樣的幸福,小女孩是否能得到?
生齊聲:得不到。
師:當溫暖的火爐一閃而過之后,怎樣?
生:只剩下一根火柴梗。
師:當噴香的烤鵝不見了之后呢?
生: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師:當圣誕樹上美麗的彩燈熄滅了呢?
生:一切都不見了。
師:小女孩的快樂轉瞬即逝。她依舊在風雪中寒冷著,饑餓著。所以,當奶奶出現時,她喜悅的同時,心里還充滿了……生:擔憂,或者恐懼。
師:為什么?
生:怕奶奶不見了。
師:是啊,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這一次與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不敢的,猶豫的;而第五次是毫不猶豫的,果斷的。
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非常想留住奶奶。
師:你來讀一讀!
學生練習朗讀。
師:從一根到一把,從不敢到果斷,這是小女孩的不幸。她太冷,她太餓,她太缺少關愛!幻想是那樣美麗,而現實又是那么無情。請大家齊讀這段話。
師出示課件。
師:這樣的地方,對小女孩來說,存在嗎?那他的意思就是說,小女孩死了。離開了這個世界。
師:美麗而幸福的幻想,更襯托了現實的悲慘無情。那你現在怎樣理解最后一句話?
生:小女孩活著就只有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解脫。生:小女孩只有離開了世界,才能不痛苦。
三、 拓展延伸
師:你現在的心情怎么樣?
生:很難過,很同情她。
師: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的身邊,你會怎樣對待她?
生:我會把她帶到我的家,好好地照顧她。
生:我家里只有我一個孩子,爸爸和媽媽都希望能再有一個孩子。所以,如果小女孩來到我身邊,我會請爸爸媽媽收留她,做我的小妹妹。
生:我會鼓勵小女孩,讓她好好地活下去。
師:大家都是善良可愛的孩子,都愿意用一顆愛心去幫助她。那在小女孩的周圍,人們是怎樣對待她?
生:騎馬車的人目中無人地從她身邊闖過。
生:小男孩拿走她的拖鞋。
生:她爸爸打她,一點兒也不愛她。
生:高墻里的人們一點也不可憐小女孩。
師:從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這個社會太黑暗了,貧富差距太大了。
生: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師:當年安徒生寫下這篇童話時,心中更是充滿了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現實強烈的不滿。好在,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充滿了快樂。身處幸福中的我們是不是也盼望著賣火柴的小女孩能像我們一樣幸福呀?生齊聲答:是。
師:那我們就給這篇童話改個結尾怎么樣?
生齊聲:好!
師:快速地和同桌商量商量,你想為小女孩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結局呢?
生:小女孩的爸爸看到小女孩還沒回家,就出去找她。找到了小女孩,就帶她一起回家過年。
生:小女孩的爸爸良心發現,不再虐待小女孩,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家。
生:小女孩又冷又餓地坐在那里。室里在過圣誕節的人們發現了她,就帶她進屋一起過圣誕節。
生:因為丹麥是一個王國,所以有國王。國王的小王子出宮玩的時候,發現了小女孩。他把小女孩帶回宮中,好好地照顧她。
……師:大家都是善良的、富有想象力的孩子,為小女孩設計了美好的結局。相信安徒生爺爺知道了也一定會很高興的。課后啊,我們重寫童話的結局,看誰寫得最精彩。相信,安徒生得知了小女孩有了美好的歸宿后也會非常高興的。
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優秀童話作品。文筆細膩,感情真摯,是練習有感情朗讀,培養想象力的好材料。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緊扣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安排了擴展延伸環節,通過把小女孩置身于我們現實生活以及給童話改結尾這兩個環節的安排,激發了孩子們對小女孩的同情,在培養孩子們美好品質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逐漸改進。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 篇5
【案例描述】
〖片斷一〗
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想采訪一下大家,你們的大年夜是怎么過的?
生:可以吃好吃的東西。
生:可以穿新衣服和家里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
生:可以盡情地放煙花。
……
師: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可真幸福呀!可你們知道嗎?在遙遠的丹麥有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卻光著頭、赤著腳去賣火柴。大家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生:想!
師:好!那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個小女孩吧!(播放“農遠”課件并配上《二泉音樂》。)請同學們認真地看課件,聽錄音,聽完后說說你的感受。
生:太不可思義了,那么冷的天,她居然光著腳,她太可憐了。
生:她穿得那么少,而且衣服都是補丁打補丁,我很同情她。
生:此時此刻,我覺得自己太幸福了,和小女孩比,真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呀!
……
。ㄎ液艿靡庾约旱慕虒W設計,似乎一切都順著自己的思維在前進,正準備接下來引入第二部分的學習,忽然有個學生站了起來。)
生:老師,小女孩家那么窮,沒有的吃又沒有的穿,她的小腳怎么還長得那么胖乎乎的?
(我一時間被問蒙住了,仔細看看課件,再看看書本上的插圖,這小女孩的手和腳的確有點胖,這和小女孩的出生似乎相悖很遠。這篇課文我都教了好幾遍了,卻從來沒發現這一點,是教材印錯了?還是課件弄錯了?正常的觀點來看小女孩應該長得很瘦。我一時間也無法解釋,但我知道: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疑問,發生意外時,老師要尊重每個學的思想,順應學習中的矛盾,鼓勵學生大膽思考。于是,我不動聲色,準備先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討論討論。)
師:是呀!這個小女孩的腳的確有點胖,陳華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幫她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家討論討論。
。D時課堂費騰起來,過了幾分鐘陸續有幾個學生站了起來。)
生:老師,我們經過討論,認為這么冷的天,又下著雪,而小女孩卻光著腳,那雙腳可能是被凍的,她太可憐了。
生:而且書上不是也說了嗎?“一雙小腳被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我真想拿一雙棉鞋給她。
生:老師我們這一組也是這么認為的,而且,我自己也是每到冬天手和腳都長凍瘡,就會腫起來。小女孩那胖乎乎的腳是被凍的,她太可憐了。
(說到這,教室的空氣一下子凝固了,我分明看到有幾個女生眼帶淚花。我很吃驚,孩子們的心竟這么的細,竟分析得這么透徹。這個小意外,遠遠勝過我煞費苦心才想出來的教學設計。她們完全被小女孩的可憐,深深打動了,無形中激起了她們的同情心。)
〖片斷二〗
(當播放完第三部分──“小女孩凍死街頭”的課件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
師:同學們,小女孩這么可憐,讓我們伸出友誼之手來幫幫她吧!怎么樣?心動不如行動,你會怎么幫助她呢?
生:老師,我會請她到我家來,讓她做我的小妹妹,讓她吃好穿暖。
生:我會發動全班同學湊錢,讓她和我們一塊上學。
生:假若我有一塊餅干,我會分給她一半,有新衣服先給她穿,我要讓她分享我的快樂,我的幸福──
師:老師真的很高興,因為我看到了同學們一顆顆金子般的心,可是你們的愛心小女孩她收不到,因為她生活在冷漠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呢?
(思考片刻。)
生:老師,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生:老師,我建議我們六⑴班發動一次募捐,幫助我校低年級的王平同學,因為他家很苦。
生:雖然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可能來到我們身邊,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命運的人。
【案例分析】
回顧這兩個教學片斷,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短短幾十分鐘內,孩子們的“愛心、善心、同情心。”伶伶俐俐地流淌出來,我不禁深深感悟到“愛”的確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蔽覀兊恼Z文教學更是“靈魂的雕鑿”。語文教學過程本身就蘊含著對學生各種愛的陶冶,那么如何在教學中讓“愛”的教育充分地體現,下面就這兩個教學片斷,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1、巧妙遷移──引導“愛”:
教學中我通過與學生談話,讓學生談談自己大年夜幸福與快樂,從而話鋒一轉,很自然地遷移到課文中。再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并讓小讀者與文中的小女孩作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感悟到小女孩的可憐與悲哀,從而“披文入情,心生憐憫”與作者產生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愛”心。
2、渲染情境──流淌“愛”:
“情”與“境”關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小女孩當時的生活情境,從內心深處打動學生的心靈,我設法讓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產生“愛”。
我在這兩個教學片斷中,充分運用“農遠”課件,再配上凄美的《二泉音樂》,創設一種如歌如泣的境界。學生通過觀看課件,無形中由畫入情,由情入境,再加上音樂的渲染,,使學生的聽覺、視覺、神覺無形中融合為一體,深深陷入對小女孩的同情,他們的心靈由此在顫動,我分明地看到“愛心”在流淌。
3、把握“契機”──傳遞“愛”:
當學生要“一吐為快”時,我們千萬不要打斷他們的思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動情點,營造獨特的情感氛圍,激起他們表達的欲望。所以在教學第一個片斷中,當學生發現小女孩的腳太胖時,我便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討論及仔細觀察,發現原來小女孩的腳是被凍的,并由此想到自己。讓學生深深體味到小女孩的命運悲慘,由此產生對當時冷漠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憎恨。另外在第二個教學片斷中,我緊緊抓住學生動情的時刻,讓學生說說“自己準備怎么幫助小女孩”,便讓學生說說如何將這份“愛”傳遞下去?于是孩子們暢所欲言:“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發動一次募捐幫助我校低年級的王平同學,因為他家很窮;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命運的人──
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孩子們稚嫩的心靈中溢滿著“愛心”,我們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握一切機會,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愛”,便激發學生的“愛”,從而讓“愛”永遠的傳遞下去。讓“愛”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流動。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 篇6
片斷: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中第二段描寫幻景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幻景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然后集體交流。
生1:我感受到這些幻景給人以美好的感覺,讓人覺得好幸福。
生2:我感受到幻景很溫馨,像夢境一樣。
師:是呀,多美的幻景。∥铱吹皆S多同學讀后都幸福地笑了。在這些幻景中,你對哪次幻景最感興趣?請選擇其中感興趣的一次說一說。
學生自由找伙伴交流。然后大班交流。
生1:我最感興趣的是描寫烤鵝的幻景。因為烤鵝正冒著熱氣,真讓人垂涎三尺。而且它還可填飽小女孩的肚子。
生2:我喜歡出現火爐的幻景,因為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圣誕樹,圣誕樹是那么美麗。
生3:我最感興趣的是奶奶出現的這段幻景,因為奶奶是那么慈愛,她可是唯一疼愛小女孩的人啊。
師:你們說得真好,老師已被深深感動了。那么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大家再讀有關的語句。讀出“美好”的感受,你感興趣的幻景部分可以多讀幾遍。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五次幻景,師個別點撥。
師:好,誰愿意先將你最感興趣的那次幻景讀給大家聽聽。
生:我讀烤鵝這次幻景……
師:應該說你讀得不錯,如果幾個關鍵詞能再強調些的話,就更好了。比如“更奇妙的是”,應突出怎樣的語氣?
生:奇妙的、美好的、有趣的。
師:對呀,誰再來讀?
生:(讀)
師:好極了,你看多么誘人呀!有感情朗讀就應該抓關鍵詞在語氣上加以處理。
生:(按照老師的提示分別讀其他幾次幻景,讀中師生共同評議)。
生:(五次幻景讀完后,一生提問):老師,我想提個問題,小女孩的眼前怎么會出現“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這些幻景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透過幻景思考產生的原因,同學們,這就是鉆研,很多時候我們就應該多想想“為什么”。這位同學,你真行,對他這個問題,大家能回答嗎?讀后想一想。
生1: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饑餓、痛苦的,她想得到溫暖和幸福,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圣誕樹和奶奶。
生2:因為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幸福,還有快樂,而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能給她溫暖、幸福、歡樂,所以她會產生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這些幻景。
師:講得多好。是啊,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饑餓,還有孤獨,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歡樂、幸福,然而,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沒有?結果怎樣?作者又是怎樣寫的?讀讀描寫小女孩的現實部分,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略)
生:(讀小女孩現實部分,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案例反思:
新課程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但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如果僅僅靠教師從課外書中來攝取,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學生仍舊是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習能力得不到發展。而加強學生參與教材篇內的整合與開發,不失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求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上述案例中,教者引導學生參與教材篇內的整合與開發,做到了到點到線,由線到面,由此及彼,由果及因。文中描寫小女孩的五次幻景,教者并沒有平均使用氣力,而是以其中的一兩次幻景作為教學點,重點引導學生去朗讀、感悟小女孩幻景的美好,并由此伸展開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方法學習其它幾次的幻景描寫。學生在感受“幻景”美好的同時,產生了探究的欲望,急于弄清小女孩產生幻景的原因,從而轉入了對小女孩現實部分的閱讀。通過 “幻景與現實”這兩部分內容的整合開發,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最后學生由小女孩的命運想到了已學教材中的小人物的命運,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這樣的教學顯得立體、豐滿。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案例 篇7
一、復習,構筑體系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小女孩悲慘的生活,如果你看到風雪中的小女孩,你覺得她怎樣?
2、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現在需要什么呢?
3、如果你遇到小女孩,會為她做什么,對她說什么?
二、舉一,授予學法
。ㄒ唬┱埓蠹野聪铝胁襟E自學寫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1、默讀課文,搞清楚小女孩是怎么擦火柴的?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以了解內容。
2、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女孩為什么這么擦?擦火柴后為什么會看到這些?以體會含義。
3、朗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感情體會表達出來。(學生自學課文)
(二)師生共同討論:
1、誰能告訴我,這一段寫什么?
2、小女孩是如何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呢?誰把有關句子讀一下。
3、讀了這段話,你知道“敢”是什么意思?你感到奇怪嗎?
4、手上是成把的火柴,這是自己的,為什么擦一根也不敢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聯系課文第一段告訴我原因嗎?
5、小女孩就不要擦火柴了,為什么她又終于抽出了一根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6、想一想聽了小女孩剛才的敘述,你自己朗讀這幾句話該把什么感情表達出來?該抓住哪些詞語?各自再試一試看,(學生自瀆體會,指名朗讀,評議后齊讀)
7、通過這一節的學習,你們掌握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
三、反三,自我閱讀
下面請大家運用“默讀,了解內容;輕讀,體會含義;朗讀,表達感情”(依次板書出上述內容)的方法自學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生自學課文并小組交流)
四、交流,強化效果
(一)下面請大家把自學的情況匯報一下,說說小女孩每一次是如何擦燃火柴的?為什么這么擦?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看到?結果如何?為什么?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看到烤鵝,是因為她饑餓,說明盼望得到食物,如果是你看到烤鵝,心情如何啊?為什么?
2、火柴滅了情況如何?為什么?如何讀呢?大家齊讀一遍。(生齊讀)
3、想一想,你就是小女孩啊,這么饑餓,看到了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你是那么高興,可是火柴滅了,什么都不見了,你心情如何?(稍停,讓學生醞釀感情)好,我們再讀一下。(生齊讀最后一句)
4、第三次擦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呢?
5、看到星星落下來,小女孩說:“有一個什么人快要死了!甭犃诉@話,如果你在場會對小女孩說什么呢?
6、第四次擦燃火柴又看到了什么?為什么?
7、同學們,你就是光頭赤腳的小女孩!這么寒冷,這么饑餓,這么痛苦,這么孤獨,你看到了奶奶——世界上唯一的疼你的奶奶,你會如何喊啊?(稍停,讓學生醞釀感情)讓我們一起向奶奶呼喊,向奶奶哭訴吧——(生齊聲讀課文)
8、最后一次她是如何擦燃火柴的呢?
。ǘ├迷炀洌M一步理解課文的含義。
1、現在請幾個同學用“因為……所以”分別說說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的情況。
2、能用“之所以……是因為”說說嗎?
五、作業設計:
1、看誰理解的詞語多,請把你理解的詞語抄寫一遍。并選擇其中的兩個造 句。
2、假如小女孩現在就來到你們中間,你會說些什么?請大家寫下來。
3、請同學們閱讀《安徒生童話》
六、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冷……暖和的火爐
美麗的幻想 餓……噴香的烤鵝 飛走了
痛苦……美麗的圣誕樹
孤單……溫和慈愛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