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5篇)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3-08-26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5篇)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1

  一、聲情誦讀,導入新課。

  (錄音機播放古箏曲)教師聲情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同學們伴著這悠悠的古箏樂曲,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板書:如夢令)

 。ǘ嗝襟w屏幕出示李清照全詞)

  二、初讀全詞,通讀全詞。

  師:《如夢令》是一首詞,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就是這樣的,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這首詞嗎?請大家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己讀吧!

 。▽W生放開聲音自由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吧,勇敢的女孩子。

  生:(讀詞)

  師:謝謝你,你是第一個勇敢地站起來讀書的孩子。剛才她在讀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通順的,流利的是不是?你們有意見嗎?沒有意見,我有意見,這里面有一個字是個多音字,“興盡”,這個字又讀xìng又讀xīng,什么時候讀xìng,什么時候讀xīng你們知道嗎?什么時候讀xīng?

  生:興奮。

  師:還有“大興安嶺”。但是這個“興”“高興”、“興致”的“興”卻讀第四聲,所以在這個地方你說應該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第四聲,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這一句)

  師:不錯,咱們再讀讀這首詞,這回第一個舉手的是誰?是一個勇敢的男孩子,就請你讀讀吧!

  生:(讀詞)

  師:你的聲音清脆響亮,口齒清晰。不僅讀得正確流利,也注意了一定的節奏,讀出詞味道來了,你真棒!

  師:讓我們把握好節奏感一起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那么你們能簡單概括一下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嗎?誰來說一說?

  生:這首詞主要寫了李清照和朋友們去郊游的事。

  生:這首詞主要寫了李清照和朋友去游山玩水的事。

  生: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李清照難忘的一次郊游。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師:這是一首非常美的詞,需要我們好好的品味。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詞,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生:(小聲讀詞)

  師:你從中讀出了哪些美麗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溪亭日暮的美景。

  生:我感受到了藕花深處的幽靜與甜美。

  生:我看到一灘鷗鷺齊飛的壯觀景象!

 。ń處煱鍟合と漳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ㄒ唬┊嬅1:“溪亭日暮”

  師:看到“溪亭日暮”,你腦海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小溪邊有座亭子,那位詞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生:也就是詞人正在看黃昏時的景色。

  師:對,什么景色?

  生:美麗的景色。

  師:太陽落下來的景色,日落美景。畫面當中有人、有亭子,那個亭子是幾個角的?噢,是個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別致的。你想得這么美,肯定能讀好它。你來讀一讀。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你腦海中的畫面當中還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著天,天空披上了一層紅紅的晚霞,一條小徑通向遠方。

  師:哦,你還看到了一條小徑。落日余輝,晚霞籠罩天空的情景,你們看到過嗎?怎么美?誰來描繪給大伙聽聽啊。

  生:天邊都是紅顏色的,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掛在天上……(學生覺得詞窮。)

  師: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語言的蒼白,是不是?來,你就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媒體播放黃昏情景,配樂)

  師:你們看啊,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人啊讓李清照情不自禁地吟誦出這樣的詩句 “常記溪亭日暮”。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難怪詩人此時已經——(生讀)“沉醉不知歸路”,你怎樣理解這句詞?

  生:我覺得詞人看到這美麗的溪亭日暮美景,陶醉其中,不想回家了。

  師:有道理,你能帶著那份沉醉來讀一讀這兩句詞嗎?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生:我覺得詞人不僅欣賞著美景,還與朋友開懷暢飲,喝酒喝多了而忘記了回家的路。

  師:你說的也很有道理,能讀出這份酒醉嗎?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里的“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陶醉也好酒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讓我們帶著這份醉意來讀這兩句,一定更有味道。

  指名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畫面!讓我們一起讀出那濃濃的醉意吧!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二)畫面2:藕花深處

  師:在那樣美麗的地方,詞人和她的朋友們除了喝酒,還會做些什么呢?

  生:一邊喝酒一邊作詩。

  生:一邊吃菜一邊賞景。

  師:哦,是在郊宴。

  生:他們可能會下下棋。

  師:對,詞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你想她還會做什么?

  生:我想他們還會彈彈琴,或是對對子。

  生:他們還可能會高談闊論。

  師:是啊!怪不得詞人是——(生讀)“興盡晚回舟”。

  師:此刻詞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他的心情是高興、愉快的!

  師:就請你讀出那份高興、愉快吧!

  生:興盡晚回舟。

  師:你怎樣理解“興盡”?

  生:我覺得詞人與朋友玩得太開心了,玩得很晚才回家!

  師:請你帶著那份高興讀一讀這句,相信你會讀得很好!

  生:我覺得詞人與朋友玩得很盡興,很過癮,天黑了就回家了!

  師:請你也讀出你理解的感情!

  生:我覺得詞人玩的還沒盡興呢,但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劃著小船回家!

  師:那此刻詞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生:他會感覺很留戀,舍不得離開這里!

  師:那就讀出那份留戀與不舍吧!

  生:興盡晚回舟。

  師:就在詞人回舟時,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生讀)“藕花深處”。“藕花深處”指哪里?

  生:就是滿眼都是荷花的地方!

  生:就是荷花池里!

  生: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師:滿池都是。怎么美,你能說得美一點嗎?

  生:下面是綠綠的荷葉,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美麗極了。

  師: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一課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

  生:荷花的顏色真是五彩斑斕!有白色的,有深紅的,有淺紅的,有淡黃的,有粉紅的,美麗極了!

  生:碧綠的荷葉像翡翠做成的大盤子,荷花像是婀娜多姿的仙女,讓人目不暇接。

  師: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你能用優美的詩句來形容你眼中的荷花景象嗎?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師:這就是寫黃昏時候荷花的情景的。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來,讓我們再次讀出那份沉醉!

  生: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師:在這兩句中,你覺得哪一個字最能說明詩人又一次醉了?

  生:我覺得是“誤”字!

  師:能用一個詞來代替這個“誤”字嗎?

  生:不知不覺

  生:情不自禁

  師:是!詞人看荷花看的有滋有味,如癡如醉,連小船劃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這是怎樣的一種醉呀!讓我們再來讀這兩句,一定會讀得更好!

  生:(齊讀)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的:

  1、把握這首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

  2、對詞中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借助工具書或注釋自主學詞,解讀文句,理解司的意思。

  教學難點:

  對詞中描寫的意境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資料、詞的配樂朗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詩歌到了唐朝已發展到了顛峰階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徑,發展并完善了詞這一文學樣式,詞也是詩的一種,配上音樂可以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長短句。提到宋詞,人們就會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認為是婉約派詞的正宗,提出“詞別是一家”主張的女詞人----李清照。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她的一首詞。板書課題:如夢令

  學生齊讀課題。

  師:學習這首詞的時候,我們要開動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聽,用嘴吟誦,用腦思考,用心想象。

  二、讀中渲染,理解詞意

  1、出示課件,聽配樂朗誦。

  師:這首詞聽起來非常具有舒緩委婉的音韻美,一是因為本詞的押韻;二是因為詞人擅用對仗,使節奏明快、和諧、上口。

  學生傾聽,初步感知內容。

  2、學生自由讀詞,把字音讀準,把詞讀正確、流利。

  3、檢測初讀情況。

  師:“興”是多音字,在這里應讀成“xìng”。同桌之間討論一下為什么?

  學生交流討論。(“興”在詞中的意思為“興致,情趣”,所以應讀成“xìng”)

  指名誦讀,師生評議。

  全班齊讀。

  4、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1)學生借助注釋自己學詞,理解詞的意思。

  (2)小組內交流能理解的詞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5、指名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師:讀詩詞時我們不能光理解意思,還要感受詩句描寫的情景。這是一首非常美的詞,需要我們好好的品味。同學們,你們能從中讀出哪些畫面?(板書: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1、畫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讀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黃昏情景)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想象的畫面。指名讀這兩句。

  (3)在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時候,詞人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這首詞是詞人當天寫的嗎?(生:從“常記”可以看出已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為什么詞人經常想到這件事呢?(生: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書:常記)

  小結:這首詞構思巧妙。從“沉醉”一語可以看出,女詞人和游伴們在溪邊的亭子里曾舉行過一次時間不短的郊宴,一邊說笑、行酒令,一邊喝酒,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直至夕陽在山才匆忙上船。請再次深情朗讀第一、二句。

  2、畫面二:“藕花深處”

  (1)說說你對“藕花深處”的理解?

  從“藕花深處”可以判定是詞中描寫的是春末夏初時節,荷葉茂密,荷花綻放,香氣四溢的景色。(師引導學生想象)

  (2)討論:為什么詞人和同伴們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沉醉”)還有別的原因沒有?(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邊的亭子,可見周圍是水鄉,水路縱橫。)

  (3)深情誦讀第三、四句。

  3、畫面三:“一灘鷗鷺”

  (1)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誤入,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不行,已是“日暮”時分。)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從“驚起一灘歐鷺”可以想見漿聲、水聲和少女們的笑語喧嘩聲一時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朗讀這幾句。

  4、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讓詞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的經過。

  四、了解詞人,深入體會

  1、說說你對李清照的了解。

  指名說。(課件出示李清照的生平資料)

  師:這首《如夢令》是她的早期作品,格調清新而又明快,從中可以看出女詞人早年曾經有過的幸福的生活?墒牵剿43歲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她逃難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趙明誠又病故。隨著生活境遇的變化,她的詞也顯得悲凄起來。

  2、課件出示李清照《如夢令》的另外一首: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爸?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兩首詞的時間、地點、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雖然都“醉”,課文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記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憶美好的青春時光。(板書:美好的青春時光)

  學生對比朗讀,讀出感情。

  板書: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常記 藕花深處 美好的青春時光

  一灘鷗鷺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

  品讀字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

  1、了解詩與詞的不同

  出示李清照的詞,比較詩與詞有什么不同?

  ——詩每行字數一樣,詞不一樣,有長有短。

  ——讀起來的氣勢不一樣。

  ——題目的不同。(了解詞牌名)

  2、認識詩人——李清照(課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簡介)

  二、初讀體會,把詞讀“胖”

  1、播放音頻:聽讀

  2、自己試讀,挑生朗讀。

  3、把詞讀“胖”

  根據課件提示的注釋,理解詞意,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讀懂了那句詞或哪個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讀品味,把詞讀“瘦”

  1、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圍繞“醉”字美讀全詞,想象畫面。(板書:醉)

  ——醉態一:醺醺沉醉,忘記了回家:“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醉態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1)你強調了“晚”,為什么強調它?①喝酒喝了很長時間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強調了“深處”,說說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會感覺……

  詩人真的是喝醉了,(板書:酒醉)

  ——醉態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讓我們想象一下:

  視覺上,那時的天空……荷塘……鷗鷺……(關注色彩:綠葉、紅花、白鷺、余霞,落霞與鷗鷺齊飛,荷塘與天空同色,這是一種夢幻的色彩)

  聽覺上,你的耳邊縈繞著……(鷗鷺撲棱聲、鳴叫聲;水聲,驚叫聲、劃槳聲、嘻笑聲、歌聲、岸邊的偷笑聲……)

  深深地聞一聞,沁入心脾的是……;皮膚上感受到的還有……甚至,還有驚起一灘鷗鷺之后的無限遐想。

  哦,詩人在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書:景醉)

 。3)當我們的感覺這樣流動著,交織著,你的心底,彌漫著一種什么情緒?(歡樂的,輕松的,愉悅的,美好的,沉醉的,夢幻的……)

  美酒加美景,給了她美麗的心情,這種心情,讓我們讀著,看著,也跟著陶醉了。

  齊背《如夢令》。(板書:人醉)

  3、你聽——(《如夢令》歌詞)播放蔡琴《如夢令》,嘗試跟著唱和。

  四、對照比讀,延伸課外課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比較: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細觀察后交流。

  這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都是一樣的。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五、課后作業

  推薦朗讀:李清照的《聲聲慢》。走進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書設計 如 夢 令

  酒醉、景醉、人醉

  【《如夢令》教后反思】

  在教學《如夢令》一課時,我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建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彼,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詩與詞的對比。

  在課堂開始,我先讓學生了解了詩與詞的不同,從而更好的.認識詞、學習詞。

  二、朗讀全詞,讀出節奏。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配樂配圖范讀,再讓學生自讀、指名讀等方式,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奏、初步了解詞的情感。

  三、結合注解理解內容。

  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哪些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四、把握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品讀,發現哪個詞最能概括表達詞的意境,并聯系詞的內容說出自己的體會。要求學生不僅要感悟哪個詞用得好,還要說明為什么好,具體表現在哪里。

  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我再結合自身對文本解讀,引導緊扣詞眼,欣賞 “醉”字,分析詞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詞意的關聯,以及作者為何對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進而體會語言運用的精煉、巧妙,進一步感悟詞的意境、情感。像這樣憑借情境,讓學生咀嚼詩句、品味詩句的語言的豐富內涵和情味,學生就有了很具體的感受調適。此時鼓勵學生把這首詞背下來,于永正曾這樣說過:誰擁有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好的古詩文,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記就不是學語文。

  在這節課上,學生輕松愉快地學了這首詞,也能有感情的背誦,但是由于教師的激情不夠,沒有很好的將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所以學生在描繪詞的意境的時候,表達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繼續努力,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4

  一、畫面導入,激起情趣

  同學們,咱們一起來看這樣八個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課件),誰來說說你對這八個字的理解?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畫,一幅畫里又往往蘊含著美妙的詩句,F在,咱們一起來看幾幅畫,你能吟出畫中所蘊含的詩句嗎?

  二、初讀全詞,初步感受詞意

  1、同學們,你們用動情的朗讀讀出了古詩的韻味,看得出,你們都很喜歡詩。今天,咱們再來學一首詞,這首詞也是詩中有畫,而且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詞人也不簡單,她就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宋代著名的女詩人、李清照。關于李清照,你都知道些什么?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她的資料,下面大家看這段文字,自己讀一讀。

  從資料中我們知道李清照可是才華橫溢,也正以為如此她被稱為“詞國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來評價她的詞學造詣,這個李易安就是李清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一起研讀《如夢令》,與之一起徜徉于詞的世界。(屏幕出示全詞),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回憶了她少女時代的一次郊游的經歷。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詞,要讀得充分,讀準字音,。(板書:如夢令)

  2、①這里有一個生字,藕,再請同學來讀一讀,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

  ②這里有一個詞也請大家注意,興盡,在這里都讀第四聲,興指興趣,興致。盡是滿足的意思。所以興盡就是指——興致得到了滿足。請同學再來讀一下這個詞。

 、叟夯,興盡,這兩個容易讀錯的詞都在第三四句中,誰再來把這兩句讀一讀,把它讀正確。

 、艹税言~讀正確,我們還要讀出詞的節奏,把詞讀得有板有眼,字正腔圓。誰再來讀讀整首詞,其他同學注意聽,它是怎么停頓的?(指導停頓)

  3、讀好了節奏,我們還要讀懂它。如夢令是這首詞的詞牌名,李清照借這個詞牌回憶了自己年輕時候的一次郊游經歷。整首詞語言簡潔,淺顯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對大家來說不是難事,請大家再次自由讀讀這首詞,同桌之間相互說說你對它的理解。(師巡視)

  4、好的,同學們,從我剛才聽到的幾位同學對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輕松的表情來看,你們已經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

  師:你自己能夠讀明白哪一句詞的意思了?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生: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記得在溪邊黃昏的時候看日落。

  師:在那里看日落時的情景。是嗎?不錯的,她這么說,咱們能聽懂她的意思嗎?能聽懂就可以了,來,往下說。你還能讀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歸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師: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師: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嗎?或者說是忘記(回家了)。

  師:再往下說

  生:誤入藕花深處。這句話我理解的是他開船的時候開到有荷花的地方。

  師:對,劃船的時候。那個時候船沒有機器的,劃的。劃到哪兒去了?

  生:(齊說:荷花深處去了。)

  師:是的,荷花深處去了。

  師:接著說。

  生:我理解的是興(xīng)盡晚回舟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你怎么理解?

  師:她看著看著,陶醉在里邊了,但是,天都黑下來了,這個時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實這個“興盡”是興未盡,但是因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師:還有最后兩句沒人說,誰來說?

  生:我解釋的是驚起一灘鷗鷺。意思就是她在開船的時候不小心進入了荷花的地盤。然后荷花里邊有許多的鷗鷺,被她船一開進來就全部飛走了,就是驚起一灘鷗鷺。

  師:爭渡,爭渡,誰讀明白了?

  師: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啊?在搶著劃船,這個時候把一灘歐鷺給驚起來了。

  師:同學們很能干,不知不覺地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書:讀胖)同學們,如果說把咱們剛才說的話寫下來,你說長不長?

  師:可是這一首詞只用了33個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時間是(日落)就是我們說的黃昏、傍晚;地點是在(溪水邊的亭子里)對,溪水邊的亭子里。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在這首詞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動,你能分辨出哪些詞語是寫景,哪些詞語是寫人物活動呢?默默地看,靜靜地思考。(結合學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讀)

  5、細細讀著這六個詞,我們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師引述——因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為“沉醉”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爭渡”,因為“爭渡”,所以驚起“一灘鷗鷺”。

  你看,句子和句子之間銜接得多么緊湊,多么自然。∪嗽诰爸校耙蛉孙@,人和景的相互交融構成了那一幅幅生動美妙的畫!讓我們再次走進畫面,讀一讀這首詞吧!

  三、展開想象,品味詞境

  1、同學們,雖然時隔千載,我們已經無法跟隨李清照一起參加那一次郊游,但這首詞“詩中有畫”,我們完全可以借助想象,再現情境。{板書:展開想象(齊讀)}在這首詞里,有一些詞語給了我們畫面般的美感, a、溪亭日暮

 、僭蹅兿葋碜x一讀一二句,齊讀。

 、谀膫詞給了你無盡的想象,給了你畫面般的美感?

 、凼前。“溪亭—日暮”,讀著這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書:溪亭日暮)展開想象,用眼睛去看,用大腦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用語言去描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對景的想象]預設:

  a、學生回答比較簡單(亭子、小溪、夕陽)師評語引領:那些美好的景物你都看到了,可惜卻都是靜止的,誰能把這些眼前的景物說得更加具體?讓這些景物活起來,讓這幅畫美起來!

  。教師評語引領:瞧,他說得多么傳神哪,尤其是“”詞,仿佛把我們都帶入了那美景之中。

  c、你也走進去了,那一幅美妙的畫卷一定正在你的心中展現!說得那么美,你一定能讀好這兩句,指讀。

  師: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

 。3)朗讀指導

  師:你們看啊!(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那玲瓏剔透的小亭,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讓我們情不自禁的吟出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帶著這樣的詩情讀好這第一第二句。

  [對醉的理解]

  a、好一個良辰美景!好一個溪亭日暮!難怪李清照說她此時已經——沉醉不知歸路了。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是啊,詩人陶醉了,醉得忘記了回家。在這兒給大家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 “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我們帶著這份醉意,再來讀這兩句詩,一定更有味道。

  b、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詩人會和誰一起喝酒呢?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花香,那可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這可是一種全身心地享受。≡蹅冊俅我黄鹱x讀這兩句詩,讀出那濃濃的醉意!

  b、藕花深處

 、僭谀菢涌鞓返臅r候,那樣美麗的地方,詩人和朋友們除了喝酒,還會干什么呢?(賞景、吟詩、作對、彈琴、下棋、聊天)是啊,怪不得詩人說她后來是興盡而歸,讀——興盡晚回舟。此刻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高興、愉快),就請你讀出這份高興,這份愉快!另外,這里的興盡,也可以說是興未盡,也就是還沒有盡興,只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藭r,詩人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留戀,舍不得離開)那也請你讀出這份留戀。你看,這里同一句古詩給了我們兩種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是正確的,所以以后讀詩就要用心去揣摩、去體會。

  ②就在詩人回舟時,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藕花深處。(分小組把這個詞讀兩遍。)藕花—深處,(板書:藕花深處)這個深處是指哪?對呀,你想四周全都是荷葉、荷花,這時候呀,那荷花,那荷葉的形狀、顏色、姿態一定看得非常清楚。

  師:這個“藕花深處”,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生:湖水還很清澈。

  生:還有那些小蜻蜓停在剛剛長出來的荷葉上面。

  點評語預設:

  a、你看到了荷花田田的葉子;你看到了姿態萬千的荷花;你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藕花深處;一個清香飄逸的藕花深處;一個神秘而幽靜的藕花深處,讓我們一起走進去吧。讀

  b、在這樣的藕花深處,又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起許多描寫荷花的詩句來,誰來說,你想到了哪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又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啊,讓我們再次走進去,再次沉醉。讀——

 、墼谶@兩句中,你覺得那一個字最能說明詩人又一次醉了?(誤)誤入,在這里是怎樣的入?(不小心)能換一個詞代替這個誤嗎?(不知不覺)

  師:是啊, “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竟然連小船劃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梢娝齻円呀洷幻谰吧钌畹奈,我們再來讀這兩句,一定會讀得更好。

  此時詩人已經如癡如醉,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于是就趕緊——讀下去

  c、一灘鷗鷺

  1、師:讀著這兩句,哪一個詞又讓你畫面般的感受呢?(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師:響不響?從哪個詞語中聽出來的?

  2、師:學詞,就要像你們那樣,喚醒身體所有的感官。詞語中還有聲響呢!

  師:多不多?你是從哪個詞當中讀出來的?

  師:是啊 “撲拉拉”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一齊讀出這壯觀的場面。

 、墼谶@里,除了看到鷗鷺飛了起來,聽到它們拍動翅膀的聲音,鳴叫的聲音,你們還仿佛看到詩人和好友們在干什么?你的耳邊還聽到了什么?(聽到劃槳聲、歡笑聲、水聲,看到詩人和好友們在爭著劃槳),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是啊,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那就是——驚喜。)

  師:所以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這發生在一瞬間的大自然的奇觀,看得他們心都醉了!他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意外中。讀出這樣的感受。

  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詩人驚喜的心情,用得多妙!誰來讀讀這兩句,讀出那份熱鬧、那份歡快、那份驚喜。ㄖ笇Ю首x,兩個爭渡要讀得稍快,有力,后面那個爭渡比前面一個更有力)

  三、回歸整體,感悟詞情

  1、同學們,剛才我們借助自己豐富的想象,再現了當年李清照郊游時的情景,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  “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2、通過學習你覺得這是一次怎樣的郊游呢?能用詞語來形容一下嗎?(令人心醉,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美好、美妙、令人難忘)

  師:是啊,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美好的記憶里。而且讓我們也陶醉其間,留戀其間,有了那么多美好的感受,一定能把整首詞讀好!這回你能背下來的,咱們就背下來了。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此時的李清照不僅陶醉在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中,還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我們知道早年的李清照可說是名門閨秀,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父親是當時的著名學者,丈夫是金石家。那時他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但是,在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中卻很難找到那份快樂,那份純真了。(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詩句: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饵c絳唇》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豆卵銉骸纺帲瑥慕裼痔,一段新愁。《鳳凰臺上憶吹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段淞甏骸罚┓蹲x

  2、在這里,你讀到的還是快樂嗎?你讀到了什么?(愁、淚)

  3、南宋末年,金人大舉南下,中原國土淪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詩人雖是一女子,但她同樣有一顆愛國憂民之心,這愁和淚是為國亡而愁,為百姓生活疾苦而流淚;其二是家破,家人先后離去,使得李清照長期流亡在外,無家可歸,飽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這就是她滿腔的愁!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四句話,體會那無盡的哀愁、千行淚吧

  4、師:從一個無憂無慮的貴族小姐到孤苦無依的悲慘老婦,一代詞人李清照飲盡了這酒中的酸甜苦辣。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肯定會常常想起她曾經有過的幸福時光,讓我們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憶吧。  

  總結。讀李清照的詞,她的才情可以流光溢彩。課外再去找一找她的詞,讀一讀,品一品詞的味道。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5

  學案

  【學習內容】9 《詞兩首——〈如夢令〉》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學習重難點】

  重點: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難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友情提示:

  大自然是美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古往今來,詞人都喜歡用詩詞贊美自然風光。讀讀這首詞,你會發現這首詞表現了生活的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自主預習

  1、用“‖” 標出詞的節奏,反復朗讀,體會詞的意境和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一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互動探究

  3、《如夢令》是      代詞人             所作。并非其即興之作,而是她回憶寫成的,從詞中      可以看出。郊游的時間在夏季,從詞中         可以看出。詞人玩得很高興,從詞中         可以看出。整首詞表現了                                                           。

  讀故事,完成練習。

  4、這是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一首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意: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獸形的銅香爐內的香料早已燒完。又到重陽這個美好的節日,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剛剛浸透昨日半夜的涼氣。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卷起是由于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同學們,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鞏固案

  1、把詞句補充完整,并解釋加點的字詞。

 。1)常記           ,        不知歸路。 (         )

 。2)興盡晚回舟,誤入              。    (         )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如夢令”是詞牌名,而題目是“常記溪亭日暮”。         (  )

 。2)《如夢令》這首詞中與“誤入”互為照應的是“不知歸路”。(  )

  (3)《如夢令》這首詞中運用了兩個“爭渡”,是為了把鷗鳥驚飛。(  )

  3、想象《如夢令》所描繪的景象,改寫成散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學唱這首詞。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朗讀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完成練習。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1)你發現這首詞與本課學習的《如夢令》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綠肥紅瘦”中的“綠”指綠葉,“紅”指紅花,詞人用“肥”“瘦”二字分別形容綠葉和紅花,有什么妙處?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6

  一、對聯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如夢令》。上課之前,有的同學光 顧和老師聊天了,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兩副對聯,請同學讀一讀。

  一生讀:大明湖畔趵突泉邊 故居在垂柳深處

  漱玉詞中金石錄里 文采有后主遺風

 。ㄔS多學生舉手想讀)

  師:先不念了,誰能猜著,老師為什么要寫這副對聯?

  生:因為這副對聯是李清照寫的,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李清照的詞。

  師:錯,不是李清照寫的,再猜。

  生:右邊描寫的是李清照去玩兒的地方的情景,左邊是描寫李清照的才華的。

  師: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離十了,不是李清照寫的,但是和李清照有關系。昨天我請同學們查資料,看來同學們都沒有查著類似的資料。大明湖、趵突泉是兩處名勝,在山東省的濟南市。大明湖旁、趵突泉邊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處。李清照一生寫了許多詞,后人就將她的詞編撰在一部書里,這部書就叫《漱玉詞》。《漱玉詞》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學過《西江月》,辛棄疾的集子叫《稼軒長短句》!督鹗洝芬彩且槐緯抢钋逭盏恼煞蜈w明誠寫的一本書,它是研究金石的一位專家學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狀的石頭。

  生:還有金子。

  師: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屬類的一些東西,如銅質的一些東西。比如說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專門研究這些文字,這些人就叫金石學家,是非常有學問的人。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遺風,后主是誰?有句詞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詞。

  二、檢查預習結果

  1、初步了解

  師:下面,我來檢查預習結果。預習的程度:會讀是一種,會背是一種,讀懂了又是一種,你們覺得你們屬于哪一種?

  生:會背。

  2、請三生板演

  師:好。請三個同學到黑板上默寫。我聽說有一個叫高士奇的同學寫字特別好,請你來寫前兩句;另一個女孩寫三、四句,最后兩句由那個男孩來寫。把字寫得大大的,讓大家都能看清楚。

 。ㄈ逖荩蠋煹臋z查仍在繼續。)

  3、和其他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師:我繼續檢查其他同學的預習情況:題目是《如夢令》,詞牌名,誰來告訴老師,詞有什么特點?以前學過詞嗎?

  生:學過《清平樂(yuè)》

  師:是清平lè還是清平yuè?

  生:是yuè,因為詞是在宮里去唱的,樂是樂曲的意思,所以就應該讀yuè。

  師:非常準確。詞最早是有曲子的,有譜的。現在有許多詞牌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比如《清平樂》《漁歌子》《水調歌頭》。他說出了詞的一個特點:最早是配樂演唱的。

  生:詞分上闕和下闕。

  生:詞有詞牌名和題目。

  生:詞不是四句,而且每一行的字數不一樣。詩一般都是四句。

  師:詩只是四句嗎?

  生:還有的八句。

  師:詩有的一行七個字,有的一行五個字。詩的要求十分嚴格,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詞有一千多種,格式非常自由。

  關于詞我們今天就說到這兒,下面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情況。

  4、檢查三生默寫情況

  (師轉身領學生一起檢查同學默寫情況。)

  第一句:常記西亭日暮。

  生:應該是“溪”,不應是西。

  師:為什么是小溪的溪?一會兒要說到。我們繼續看……

  第三句:興記晚回舟

  “記”應該改為“盡”

  師:興讀“xìng”還是“xǐng”?

  生:xìng

  師:為什么?

  生:非常高興。

  師:有興致的意思。

  第四句:誤入藕花山處

  生:“山”應為“深”。

  師:“藕”是本課的一個生字,他寫對了。通過檢查我們發現,有的同學雖然會背了,但是沒有注意本課的幾個生字,有幾個字很容易寫錯,如“溪亭”是溪水邊的亭子,而不是西邊方向的亭子,所以不是“西亭”;“暮”是日字底,而不是巾字底,為什么呢?

  生:日薄西山。

  師:“沉”不要寫成“沈”。把“盡”寫成“記”表明沒有理解詞的意思,一會兒我們再解釋。

  三、讀詞質疑

  師:下面我要提問第二個問題,因為有的同學說了,這節課我們是帶著任務來的,您一定要多問問題。我可以問問題,你們也可以問我問題。你們都已經預習這首詩了,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不著急舉手,可以認真思考一下,大家打開書,請一同學讀一遍。

 。ù笃聊怀鍪尽度鐗袅睢罚

  一生讀詞。

  另一生再讀。

  師:請問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生:“爭渡”是什么意思?

  生:爭取渡過。

  師:對不對呢?我們先作為一個問題寫下來。(板書:爭渡)

  生:是詞人和鷗鷺爭著渡河。

  師:理解完這首詞我們再解答誰的答案對?你可以接著提你的問題,也可以說你讀懂了什么?比如說這首詞寫的是什么?

  生:我認為寫的是李清照在溪亭喝酒,喝醉了之后不知歸路,一不小心進入了藕花深處,于是和鷗鷺爭著渡河。

  師:這位同學把詞完整地串了一遍,他認為是寫了一件事。說是:有一天到溪邊去玩兒,迷路了,誤入藕花深處這樣一件事。

  生:我認為是:坐船到溪邊的亭子里游玩,去了以后喝了些酒,然后醉了,到了晚上不知道怎么回去了,劃著劃著就跑到藕花深處去了,很著急出來,就驚起了一灘鷗鷺。

  生:題目為什么叫《如夢令》呢?

  師:詞都有詞牌,詞牌就規定了這首詞的格式,比如《西江月》是一種格式,《如夢令》又是一種格式,詞有長有短,“令”是最短的一種詞。剛才同學們都發現了這是寫了一個過程,一件事,現在我們具體來看看,寫了什么樣的一件事情?在這樣的事情中李清照經歷了什么?

  四、研討詞意

  師:我們先看前兩句,誰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生: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李清照經常記起這件事。她喝醉了,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師:她說了一個非常好的詞的解釋——經常想起這件事,所以說這是一次回憶,不是剛才發生的事。那么,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生: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在溪邊亭子里的一件事。

  師: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在溪邊亭子里他們做了些什么呢?

  生:他們在亭子里喝了些酒,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師:是自己喝悶酒嗎?

  生:她還可能約了一個或一些朋友,一塊兒游玩,一塊兒喝酒。

  師:還可能是什么情況?

  生:還可能是去慶祝某件事,比如說得了獎。

  師:總之,是在高興地喝酒,游樂。誰來解釋三四句?

  生:李清照微醉以后,回家的時間有點晚了,所以她不小心就進入藕花深處了。

  師:為什么會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呢?

  生:因為她喝酒喝多了。

  師:因為“沉醉不知歸路,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大家想一想,藕花深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藕花就是一些荷花、蓮花,荷花結蓮藕,所以叫藕花,它們很漂亮。

  師:有一首詩叫……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雖然此時不是映日的荷花,但是無窮碧的荷葉一定給李清照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這也是一處美景,作者玩夠了要回家了,誤入藕花深處去了,之后怎樣呢?誰來說后兩句?

  生:之后想渡出來,結果不小心驚起了一灘水鳥。

  師:讓我們回到開始的問題:“爭渡”是什么意思?

  生:爭先恐后的劃船。

  師:東劃劃,西劃劃,爭著劃。還有別的解釋嗎?

  生:爭渡就是和誰爭一件什么事?和藕花爭。

  師:有的同學說和鷗鷺爭,有的同學說和藕花爭,到底怎么個爭法?

  生:非常著急的劃船,就是想劃出來。

  師:爭先恐后,都想先劃出來,這時,驚起了一灘鷗鷺,為什么驚起一灘鷗鷺呢?

  生:因為水里有鷗鷺。

  師:是的,為什么被驚起呢?

  生:因為劃著劃著,驚動了水鳥,水鳥比較怕人,所以被驚起來了。

  師:還有別的說法嗎?

  生:因為他們劃的特別著急,這時候太陽落山,水鳥正在睡覺,他們弄的水波紋或者說弄出來的那種聲音驚動了水鳥。

  師:日已薄暮,水鳥都已經休息了,這時,他們劃船的聲音驚起了一灘鷗鷺,多美的景象!

  生:我還在想剛才的問題,應該是和藕花爭渡,因為前面說“誤入藕花深處”,那些水鳥應該不是在水里睡覺,應該是在荷花深處做窩,荷花的響聲把它們驚醒。

  師:誰和藕花爭渡呢?

  生:李清照

  師: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了,可能枝蔓把小船纏住了,這種理解也非常好。大家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還有一個問題:剛才大家都認為,李清照喝了點小酒,有些微醉,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那么,我們整個讀完詞之后,感覺“沉醉”還有沒有其它的意思?

  生:沉醉就是喝的酒特別多,找不著回家的路了。

  生:被美景沉醉了,特別喜歡,所以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五、讀人悟詞

  師:你說的是沉醉于美景的意思,這時,李清照的心情怎樣?我們不說了,一起讀出來,自己先練習讀。

  生自由練讀。

  師:請同學來讀,要讀的比剛才有進步,因為已經了解了整個詩意。

  一生讀

  師:你覺得你讀出了李清照的什么心情?

  生:贊嘆美景。

  師:沉醉于美景之中,誰再來讀?

  一生讀

  師:你們聽出了李清照的什么心情?

  生:前面是高興,后面是著急。

  師:高興又著急,一種興奮的心情。

  師:下面,教師配上樂,大家齊讀一遍,老師起頭。

  生配樂齊讀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人稱“千古第一才女”,創“易安體”的李清照

  記憶課下文學常識

  2、介紹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寫悠閑生活,韻調優美

  南渡后多懷鄉憶舊,情調憂傷

  二、理解意涵

  1、朗讀這首詞,說說這首詞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場景、對白?

  人物:主仆兩人 

  場景:春雨后的屋中   

  對白:“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結合杜甫《三絕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聯系下文,說說李清照昨夜縱酒的緣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見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經歷風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況如何

  4、既然如此關切,念念不忘,李清照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試”體現出她怎樣的心理?

  很關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對

  5、從“卻道”的“卻”字,你能品讀出詩人怎樣的心緒?

  她心中早已知曉海棠花的境況

  對侍女粗心的不悅

  6、“知否,知否?”怎樣朗讀才符合詩人當時真實的情感?

  對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無人理解的無奈

  7、“綠肥紅瘦”寫出了什么?詩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處?

  寫出海棠花經歷一夜風雨后可能的景象。僅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擬人的手法,更凸顯詩人的愛花惜春之情

  8、作為一名女子,詩人的惜春其實還有怎樣的一層含義?

  惜青春時光的短暫易逝

  三、朗讀與總結

  1、理解女詩人惜春之后更為細膩的心緒后,帶著這一份理解,再回過頭來看前文,你對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閃、不忍有了怎樣的認識?

  2、在跟深切的理解詩人內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讀詩歌,在朗讀過程中重讀并重點感受以下字詞:“試”“卻道”“知否,知否?”“應是”。讀出詩人內心復雜幽微的情感波瀾。

  3、歸;納語言風格——言淺意深,含蓄曲折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8

  9.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

  重點、難點:

  1. 什么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其實,詞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

  2. 詞的分類: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小令;58字以內為小令

 。2)中調;59~90字為中調

  (3)長調。91字以上為長調。

  3. 詞牌和題目: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恫匪阕印ぴ伱贰愤@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如夢令》是詞牌,《漁歌子》是題目,詠打魚。

  4. 《如夢令》

 。1)作者:李清照(約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

 。2)譯文:

  時常記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

  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

  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

  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3)大家一起讀一遍這首詞,這首詞所敘述的事發生在哪一個季節?

  從“藕花深處”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

  它是詞人當天寫的嗎?

  從“常記”一語可以看出已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為什么詞人經常想到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注意:第五句連用兩個“爭渡”,這叫什么句式?

  疊句。

  (4)這首詞記的是女詞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獨自去的嗎?

  從“爭渡”一語可以看出,還有她的許多同伴。

  為什么要爭渡?

  “誤入藕花深處”。

  為什么會“誤入”呢?

  因為“沉醉”。

  還有別的原因沒有?

  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邊的亭子,可見周圍是水鄉,水路縱橫。

  什么時候發現“誤入”的?

  沉醉中發現周圍凈是藕花想到來時沒有經過這個地方,這才大叫起來:錯了!錯了!

  既誤入,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

  不行,已是“日暮”時分。

  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

  從“驚起一灘歐鷺”可以想見漿聲、水聲和少女們的笑語喧嘩聲一時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5)小結:

  這首詞構思巧妙。從“沉醉”一語可以看出,女詞人和游伴們在溪亭里曾舉行過一次時間不短的郊宴,一邊說笑、行酒令,一邊喝酒,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直至夕陽在山才匆忙上船。但詞中卻略去郊宴不寫,而只寫歸途,甚至連歸途也沒有寫全,至“爭渡”“驚鷗鷺”便戛然而止。這是因為由于誤入而群起爭渡是這次郊游中出乎意外的一個高潮,用這個典型細節能更鮮明、更集中地表現少女們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熱愛生活的感情。

 。6)李清照詞風婉約,她的藝術特征表現在哪些方面?

 、偕朴谑闱樵炀。她善于把強烈的感情熔鑄在藝術形象里,造成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她還善于從描繪一段情節、一個思想曲折中,顯示出感人的意境來。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等。 

 、谠煺Z淺顯新奇。李詞語言既淺顯自然,又新奇瑰麗,富于表現力。她的詞用典不多,卻善于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得明白而家常。詞的音節和諧,流轉如珠,富有音樂美。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等。

  5.《漁歌子》

  (1)作者:張志和(約730~約810 )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蘭溪人。張志和博學多才,歌、詞、詩、畫俱佳。

  (2)譯文: 

  西塞山,青又翠,白鷺展翅飛,

  桃花紅,江水碧,鱖魚正肥美。

  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

  斜風細雨迎面吹,釣魚的人兒不想歸。

  (3)賞析:這首詞通篇二十七字,有山、有水、有飛鷺和肥魚,還有斜風細雨,更有那優游自在的漁父。詞人藉漁父寄托自己的情懷,而漁父又是被安排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中。恰是江南春色方濃、桃花春汛泛起時,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父,高處有從水田飛入上空的白鷺鷥,低處有落英繽紛的春水綠波,更有能引起人們鮮美味覺的大口細鱗的肥嫩鱖魚,鷺在飛,水在流,魚在潑刺地嬉逐,水映桃花而紅,桃花因水而濕。人、花、魚、鷺,一切都被斜風細雨所籠罩,天地萬物渾然一體,顯得那么的新鮮、清麗、秀潤。好一幅水墨淋漓的“煙波垂釣圖”。

  詞人當時正是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由此而產生了自然、淳樸的意趣,不愿離開這一個魅人而又宜人的境界的深情!靶憋L細雨不須歸”,對漁父說來,不正是他對美的發現、對美的執著追求么?在斜風細雨中,張志和體驗到鷺鷥的飛翔更飄逸,漂流在水里的桃花瓣格外鮮妍。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垂釣,漁父的心情,就不只是為美而陶醉,更為眼前的優美畫境而堅定了意志,不僅不思歸,而是更進一步的“不須歸”了。張志和所執著的已經不是垂釣,而是作為詞人內心的自白——“我決心以山水之間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終老”。這顯然又是畫中之詩,隱伏在西塞山前空間結構背后的時間潛流,悠悠地但終于又是深穩有力地蕩漾著的感情波瀾?梢姡瑥堉竞偷牡匆葜虏皇窃V諸直接詠懷,而是寄情于景,以畫入詞。詞人而兼畫家的張志和,把高遠的情思化為清空的意境,把質樸的語感提煉為脫俗的意趣,從而使他的詞作形成獨樹一幟的高蹈風格。正因為張志和與世俗相忤,所以才能從大自然中覓取心靈滋養,從而陶醉于清山秀水之中。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能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三、德育教育目標

  1、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2、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情景繪畫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ㄒ唬⿲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也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ǘ┩瓿赡繕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三首古詩有一點不同,它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課前我已請同學們查資料了,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明確: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像“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詞發展到后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請同學們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ㄓ蓪W生自由發言,最后由同學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ㄈ┩瓿赡繕2

  下面我們用比賽的形式來深入學這首詞,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前后桌為一組,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組將獲得一顆星,得星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問題)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由哪個詞知道的?(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有哪個詞知道的?(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星。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瓉碓~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茫埓蠹夷贸瞿銈兊募埡凸P,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

  請每個代表隊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星。

 、谠谕瓿闪艘陨系沫h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星。

 。ㄋ模┬〗Y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像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

  溪亭                         愛生活、愛自然、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沉醉 回舟  誤入 爭渡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爆F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倮蠋熍錁贩蹲x

 、趯W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ń處煾鶕䦟W生的回答板書)

 、鄞痤}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僖淮谓加沃螅诨丶业穆飞,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Ξ嫷脑u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W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ㄟx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W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三單元的一首詞《如夢令》。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教材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選文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組合。第三單元的主題是“詩文精粹”。編寫的意圖是吸收祖國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度鐗袅睢肥撬未~人李清照所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誤入藕花深處,把棲息的鷗鷺都嚇飛了。作者遣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側重寫景,情景交融。通過景物的刻劃來抒發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意境創造含蓄而深沉。

  新課標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谝陨险J識,結合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掌握“藕”這個生字,理解、感悟詞意。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吟誦古詞,掌握學習古詞的方法,激發學生誦讀、記憶、積累的興趣。

  情感目標:通過詞句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意境,感悟古詞的韻味,領悟詞人所寄予的豐富情感。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我把想象意境,領會詞情,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教學法”。

  2、學法:首先,“邊讀、邊想、邊悟”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其次,讓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自主地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著名古詩詞評論家張中行先生曾說過:閱讀古詩詞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過語句及意義而喚起詩情,走入詩境。鑒于這點,我打破常規,改革古詩詞教學的傳統做法;創設情景,以讀為本、以學定教、發揮想象,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具體過程如下:

  一、渲染意境,激發情趣

  古詩詞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課程伊始,在古琴悠遠的樂聲中,召開一個小小吟詩會,聆聽著學生們飽含詩情的吟誦,自然而然的把課堂帶入了古詩詞特有的意境美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詞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以之前學過的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引出詞《如夢令》,然后由學生介紹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李清照資料。

  新課標對高年級提出的閱讀要求是:“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材料”。由于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境變遷,以及古詩詞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于是,啟發學生課前可以去查詢資料。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為學習古詩詞打下了基礎,也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品質。

  二、反復誦讀感悟意境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張田若先生認為:“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可見,“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與靈魂,“詩主乎情”,如此豐美的文學珍品,只有靜下心來讀進去讀上心、才能有所感悟,引起情感共鳴。因此,課堂上只有引導學生充分的層層深入的讀,才能達到感悟詞意、感悟詞境、感悟詞情的目的。

  (一)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以及吟詠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韻味。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小組合作學習,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通過逐詞逐句理解完后,請學生連起來說說整首詞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把詞讀“胖”了,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此環節,教師不多作講解,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欣賞的再創造。因此,形象意境,領會詩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李清照的《如夢令》向我們展現了“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一幅幅流動的畫。教學中,在學生熟讀詩文的基礎上,在古曲的縈繞中,讓學生展開想象,并用筆描述下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用筆來思考,也就是要求學生邊讀邊用書面文字及時記錄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感悟。那些在閱讀時偶爾閃現的思想火花和靈感,因為有了筆才得以留下精彩。在描述畫面的過程當中,他們也能旁征博引,情不自禁的吟出許多經典的詩文,如“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想象---放飛了孩子桎梏的心靈,喚醒了孩子所有的感官:用耳聽、用嘴吟、用腦想、用心靈感受,不知不覺把自己帶入了特定的詞境中。使學生學詞的過程成為愉悅身心的過程。

  (四)、“瘦”讀全詞、品味語言。

  引導學生讀出詞眼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學生對詞眼的理解各不相同:暮、興、醉、驚、記。在找詞眼后,再讓學生聯系詞的內容說理由,在詞的語言環境中,學生再一次細品了這首詞,感受到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從中汲取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此時鼓勵學生把這首詞背下來,于永正曾這樣說過:誰擁有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好的古詩文,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記就不是學語文。

  三、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出示李清照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把兩首詞放一塊兒,說說你發現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學生通過對照閱讀,驚喜的發現《如夢令》這種詞牌在字數、句式、韻律方面的特點。實現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態度的融合、提升。在本課教學之尾聲,布置學生課后繼續搜集其他詞牌名的詞,來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范圍,以一課引一串,以本課為突破口,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打開學生的詩詞的認識之門,樹立大語文觀。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熟讀、想象、描述、體會、品味”的古詩詞教學模式,以古曲、古韻、古風、國畫使學生充分享受古詩詞的意境美、韻律美、凝煉美,將學生帶入中華民族傳統的、博大精神的璀璨文化之中。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如夢令》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九課《詞兩首》其中一首。《如夢令》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作者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劃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材處理】:

  引導學生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在讀中展開想象,在想象中品讀、感悟詞中所描述的美輪美奐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對生活無限的熱愛。

  【重點難點】:

  1、抓住字詞,想象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的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詞。

  2、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詞的學習方法。

  3、通過品味詩詞的境界,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二、說教法:

  1、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感悟,領悟中朗讀。

  2、情境創設:置身詩境,以景入情。

  三、說學法:

  1、讀中感悟:在反復散讀、誦讀、品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下,能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調動。

  2、合作探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導入新課,初步讀文

  1、介紹李清照生平。

  2、回顧所學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區別詞與詩的不同點,介紹詞和詞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明確學習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

  4、指導朗讀。通過學生個別讀,集體讀,教師范讀,師生同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停頓,讀出詩詞的節奏和味道。

  【設計意圖: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區別詞與詩的不同特點,明確學習要求,掌握學習方法。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里。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線

  1、通過質疑,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詩歌的方法。

  2、通過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3、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繼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再指導學生讀詩歌,感悟把詩歌讀“長”了的樂趣,體味詩詞含蓄之美。

  【設計意圖:學生能通過問題提示,把握詞的大意,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能夠有針對性地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ㄈ、想象畫面,以圖悟文。

  1、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所描寫的三幅畫面,分別是“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

  2、指導朗讀,展開想象,感悟美麗的畫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

  3、教師范讀,音樂伴奏,將學生再次帶入美妙的意境中。

  4、總結課文,我們認識到李清照她是多么熱愛這美麗的大自然,熱愛著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

  5、在學生感情最濃的時候,引導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并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并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通過文字與畫面的結合,在品讀中感悟詞中所描繪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詞人美好的心境!

 。ㄋ模、欣賞吟唱,適度拓展

  1、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2、結尾處,告訴同學們唐詩宋詞是祖國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同學們課外時間多讀一讀唐詩宋詞,從這些文學的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設計意圖: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五、說板書設計:

  抓住《如夢令》一文中的關鍵詞體會作者愉悅的心情,另外還帶著一份驚喜。并通過三幅畫面的描述,引導學生把握詞的大意,感悟詞的意境美。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13

  《如夢令》和《漁歌子》這兩首詞含蓄、凝練。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想象畫面、品悟詩情,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詞的意境,產生持久不斷的美感享受。

  片斷一

  師:欣賞著這樣的美景,此時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

  生1:站在溪邊的涼亭里,一邊喝著酒,一邊欣賞落日的美景。

  生2:欣賞著滿池的荷花,李清照和朋友們吟詩作樂、作畫。

  師:詩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

  生3:李清照玩累了,躺臥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之中,微閉著雙眼,靜靜地享受著。

  師:多么愜意的享受啊!眼里看到的是無限美景,嘴里品到的是醇香美酒,鼻子里還聞到陣陣荷花的清香,那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讓我們把感受到的送進這兩句詞的朗讀中去。

  片斷二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李清照在用力地劃槳,劃到東,劃到西,就是找不到回去的路,她心里可著急了:“怎么辦?怎么辦?怎么劃去呢?”

  師:請你讀出詞人心中的著急。

  生1讀

  生2:我仿佛看到在河灘邊棲息著的一群鷗鷺鳴叫著,拍打著翅膀,沖破夜幕,飛上天空。

  師:多么壯觀的場面!你能讀出來來嗎?

  生讀

  師:還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1:我似乎聽到了一群水鳥撲棱棱拍打翅膀的聲音。

  生2:還有翅膀與荷葉摩擦的沙沙聲。

  生3:我聽到漿劃過水面的聲音。

  生4:劃槳聲,溪水聲,還驚動了水中的魚蝦,從荷葉間不時躍出水面,發出“ 撲咚、撲咚”的聲音。

  師:你真有想象力,那你也試試寫一句詞?

  生4:爭渡,爭渡,驚起一池魚蝦。

  師:才女阿,都可以和李清照pk啦!

  片斷三

  師:據張志和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會釣到魚嗎?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

  生1:釣到了好心情。

  生2:釣到了寫詞的靈感,所以才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漁歌子》。

  師:他一共留下了5首《漁歌子》。

  生3:釣到了自由的生活。

  生4:釣到了大自然中的樂趣。

  生4:我認為他釣到的不是“魚”而是“愉”!“愉快”的“愉”。

  師:好一個不是“魚”而是“愉”!是的,詞人志不在魚,釣的是志趣。

  反思:“李清照玩累了,躺臥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之中,靜靜地享受著。”“爭渡,爭渡,驚起一池魚蝦。”“釣到的不是‘魚’”而是‘愉’!”……學生那一句句閃動智慧靈光的語言,在課堂上汩汩地流淌,令我欣喜,讓我激動,更使我感到無比的幸福。我喜歡這樣充溢激情與靈動的課堂,喜歡傾聽學生靈動的聲音。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無限潛能被激發,靈動思想被點燃,他們就像小溪中的一條條魚兒,活蹦亂跳,蕩起一朵朵美麗的漣漪,而我只愿做魚兒的引路者、欣賞者。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14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2、介紹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如夢令。

  二、初讀感知。

  1、生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適時糾正學生的讀音,指導關鍵字詞的讀音。

  3、學生齊讀詞。

  三、細讀全詞,古文今譯。

  1、過渡: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2、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適時指導 “暮” “醉” “爭渡爭渡”等字詞的意思。

  3、這首詞用了多少個字?(三十三)

  小結: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1、引導學生:學古詩詞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2、學生討論,適時板書:醉

  五、牽引“醉”線,分層解讀。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過渡: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2、引導學生想象 “溪亭日暮”這個詞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

  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4、過渡: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對對子,看風景……

  小結: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5、小結,繼續討論:好!大伙兒還能從哪些詞語當中讀出這個“醉”字來?

  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所描寫的畫面。

  這種畫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6、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結:那場面多壯觀啊?疵襟w: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 篇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ㄒ唬⿲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爆F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ǘ┠繕艘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ㄓ蓪W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ㄈ┠繕硕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倮蠋熍錁贩蹲x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ń處煾鶕䦟W生的回答板書)

 、鄞痤}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僖淮谓加沃螅诨丶业穆飞希捎诔磷砥渲,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瓉碓~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Ξ嫷脑u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ㄟx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W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ㄋ模┬〗Y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如夢令》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狼和小羊》課堂教學實錄片斷(精選15篇)

    師:狼看見小羊在溪邊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樣的程度呢?課文第二節里有個詞兒,誰能找出來? 生:非常。 師:對!狼非常想吃小羊。...

  • 《春》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4篇)

    《春》教學實錄師:你們都已經歷過十多個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飽含情感的語言說說你對春天的深刻感受?生(齊聲):能!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興的時候就風和日暖,生氣的時候就雨打雷轟。...

  • 《字典大樓》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生5:我知道第4小節的意思。我們住的大樓都要用許多人才能蓋起來,我想字典大樓里的人家那么多,肯定需要更多的人去建造。師:你說得真好!字典的內容很多也很寶貴,是前人智慧和心血的結晶,我們一定要好好利用它。...

  • “統計”課堂教學實錄與分析(精選2篇)

    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組織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 《觀舞記》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4篇)

    師:本文是一篇描述異域舞蹈的文章。大家已經讀過了這篇文章,哪位同學能告訴我文中的舞蹈家卡拉瑪姐妹跳的是什么舞?是印度舞中的哪一類舞蹈?生:婆羅多舞。...

  •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7篇)

    讓人物引燃激情用激情燃燒學生──《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山東省鄒城市兗礦集團鮑店礦校 榮維東【教學目標】1、學習鄧稼先舍身許國、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不計名利、無私奉獻、忠誠純正的人格。2、感受本文凝練蘊藉激情涌動的語言。...

  • 《a o e》一堂基于新理念下的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一、概述這是學習拼音的第一課,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但教學時應該避免枯燥乏味的練習,而要充分借助插圖的情景調動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

  • 《花鐘》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6篇)

    一、引課:用一個詞或句形容老師給你們的印象。老師用精神形容學生帶來了圖片。出示花的圖片,簡單滲透。荷花:說說寫荷花的詩句。鈴蘭:像什么,取名字。蒲公英:聯系金色的草地二、導入猜謎,馬蹄提醒(謎底:時鐘)。...

  • 《憶讀書》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7篇)

    《憶讀書》教學案例案例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眾:喜歡)“大家喜歡讀什么樣的書?”“我喜歡讀科幻的!薄拔蚁矚g讀偵破的!薄拔蚁矚g讀人物傳記!睅煟簳侨祟愡M步的階梯。...

  • 《登鸛雀樓》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課堂教學過程:(課前準備:老師在黑板上提前板書好古詩《登鸛雀樓》,詩句寫在黑板的下方,學生可以夠得著的地方。)師:孩子們,這是今天王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的一首古詩,請大家打開課本114面,請大家觀察觀察,除了這首古詩外,你還...

  • 《春曉》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通用17篇)

    一、引入新課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小的動畫片,想看嗎?老師現在就給你們播放。ǚ耪n件,描述:一個春天的早晨,天空下著蒙蒙的細雨,被風雨打落的花瓣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紛紛飄落下來。...

  • 《長江之歌》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生:我對“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不解。師:你們是怎么理解的?生:這句是說長江氣勢磅礴,力量很大。生:長江氣勢宏偉,勇往直前,勢不可擋。...

  • 幼兒園課堂教學教案(通用5篇)

    一、活動目標1.感知5以內的數量對應,能夠根據數量匹配相對應的實物2.積極參與,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二、活動準備每個幼兒15顆糖果,5個小袋子(上面貼有1——5的小蘋果,和1——5的數字卡片),數字卡片1——5,小盆5個,小熊玩偶一個三、指...

  • 《梅蘭芳學藝》課堂教學案例(精選15篇)

    說教材:《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著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課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說明梅蘭芳的成功是勤學苦練的結果,課文中的插圖是幫助學生感悟課文,...

  • 《欲速則不達》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時間:4月17日下午地點:哈市軍工禮堂主講:北京市特級教師 海淀區教育學會理事 陳延軍內容:四年級語文《欲速則不達》過程:一、組織教學:師:自我介紹,拉近師生關系。...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软件91|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东北老女人高潮疯狂过瘾对白 | 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69视频 | 江苏极品身材白嫩少妇自拍 | 青青操天天干 | 五月天婷婷社区 | 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传媒剧情 | 九九热国产精品视频 |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自拍制服日韩一区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影片 |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 少妇一级淫片免费放香蕉 | 国产毛片女人高潮叫声 | 4455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成网 | 黑人操女人视频 | 91在线观看高清视频 | vva51精产一二三区 | 免费可以在线看A∨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韩日色图 |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婷婷成人综合 | 含着奶头搓揉深深挺进视频 | JIZZ成熟丰满韩国女人少妇 | 一本大道在线无码一区 | 男人视频在线观看 | 极品白嫩的小少妇 | av在线导航国产 | 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美女视频 | 夜夜草专业av导航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国产做aⅴ在线视频播放 | 在线看一级片 |